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寶特瓶去了那裡?世界地球日進校園環保宣導

寶特瓶去了那裡?世界地球日進校園環保宣導

E-mail 列印
新北市永和區永平高中的資源回收,自113學年度(112年8月)開始,委由永和區的慈濟志工處理。志工接手以後努力於回收分類的教育宣導,希望建立學子愛護地球的責任與使命。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這一天,與學 校共同策劃一整天的環保教育宣導活動,共有十五個班級約四百位同學參加。

◎線性經濟與循環經濟

活動以分站進行,第一站由蘇飛龍解說環保回收的概念,分析線性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知識議題,用過即丟的線性經濟是從搖籃到墳墓的概念,製造許多垃圾,對地球產生危害,造成地球資源的匱乏;循環經濟則是將使用過的物品,透過回收和分類,將有用的物資經過分類整理再使用,創造經濟價值,是搖籃到搖籃的概念。

蘇飛龍以寶特瓶做例子,問同學這個寶特瓶最後去到那裡?如果沒有回收,它會在垃圾堆,或是流落於山澗中、海洋底下,千年不壞,對地球造成危害;如果將它回收,它會去到那裡呢?以下幾站等待同學們去探索……

同學來到第二站,志工準備了使用過的物資,有鐵鋁罐、紙餐盒、紙類等散在一地,裡面就有寶特瓶。劉慶松告訴同學,這些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資,請同學拿起夾子一一分類,實際體驗怎麼做好回收分類。劉慶松耳提面命的提醒,回收這些資源,如果汙穢不堪的就會產生惡臭,對回收人員很不尊重,也影響回收的使用率,因此證嚴法師提倡清淨在源頭。劉慶松提醒同學,使用過的容器,一定要清洗乾淨才放入回收桶。

◎化廢為寶

來到第三站化廢為寶,看到都是回收物做成的玩具、花器;有紙漿作成的花器、鯨魚;玉米殼做成了洋娃娃;也發現寶特瓶在這裡變成花器;一樓打卡區的玫瑰花也在這裡綻放著,「哇!好美啊!」同學們看到都驚叫起來。姜慧婷說明玫瑰花是用包裝水果的海綿作成的,鼓勵同學要用心思考,發揮創意巧思,布置可以不花錢,做成獨一無二的特色設計,這個時代創意很重要,又可以珍惜資源,愛護地球。

進到福慧隔屏,同學看到是媒體爭相報導的產品,迫不及待地走進去,充滿好奇在福慧床上或坐、或躺,百聞不如一見的歡喜,紛紛用手去觸摸,感受一下這是什麼材料?林建宏、吳東駿解說,一個福慧隔屏280支寶特瓶製作而成,這是因為花蓮地震時,收容中心沒有個人隱私,慈濟為災民的貼心設計研發的產品。福慧床、福慧桌椅也都是寶特瓶製成,用心回答問題的同學可以得到一支環保筆,這支筆是一支寶特瓶做成的。

來到第四站回收創意,蘇飛龍介紹寶特瓶透過機器的運作,將寶特瓶變成平片、顆粒等,就是福慧床、福護隔屏、原子筆等產品的原料。蘇飛龍手上拿著厚紙板,撕下一層表皮,問同學軟軟的紙如何讓它變硬?用筆把它捲起來增加厚度就可以了;軟軟的紙皮也可以貼在硬紙本上,設計管道,就可以成為彈珠檯,只要動動腦,可以將無用化為大用。

◎地球公民的使命

今天有六位高中部環保社的同學整天參與活動,在每一站擔任小老師,將他們在環保社學習到的知識與實作經驗,為學弟妹們解說引導,也因為需要講解讓他們更用心學習,了解到環保的重要,對於環境保護更有一份使命感,董書岳、吳鼎暘二位同學都表示以後找工作,會優先選擇環保相關的產業,希望對地球能夠有貢獻。

這次活動不僅讓同學們深入了解了環保回收的重要性,也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和環保意識。透過參與活動,同學們意識到每個人都可以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將資源再利用,實踐循環經濟,愛護地球成為每個人的使命。

圖左 :同學環保回收實作,體驗清淨在源頭。[攝影者:黃曾幼馨]
圖右 :化廢為寶展現的作品,讓同學很驚奇!志工鼓勵同學要用心思考,發揮創意巧思,布置可以不花錢,又可以珍惜資源,愛護地球。[攝影者:黃曾幼馨]

圖左 :六位高中部的環保社同學今天來當小老師,更認真學習,表示以後找工作會優先考慮環保相關產業,希望對地球有貢獻。[攝影者:黃曾幼馨]
圖右 :第一站蘇飛龍解說環保知識性概念[攝影者:黃曾幼馨]

圖左 :活動分站進行;吳東駿在福慧隔屏內解說隔屏收放很容易。[攝影者:黃曾幼馨]
圖右 :用回收的海綿作成的玫瑰花海,在一樓入口處很吸睛,老師帶著同學在這裡打卡拍照。[攝影者:黃曾幼馨]

圖左 :蘇飛龍講解回收物的創意使用,只要動動腦,可以將無用化為大用。[攝影者:黃曾幼馨]
圖右 :校長沈美華特別來感恩志工對環境教育的用心,尤其將學校的回收分類做得很徹底。[攝影者:黃曾幼馨]
圖左 :環保社同學董書岳(左)擔任小老師,講解寶特瓶製成的平片,是各種環保產品的原料。[攝影者:黃曾幼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