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善訪視愛循環 培訓傳承樂共善

慈善訪視愛循環 培訓傳承樂共善

E-mail 列印
2024年4月13日陽光和煦,風和日麗,大安區慈誠暨委員培訓研習課程於下午一時,在臺北舊分會舉辦今年第二次實體課程,主題是慈善。

證嚴上人影片開示主題「慈善顧根愛循環」,影片中一位秦姓志工,分享以前 家裡經濟拮据,就是因為上人幫助他們,才有今天,能夠當一個手心向下的人,覺得很知足,甚至全家八人一起參加見習、培訓,受證當慈濟志工,感恩慈濟,幫他學業,能夠就業,事業有成,他沒有忘掉慈濟,這就是愛的循環。

上人提到以前曾被人幫助的人,來日事業有成時,應要去尋根。他應想到小時候,這根他沒有,經過了許多人來幫他顧根,他現在能成為一顆大樹,開花結果,累累的種子,很有份量的資源,應該還要再回饋給社會,讓粒粒種子落下地,再生根,讓整個人間總是能生根茂盛,這才是共榮,有福共享,這樣的人間才是富有人間,真正地造福人間。

◎耐心同理心陪伴 用心體會善循環

慈善訪視課程邀請志工黃元芬授課,她說慈善是慈濟的根基,大家如果能掌握重點,才能直接給予需救助者實際的幫助,要做到這樣,則必需借助訪視,走入案家,進而能夠伸出援手,這就是造福。 慈濟從一次又一次的賑災濟貧活動當中歸納出勘災、造冊、發放的準則。慈濟在社會救助有五大項目,分別為急難補助、長期濟助、居家關懷、助學補助及環境改善補助。

她歸納訪視有幾個面向,即是愛的足跡、安全考量、同理心、全人全家關懷和團隊共識。訪視三部曲指訪視前、中、後,訪視前要用心準備,需有充裕的訪視時間及良好的身心狀況,準備相關資源訊息,安排家訪人數以三至四人為主,與同行人員溝通案情及分工確立方式目標,並親耳聽、親眼看、親手做、親腳去;訪視中要表明身分、具備愛心、耐心和同理心,用心體會,避免落入好奇心做調查;訪視後個案關懷工作流程為提報、提案開案、社區關懷訪視、需求評估、團隊討論共識、依案家需求與狀況給予適切服務。提報應注意事項為不將志工電話外流,不替基金會做任何承諾。

學員黃萱珮說雖然還沒有正式去做訪視,但從今天的課程中,有了解到對個案要有同理心、關懷心,及像照顧自己長輩一樣去照顧他們,往後有機會的話,也要多多利用時間,去參與訪視的活動。

陳語彤表示上人曾說:「我們要有感恩的心,別人對我們付出,我們要回饋。」她年輕時曾因車禍,受到慈濟醫院和志工的照顧,當時有暗自發願,將來也要當慈濟志工。之後,上大學時參加慈青社成為慈青,有參與訪視,入經藏演繹後,也曾與青年志工訪視,做居家關懷打掃,很難想像住高樓大廈,屋內卻堆滿物品,致蟑螂、老鼠叢生,這讓她反思對於物品勿捨不得,應放下,才不會讓自己越來越沉重。今天的課程讓她收穫滿滿,經過基礎的物件與說明,對於以後的訪視紀錄會有很大的幫助。

吳彥蓉表示組隊有事先安排訪視個案,讓她們去關懷,她覺得可以付出的人,是非常有福的。她很喜歡感恩這個詞,以前叫他們感恩戶,謝謝他們給慈濟人這個機會;在那個過程當中,必須要有更多的同理心,要把他們當作是非常有尊嚴的人,不是可憐的人,是在急難當中或正在困難當中。

慈濟讓吳彥蓉看見,不是只是作慈善而已,還做了很多很細節的關心、陪伴、一起走過的那個部分,看到訪視個案慢慢地變好,孩子長大了,有參加新芽課輔,課業變好,生活也能夠自給自足,可以看到他們的家會越來越好,教育也有慈濟人的陪伴,未來可以引導他們變成手心向下的人,這個善的循環,才能真正啟動每一個人內心的那個善。

◎介紹繪製家系圖 了解個案好幫手

接著由志工吳素梅介紹如何繪製家系圖,她說在接案和開案前,需要先了解個案家庭的概況,才能用家系圖的符號表示出來。男生以四方形、女生以圓形標示,案主標示實心,身心障礙者半實心,往生者在四方形或圓形內打X,養子女在四方形或圓形外加括號,入獄者則再外加一四方形或圓形……,現場並實際出題讓學員練習,學員都很投入作答,但要能畫出正確的家系圖,真的要熟能生巧,這也是每一屆的培訓學員必修的課程。

學員李宛融說今天家系圖的實做課程,看文字去畫圖,難度還可以,後續如果看圖說故事,可能要加強練習。從個案訪視的過程當中,她所感受到的是慈濟對於案家不單只是經濟面上的補助,最重要的是安撫他們的心,給予心靈層面的膚慰,也就是正能量;給他們再起的力量,讓他們在社會上能重新站起來,這是很可貴的,慈濟志工也告訴案家,將來如有能力,應將自己的能量分享給需要幫助的人,就像上人說的愛的循環。

陳紹韻分享今天有做家系圖,分析個案家庭的狀況和各種其他身心的狀況,非常感恩慈濟使用一個非常專業的角度來培訓,希望學員能夠承擔菩薩的志業。由訪視的經驗中,嘗試的去關心別人付出大愛,其實從他們身上學習的更多,覺得跟他們是平等的,反而他們給自己的學習和體會更多。

陳紹韻舉例去訪視的那個阿姨有囤積症,自己的母親也有囤積症,年紀都差不多 。當去訪視時,會想去了解對方,關心陪伴她;回家後對於母親的囤積行為,會有比較多的糾正和指責。訪視後讓她回歸到自己身上,去檢視自己的心,有什麼變化,到底可以怎麼樣做中學、學中覺,那個覺,並非覺他去了解別人的狀況,更重要的是內省,是否生命中碰到的各種人事物,能夠用平等心去對待他們,看起來好像是自己帶著愛,要去成為別人的光,實際上這些被訪視者,是在給自己機會,成為她生命中的貴人,讓她的生命可以更豐盛和成長。

◎見苦知福感受深 貧者翻轉真法喜

學員湯鎮全分享: 去年第一次參加貢寮訪視,在訪貧的過程,陪伴這些親人,真的非常不容易。 從每個案例,可以了解,每個案家的生活過程,跟大家平常所碰到的環境,真的不一樣,也就是上人常講的見苦知福。從裡面點點滴滴,感受到每個案家,每個人的角色,想像當下如果自己是在這個家庭裡,又會變成怎麼樣的一個人,內心真的有很大的感受,跟平常所接觸的不一樣,反而會更願意像上人教的,像慈濟人一樣去付出,慈濟人真的很認真,在陪伴的過程,真的可以改變這個家庭。

張智筌表示這次課程有學到如何去做居家關懷,資深志工都常常分享訪視的個案,以及從訪視的個案所得到的心得感受;很多時候,他光看文字,其實沒辦法真的很理解,當他在訪視個案時,當下的感覺,常常被提醒要見苦知福;看了那麼多個案,其實也知道,自己是一個很幸福的人。很多時候,沒有真正去做的時候,不知道其中的滋味,與帶給自己的啟發。有機會的話希望能多參與一些活動,才能真的去體會,也讓他有機會去學習與付出。

蔡之輔說大家都知道,慈善是慈濟的根,現在志工所分享的都是根據上人早期親自帶領資深志工去訪視,所依循記錄下來的制度,因為慈濟的功德款,是由來自全球十方大德的善款,做訪視就是要把錢花在刀口上。到案家去訪視時,有一些長者甚至比訪視者還年輕,上人曾說:「能夠走出去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看到他們的苦相,就覺得自己好幸福喔!」他們的示現,也是在告知自己要珍惜當下,如果看到案家的孩子,能夠翻轉,成績名列前茅,然後在社會上有貢獻,變成手心向下的人,是多麼的法喜!

◎訪視一花一世界 生命豐盛又成長

孫玉珍分享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慈善,臺灣人的慈善是世界有名的,世界上有錢人太多,但是能夠真心真意拿出來的,其實所占的比例不高。慈濟幾十年來有志工們的努力,打下基礎,現在的社會,能夠接受慈濟對外所做善行的認同,非常的感恩,這也是孫玉珍想要做慈善最大的原因。0403花蓮地震,慈濟所做的一切,讓會眾很感動,也因此有募到一筆不小的善款,有時候也是要推播一下慈濟的善行,讓社會大眾有機會來行善。

丁兆玉則分享已經訪視兩次了,感觸很深,每一次參加,都覺得非常感恩,是超乎想像之外的,因為以前沒有真正的機會,到第一線去關懷,走到一個案家,真的發現是一花一世界,就像上人說的每個人都是一部大藏經,當被訪者的家門一開,很清楚的可以看到他們的狀況和氛圍。當她回家打開自己的家門,都會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是一花一世界。訪視那天,她還跟先生吵架,後來看了三個個案之後,就覺得沒什麼架可以吵了,整個人變得柔和下來,這是非常難得的,很感恩自己能夠加入慈濟的大家庭,跟大家一起共善。

今日學員的分享都超棒的,真是做中學,學中覺,希望他們在學與覺間的菩薩道上,一路精進,來日學有所成,成為慈濟的布善種子,荷擔如來家業,走入眾生,拔苦與樂,行善助人。

圖左 :慈善訪視課程邀請志工黃元芬授課表示,慈善是慈濟的根基,大家如果能掌握重點,才能直接給予需救助者實際幫助, 慈濟在社會救助有五大項目:急難補助、長期濟助、居家關懷、助學補助及環境改善補助。[攝影者:游濬紘]
圖右 :陳紹韻分享今天有做家系圖,分析個案家庭的狀況和各種其他身心的狀況,非常感恩慈濟使用一個非常專業的角度來培訓,希望學員能夠承擔菩薩的志業。[攝影者:游濬紘]

圖左 :吳彥蓉(左)表示慈濟讓她看見,不是只是作慈善而已,還做了很多很細節的關心、陪伴、一起走過的那個部分,看到訪視個案慢慢地變好,才能真正啟動每一個人內心的那個善。[攝影者:游濬紘]
圖右 :志工吳素梅介紹如何繪製家系圖,她說在接案和開案前,需要先了解個案家庭的概況,才能用家系圖的符號表示出來。[攝影者:游濬紘]

圖左 :陳語彤(左)表示證嚴上人曾說:「我們要有感恩的心,別人對我們付出,我們要回饋。」這課程讓她收穫滿滿,經過基礎的物件與說明,對於以後的訪視紀錄會有很大幫助。[攝影者:游濬紘]
圖右 :學員湯鎮全(中)分享: 去年第一次參加貢寮訪視,在訪貧的過程,陪伴這些親人,真的非常不容易;從每個案例,可以了解,每個案家的生活過程,真的不一樣,也就是證嚴上人常講的見苦知福。[攝影者:游濬紘]

圖左 :孫玉珍(左三坐者)分享慈濟有幾十年來志工們的努力,打下基礎,現在的社會,能夠接受慈濟對外所做善行的認同,非常感恩,這也是她想要做慈善最大的原因。[攝影者:游濬紘]
圖右 :丁兆玉(前左二)分享以前沒有真正的機會,到第一線去關懷,走到一個案家,真的發現是一花一世界,就像證嚴上人說的每個人都是一部大藏經。[攝影者:游濬紘]
圖左 :張智筌表示看了那麼多個案,其實也知道,自己是一個很幸福的人。很多時候,沒有真正去做的時候,不知道箇中的滋味,與帶給自己的啟發。[攝影者:游濬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