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強震中的最佳守護者

強震中的最佳守護者

E-mail 列印
「0403那天早上地震很厲害,你們有嚇到跑出去嗎?」「沒有,很緊張不敢亂跑。」臺下學員心有餘悸地回答。4月28日,慈濟新泰聯絡處「社區志工研習營」,特別邀請了剛從花蓮修繕回來的志工羅美珠,風塵僕僕地前 來與一百多位學員,分享她在花蓮所見所聞的修繕心得。

◎修繕 慈悲心路

過去花蓮颱風多,最近卻是地震頻繁。4月3日這一場地震,天搖地動讓居民特別有感,加上餘震不斷,整條街上看到的每一個人,臉上的笑容都消失不見了。

「從災難中看見上人的慈悲、睿智、大愛!」在花蓮市中華國民小學等避難收容所,慈濟即時提供帳篷、福慧床、隔屏、環保毛毯、熱食、飲用水等生活物資,關懷受災鄉親及救難人員。其中「淨斯福慧環保隔屏」提升災民在收容安置時的隱私,此時派上用場,適時給予最貼切與溫馨的關懷與照顧,備受好評。

這次地震造成北花蓮多處民宅受損嚴重無法居住,經花蓮縣政府與慈濟基金會協商後決議,此次災後重建分工區域,慈濟基金會將主責新城、秀林、吉安地區,針對受災住戶房子受損,積極進行修繕,其他災區則由台積電基金會主責。

「從災難中看見人性的光輝!」志工羅美珠柔和的臉龐,不疾不徐的聲音,分享著簡報上的照片,敘說0403發生在花蓮吉安鄉,受震極其嚴重,為讓鄉親安心、安身、安住,來自高雄、宜蘭、大北區(含桃園)修繕團隊與人文真善美待機而發,4月22日來到花蓮吉安鄉進行災後復建修繕。

初勘結果鄉親房屋大多受損輕微,以小型修繕居多,仍以關懷為主。鄉親長者說起受災仍心惶不安,悲從中來。慈濟志工隨時予以物資上的協助和情緒安慰。而房子受損已被拆除的鄉親,二、三年內沒屋子可住,慈濟擬建置「組合屋」以供鄉親暫時性的居住,積極施工,讓鄉親儘快有地方居住,回歸正常生活。

◎膚慰 舒解驚恐

志工羅美珠繼續敘述著每一張照片的過程,修繕團隊志工們充分的發揮專業技術,而女眾志工展現軟實力,誠之以情的關懷鄉親,安定他們惶恐不安的心。關懷中,有許多住戶回饋讓人很窩心。如:柯玉珍小姐和她媽媽,從未接受過他人的一絲關懷。特別是羅美珠告訴她,把壓抑的情緒盡情釋放出來,好好地哭一場,因為一切苦難就會過去的。

而八十多歲的柯媽媽,自從地震過後,臉上就未曾笑過。在志工的鼓勵下,柯媽媽不僅放聲高歌,一掃陰霾,臉上也浮現了笑容,給予慈濟志工最大安慰。

還有一位鳳林鎮林莊秀英阿嬤,志工到的時候,發現她躺在床上,腳痛無力下床,大家手忙腳亂的推輪椅。把阿嬤推到庭院曬太陽,並趕緊餵她喝水。阿嬤突然說要剪頭髮,志工就跟著她前往鄰長家理頭髮。

同一時間,修繕志工為林莊秀英阿嬤進行地震屋損施作。修繕團隊之一的志工蔡明鴻,車上隨時載著備用工具、材料、鋁梯。這部車也隨時充當載送志工往返至靜思堂間的交通車。他說:「4月22日即開始投入修繕團隊,把握機會能做就是福,也覺得能幫助到鄉親很快樂。」

◎分享 體悟生命

同為講師的志工陳金發,分享他從「杯」門入「悲」門,告別酒杯入善門的心路歷程。他說:「以前為了交際應酬,幾乎天天醉,一年可以喝掉一個二十呎貨櫃的葡萄酒……」一位曾經縱橫商場的「酒國英雄」,在進入慈濟世界,受到證嚴上人大無畏精神感召後,毅然決定茹素、戒酒,並積極參與賑災工作。他所表現的,正是慈濟人有決心、有毅力的精神,以及佛弟子悲天憫人的胸懷。

有一位學員住新北市新莊區,是慈濟志工邱月虹的孩子陳俊宇,他第一次來上課很感動,覺得課程很真誠寫實,和職場上的爾虞我詐渾然不同。他說:「當我們身處安全的環境中,僅能透過新聞了解災情,往往讓我們難以了解真實的災難面貌。」

陳俊宇聽了志工羅美珠的分享,了解大自然的威力是多麼令人驚悚,而人類和大自然比起來,又是多麼微不足道、多麼渺小。終於體悟羅美珠師姊所說的:「面對天災,人心要戒慎虔誠,居安思危。」他不再抱著「人定勝天」的想法了。

隨後,陳金發師伯的演講則是讓陳俊宇深思,那些擁有富裕的人應如何正確地看待金錢。讓他想起一句古老的偈頌:「二戈爭金殺氣高,人人因它犯嘮叨;能會用者超三界,不會用者孽難逃。」他意識到,將金錢用於善途、助人濟貧,遠比帶著罪孽見閻王更為有意義。

另一學員林淑芬,看到照片上的「福慧隔屏」,很感動地說:「上人顧及災民隱私,在收容安置中心架設『福慧隔屏』讓受難者保有相當的隱私,猶如住進個人帳篷般安心。」林淑芬上社區志工課已第八年了,她要上班又要陪伴母親,仍把握僅有的時間來上課,期待有朝一日能參加慈濟委員培訓,跟緊上人腳步做慈濟。

圖左 :慈濟志工關懷受災鄉親,八十多歲的柯媽媽(下圖左二),在志工的鼓勵下,一掃陰霾,不僅放聲高歌,臉上也浮現了笑容,給予慈濟志工最大安慰。[攝影者:王昱晴]
圖右 :「從災難中看見上人的慈悲、睿智、大愛!」淨斯福慧環保隔屏於2019年研發完成,並於2020年採購於全臺配置,此時派上用場,適時給予最貼切與溫馨的關懷與照顧。[攝影者:王昱晴]

圖左 :慈濟志工陳金發分享他從「杯」門入「悲」門,告別酒杯入善門的心路歷程。[攝影者:孟慶村]
圖右 :手語團隊上臺表演〈只牽你的手〉,柔美的演繹和音樂,讓臺下學員看了很感動。[攝影者:孟慶村]

圖左 :學員林淑芬感動地說:「上人顧及災民隱私,在收容安置中心架設『福慧隔屏』,讓受難者保有相當的隱私,猶如住進個人帳篷般安心。」[攝影者:孟慶村]
圖右 :在隊輔志工引領下,「社區志工研習營」的學員井然有序地進入佛堂,準備上課。[攝影者:孟慶村]

圖左 :慈濟新泰區「社區志工研習營」,特別邀請剛從花蓮修繕回來的志工羅美珠,與一百多位學員分享在花蓮十多天所見所聞的修繕心得。[攝影者:王昱晴]
圖右 :學員陳俊宇(右)聽了志工羅美珠的分享,體悟面對天災,人心要戒慎虔誠,居安思危;他不再抱著「人定勝天」的想法了。[攝影者:邱月虹]
圖左 :活動近尾聲,全體學員與志工們虔誠唱誦〈祈禱〉,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攝影者:孟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