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人醫發揮良能 起而行用愛解病苦

人醫發揮良能 起而行用愛解病苦

E-mail 列印
清晨六點曙光乍現,行之多年的瑞芳義診,2024年4月28日依慣例進行每兩月一次的義診,共計五十四位醫護與八十六位志工從各地來到瑞芳國中活動中心,精神飽滿迎接嶄新的一天。今天於定點共看診四十八人,另外安 排七條往診路線,探視二十九位長者。

◎定點科別多 往診送愛

在瑞芳國中活動中心設立義診定點服務區,從民眾掛號區、量血壓,到內科、超音波、牙科、眼科、中醫等科別,另有居家往診的醫療團隊前往各區關懷。

最近臺灣地震頻繁,花蓮災情慘重,世間苦、空、無常,人醫啟航前彭秀靜師姊說明義診的深意,老菩薩人數都變少,為何還要辦義診?一百多個工作人員服務六、七十人?早期有志工請示上人,為何還要做?當時上人慈示:「義診是個化城,要人醫菩薩大招生,練習動員醫護人員及藥品,因為一直有在練習,所以萬一有災難,動員才會快。」人醫秉持初心,遵循上人慈示關懷弱勢,從不間斷走入偏鄉給予全方位關懷。

◎志工用心付出 偏鄉民眾有福

陸續有鄉親來到瑞芳國中義診會場求診,醫護人員及提供服務的慈濟志工也忙碌了起來。住在永和區的志工王牡丹與同修謝海,為參與此次義診,早上六點多就出門,牡丹說:「可以關心社會底層最需要關心的人,很開心。」雖然路程遙遠,她仍樂此不疲。

基隆區文字志工莊碧霞排除萬難加入瑞芳義診團隊,她表示,義診對偏鄉的老人家來說是一大福音,老人家多是行動緩慢,甚至不太方便,駐點看病解決老人家就醫的交通問題。

見到八十六歲的李阿嬤在看護的攙扶下慢慢走來看診,碧霞即刻走上前幫忙。她目睹醫生對待上了年紀的老婦人極有耐心,一次次答非所問仍面無慍色,輕柔地詢問著,對於起身、坐下都顯得困難的長者,大醫王也會伸手幫忙攙扶,親切溫和的態度令她印象深刻。老人家候診時,志工們與之閒話家常是另一幅美麗風景,讓患者深鎖的眉宇鬆開了。義診的景象讓碧霞有很深的感觸,她感慨地說:「長者需要的是陪伴及心靈的關懷,而不是藥物的治療。」

◎用愛解病苦 起而行才能做到

上人曾說過:「多做多得、己做己得、不做不得。」長庚醫院直腸外科的吳昌杰醫師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他除了看診還兼任主持人。他表示能付出是幸福的,愛心是人間最大的保護膜,往往藉著往診的機會,適時做衛教、宣導大腸篩檢及保健預防常識。

吳醫師分享,人醫會是一個造福人群的平臺,大家有志一同,看見人間的苦,啟發愛心,用心付出,人醫對苦難人的愛,輕聲細語的互動,即使患者無法表達,但相信他們心裡都清楚。吳昌杰感受到,醫師除了醫病還要醫心,甚至醫治整個家庭。

他接著說,長著的病苦、老來的苦,唯有醫護能理解、能幫助,醫師用愛心、關心來互動,他們的病就好了一半,這叫做「先生緣主人福」。好的醫師、護理師,除了發揮專業的功能,還要發揮良能及愛的能量,想到、看到,起於行動,才能做到。

慈濟人醫訪視、志工團隊利用假日關懷偏鄉,付出時間與愛心,解決偏鄉民眾就醫的困難。多年來偏鄉關懷的長者逐漸凋零,長者越來越少,但人醫會大醫王們仍然不輕易放棄每一位需要被關懷的長者,仍然彎下腰放下身段,把握每一次義診機會,看到阿公阿嬤們開心的笑容,再辛苦都值得。

圖左 :臺北慈濟醫院副院長鄭敬楓帶領大醫王參加義診,將於瑞芳國中活動中心做定點服務及七條往診居家關懷。[攝影者:謝海]
圖右 :人醫啟航前彭秀靜師姊說明義診的深意,「上人慈示:義診是個化城,要人醫菩薩大招生,練習動員醫護人員和藥品,因為一直有在練習,所以萬一有災難,動員才會快。」[攝影者:謝海]

圖左 :住在永和區的志工王牡丹(第二排第二位)與同修謝海,為參與此次義診,牡丹說:「可以關心社會底層最需要關心的人很開心。」[攝影者:謝海]
圖右 :見到八十六歲的李阿嬤在看護的攙扶下慢慢走來看診,志工莊碧霞(左)即刻走上前幫忙。[攝影者:彭美蘭]
圖左 :瑞芳國中活動中心設立義診定點服務區,從民眾掛號區、量血壓,到內科、超音波、牙科、眼科、中醫等科別,另有居家往診的醫療團隊前往各區關懷。[攝影者:彭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