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專業義診伴歌聲 情緒緩解樂洗牙

專業義診伴歌聲 情緒緩解樂洗牙

E-mail 列印
來自北區、中區、南區、東區的慈濟人醫會共兩百七十五位醫護人員與志工,在5月18、19日二天於臺東仁愛之家養護中心、財團法人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臺東分院、馬蘭榮家附設慎修養護中心等三家機構,為失能長者或多 重身心障礙者進行牙科、耳鼻喉科、外科診療照護及衛教義診活動,共計診療服務約三百位住民。為解除住民看診的不安情緒,慈濟志工還在等候區以音樂演奏及帶動唱,獲得熱烈響應。

◎設備提升 病患受益

住民於創世就是臥床,於仁愛之家還可以行動,但是就醫也不方便,由醫護團隊進到機構直接服務。臥床的又有一部分是植物人,醫治上其實更困難,看診也更危險,因為沒有反應可判別,比較擔心的就是所謂咽喉的反射反應,正常人水進去嗆到時,會把它吐出;但是植物人沒有反射動作,可能會把水就吞進去,最擔憂的就是不小心跑到氣管,造成氣管發炎。

謝金龍醫師指出:「更嚴重是水流到肺部,甚至造成阻塞,就有生命危險,這一塊很多人不願意去接觸,因為有危險性。」如何去克服這些障礙,就要用更好的吸唾,不要讓水有機會流到喉嚨。人醫會用兩個強力的吸唾吸口腔,要在第一時間把水跟牙結石吸出來,不要流到喉嚨裡面,就可以防止吸入性肺炎。所謂的設備要提升,醫護團隊機動性也是很強,要隨時注意著這些動作。

住民有的是坐在輪椅上,有的是躺在床上,坐輪椅上的是可以對答,可以跟他互動,就想辦法去安撫他恐懼的心,來達到幫他清潔牙齒的目的。躺在床上的住民無法表達的時候,整個人身形是弓起來的,一樣也會有很恐懼的心,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安撫,讓他能夠跟醫師互相配合,這樣的醫療效果將是最好的。醫療團隊為他們服務是一個善的循環,常常抱著一個感恩的心來幫助他們。

夏毅然主任這次帶了三位年輕的醫師參與義診,他表示:「我讓夥伴們依循慈濟的精神,治療過程有幾個方案,第一個是希望他們能鬆懈病人的緊張,幫他按摩頭、肩膀、手臂,降低緊張氣氛;第二個是用唱歌的來分散他的注意,在仁愛之家,或許是我們五音不全,有一個患者還笑出來,用搞笑的方式讓他們能夠放鬆下來。第三個就是專業上的,就是在幫他清潔牙齒的時候,又能夠把他嘴巴中的牙結石和一些水都能吸出來,不讓他吞下去。」在專業上,夏主任希望夥伴們能夠學到這方面經驗。

◎安撫情緒 診治順利

洗牙前之預備動作為何?郭濠生醫師會先跟患者做言語上的交流,對醫師稍微有一點點信任,之後治療過程會比較順一點。平常門診的時候,病患會配合醫師調整醫治方向或角度。但是醫治住民,醫師必須完全配合方向角度的姿勢,不符合一般工作的狀態;還要特別注意診治的過程中,患者生命跡象的觀察。

郭醫師強調:「有時候某個位置可能會壓住氣管也不一定,洗牙的時候要注意病人的反應,不要過程做好了,病人可能生命有發生問題。」郭醫師了解住民出去看診牙齒不是很方便,所以團隊一年來兩次,住民都有來看牙,有的牙齒牙垢也沒有很重,可能平常照顧者應該有幫他們做潔牙工作。

在慎修養護中心幫植物人洗牙,需觀察血氧機,只要血氧掉下來低於標準值,就要暫停下來。李勁勳醫師說明有位病人的狀況就是一直很不舒服,只要洗一下,血氧就會掉下來。團隊就一直在鼓勵病人,然後唱歌給病人聽,狀況慢慢地穩定下來,就可以接受比較長時間的治療。義診除了在身體上的幫助病人恢復健康,另外去觀照到病人的心理狀況,讓病人也能夠放心的去接受治療,整個醫療品質上達到更好的一個照護。

慈濟要給予病人身心靈的照護,住民大部分自己無法好好刷牙,口腔的清潔在一般照護上容易被忽略的。比起一般的病人來說,他們的狀況會比較差,困難點其實就在要很仔細的去幫每位病人檢查口腔內各個位置,偶爾會發現牙齒怎麼蛀到這麼嚴重,牙結石這麼厚等等狀況。醫療團隊付出專業幫助住民,希望社會有更多正向的循環,一起來關懷他們的健康。

◎高規消毒 嚴禁感染

在整個牙醫義診整過程中,目前是有三種機器在使用,德國版的吸唾、慈濟新版和慈濟舊版,因應各種不同的機器型別,牙醫助理準備適用的器材,針對每一位病患都必須給他們一套新的看診用具。牙科助理黃梨味說明:「這次義診洗牙機有德國版、慈濟新版以及舊型洗牙機,我們供應臺主要的工作就是提供牙助在跟診時,所需要的器械。」

首先牙助將看診臺消毒完之後,會來供應臺拿看診的三合一基本盤(口鏡、探針、鑷子、三槍噴頭);在看診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需要拔牙、補牙,供應臺就會提供快速手機、慢速手機、麻藥及拔牙器械,醫生所需要的材料都是從供應臺提供的。而為什麼會有供應臺?是要預防交叉感染,地上有一條紅線區是禁區,穿上隔離衣之後就不行進到這一區裡面來。

牙科助理在義診一開始,要先做消毒工作,然後再去供應臺拿基本盤、膠膜和手套,一切就緒後,就可開始協助醫師看診。看診中,醫師會告知當下住民要做的療程是洗牙、補牙還是拔牙,牙科助理會依醫師的指示去準備所需的器械。

牙醫助理鄭紫寧表示:「看診中,我需要一手拿手電筒幫醫師照光,一手拿吸唾管幫忙吸口水和牙結石。過程中,住民可能會緊張不安而手腳用力捲縮,我也需要扮演安撫及鼓勵的角色。」看診結束後,牙科助理還要把所有使用過的膠膜都拆掉後,丟於廢棄袋,剩下的器械就拿回消毒臺做消毒處理,是醫師非常重要的助手。

◎衛教宣導 音樂療癒

牙醫師李明儒手上拿著掛圖,講解牙周病有如房子地基與土石流的關係,牙菌斑把房子的地基掏空了。護理師許雪華呼喊著:「來來來,看過來,巧虎告訴您正確的刷牙,才可以保持牙齒健康喔!」以飯後正確的潔牙方法,實際操作演練,並獎勵可愛的禮物,博得住民們的歡欣喝采。

音樂也有療癒功能,音樂與療育的工作者陳維揚先生,於義診時在旁邊以音樂陪伴看診者,發揮了舒緩情緒的效果。有一些住民看診時可能比較緊張,音樂可以放鬆心情。陳先生表示:「昨天有一位住民,可能是害怕不肯張開嘴巴,我在旁邊為他唱歌,他就稍微放鬆一點,醫生也比較好協助他治療。今天有一些住民本來比較沒精神,唱歌互動的時候,就看到他們有笑容,覺得蠻感動。」

義診活動接近尾聲,社工組長李玉美盛情安排陳維揚(吉他)與慎修VAVI打擊樂團交流,也藉此機會,表達慎修對人醫會團隊的感激之情。

臺東義診行,集北中南東慈濟人醫團隊愛心力量,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全心全意地照顧每位受診者。慈濟人醫會每半年一次的義診,不僅解除他們的疾病困擾,也帶來心靈上的慰藉,使其感受到關懷和溫暖而更樂於展現笑容,祈願住民們身體更健康,也期望義診活動帶來更多的正能量和幫助。

圖左 :醫治過程中,謝金龍醫師指出水若流到肺部,甚至造成阻塞,就有生命危險,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去接觸。如何去克服這些障礙,就要用更好的吸唾。[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夏毅然主任這次帶了三位年輕的醫師參與義診,希望夥伴們依循慈濟的精神,治療過程有幾個方案,希望他們都能夠學習到經驗。[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郭濠生醫師(右)在洗牙前之預備動作,先跟患者做言語上的交流,對醫師稍微有點信任,治療過程會比較順利。[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義診除了在身體上的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李勁勳醫師(右)另外去觀照到病人的心理狀況,讓病人能夠放心的接受治療,整個醫療品質上達到更好的一個照護。[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在看診過程中,牙科助理黃梨味(右)依需要拔牙或補牙,供應臺就會提供器材,醫生所需要的材料都是由供應臺提供。[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牙科助理鄭紫寧(中)除了協助醫師外,住民可能緊張不安而手腳用力捲縮,助理也需要扮演安撫及鼓勵的角色。[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護理師許雪華(右)示範飯後正確的潔牙方法,並獎勵可愛的禮物,博得住民們的歡欣喝采。[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音樂與療育的工作者陳維揚先生,以音樂陪伴看診者,發揮了舒緩情緒的效果。[攝影者:詹進德]
圖左 :義診活動接近尾聲,社工組長李玉美盛情安排陳維揚(吉他)與慎修VAVI打擊樂團交流,表達慎修對人醫會團隊的感激之情。[攝影者:游錫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