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少親體驗 病苦助人更有福

慈少親體驗 病苦助人更有福

E-mail 列印
2024年三重進階暨第二十四屆青少年服務隊(慈少)開課囉!這屆主題:點亮希望島‧美善人生傳遞祝福。課務組每年設計八堂課,今年雖然慈少學員不到二十位,卻讓慈少透過實作參與,體會更多。

◎回收輔具 省錢 省力傳愛

三重輔具團隊,親自將輔具帶到課堂上,潘素真介紹輪椅的不同,並且示範如何把病患抱到便盆椅上等。素真為學員介紹便盆椅,她強調,要靠放在牆壁比較好,還要把四個煞車器固定好,才會使用安全。也介紹高背輪椅,讓頭頸部需固定的使用;ㄇ 型助行器可調整高度,也可以換輪子加煞車。

素真特別說要注意助行器的高度,以手腕高度為主。對於四腳助行器,要注意短的部分要朝自己,若左腳受傷,助行器放右邊。她也說明申請二手輔具,可上慈濟的輔具平臺填清楚資料,尤其身高、體重寫清楚。

申請醫療床,一般會先家訪,查看樓梯是否有雜物,若有要先清理才方便搬運;還會看看有其他需求嗎?像輪椅、氣墊床、高背輪椅等,就是希望減輕病患痛苦。張秀豪也說明要物盡其用,有電動床讓病患起落方便,不易長褥瘡、便盆椅易如廁,讓照顧者能輕鬆幫助病患。

◎認識輔具清洗傳送情

學員張軒愷認真參與,發現志工就是不想他人經歷痛又受苦難,所以輔具回收,把好東西分享傳出愛。軒愷表示,這次看到師伯處理回收的輔具輪椅,要先拆開輪子,把不好的、卡住的取出修理好,才拿去給殘障者、身體不好的使用,物盡其用。

軒愷談到:《灑下好命的種子》書上說的善人生:要懂得為人群付出的人最幸福,懂得懷抱感恩心的人,且付出無所求更是幸福。他期待能提起使命感,創造自己幸福人生,現在課業先顧好。

詹岩崇聽過解說,他知道回收輔具都有細菌,都要經過清潔劑加漂白水先擦拭。他與學員一起合作,把病床上下四周用海綿擦拭,再清洗好給他人用。岩崇表示:有些人沒能力買輔具,這可省錢不用買新的。

看到志工把椅療床,經過樓梯搬運到樓上,詹岩崇覺得他們很辛苦,以後有機會,他也想幫忙清潔、搬運,尤其看到受幫助的人,能減輕他們的負擔,並且真誠地對志工說「感恩」,他很感動。

◎醫生義診助人離苦心歡喜

醫療課程時,司儀薛淑蓉說:慈濟以慈善起家,東部因為病而貧、貧而病的現象嚴重。目前臺灣已有八間慈濟醫院,為無法獲得適切醫療服務的貧困居民提供高品質的醫療照護與關懷。

講師黃馨樂(右)是北區青年醫療志工,同時也是慈濟醫院志工。她參與人醫會活動前往印度菩提伽耶等義診,她記住要「視病如親」。馨樂尊敬上人展現的毅力和勇氣,也從父母身上學到行善一生的道理,並深信只要看到病人回饋,便是最有意義的事情。真正幫助到他人,這種感受讓她感到無比充實,也珍惜機會付出。

馨樂對醫療非常堅定,她認為醫生不僅僅是開藥治病,更該有關懷和心靈療癒的能力。她深信每一次的幫助和回饋都能讓人感到被重視和關愛,醫療付出不僅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富足。

馨樂談到,成功是給準備好的人,最重要是想做就去做,可以邊做邊學。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她覺得行醫就是一直在行善,珍惜付出,做不一樣的善事,遇見不同的自己。

招募年輕人做對的事

陳盈如是北區青年醫療志工的創始人之一,她深刻體會到醫護在投入國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對自身成長與帶人的重要性。盈如道出:當前社會,人們普遍面臨身心靈困境,因此更應學習如何善待自己、珍愛自己,追求正確的價值觀。唯有照顧好自己、做對的事情,才能真正去幫助他人。所以她更投入招集青年醫療志工。

對陳盈如來說,面對花蓮地震無常的災難,更讓她領悟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並珍惜去愛每個人。這種正向的價值觀與態度,也持續幫助她在醫療青年志工服務團,人與人之間的行動與決策。

陳盈如教學員量血壓,說明正常值在八十到一百二十之間。她說高血壓會頭暈、身不穩,容易中風等等。量血壓時,盈如對學員說:要量靠近心臟的左手上臂,勿壓太緊,量時不要說話,才不會影響準確度。

「包紮區」,人醫會提醒:腳扭傷,可冰敷,為了固定不位移,繃帶放掌心,先繞二圈固定再打8字型法,手受傷可加三角巾固定。

◎學習醫療常識自利利人

余婕寧(中)覺得量血壓很重要,可讓人知是否健康,注意太高要去看醫生,吃東西不要吃太精緻鹹食物。她也學習包紮,因之前是童軍團,明白包紮時要綁緊,間隔一公分動作要迅速。她發現人醫會是有福的人,有能力就要去做,邊做邊學習幫助需要的人。

學員李侑馨注意到,輪椅煞車的安全性,上下樓梯拐杖及腳前行順序,學習自利利他。

李侑馨覺得,學習醫療常識,自己受傷或長輩受傷,都可以得到幫助,很實用。也談到包紮要包緊,不然鬆掉就沒有幫助;三角巾要注意手不要垂下。聽到醫生願意去偏鄉助人是她的好榜樣,未來目標也是當醫生。

慈少高華璐說,八字形包紮,每圈距離注意一公分,剛開始手忙繞不緊,再做一次,最後收尾回摺塞進。華璐道出,量血壓時不要說話,壓脈條要對齊動脈,不要壓太緊約隔一手指,最低不可低於八十,有知識,回家可以注意家人血壓。

輔具、醫療都是以人為本,彰顯愛的表率。透過慈濟的見證,讓病患在醫療過程中身心靈均得到慰藉,帶來快樂與平靜。這不僅是醫療使命,更是愛與關懷的體現,為社會注入一股暖流。

圖左 :三重二手輔具團隊成軍二年多,潘素真是行政祕書,聯絡案家並照顧志工。她為慈少學員介紹輔具種類、注意事項與申請管道。[攝影者:潘吉忠]
圖右 :學員張軒愷認真參與清洗輔具,他發現志工就是不想他人經歷他們的痛又受苦難,所以輔具收送,把東西分享傳出愛。[攝影者:潘吉忠]

圖左 :活動組每次依照課程設計相關手語,讓學員更深刻體會。尤其慈濟的醫療、人醫會、輔具,都是本著慈悲心去救度眾生離苦。[攝影者:潘吉忠]
圖右 :講師黃馨樂(右)是北區青年醫療志工,同時也是慈濟醫院志工。她參與人醫會活動前往印度菩提伽耶等義診,她記住要「視病如親」,除了開藥治病,更該具備關懷和心靈療癒的能力。[攝影者:王治華]

圖左 :陳盈如(是北區青年醫療志工的創始人之一,她深刻體會到醫護在投入國際醫療服務,應學習如何善待自己、珍愛自己,追求正確的價值觀,再接引更多人做對的事。[攝影者:王治華]
圖右 :余婕寧(中)覺得量血壓很重要,可讓人知道是否健康,注意太高要去看醫生,吃東西不要吃太精緻鹹食物。她發現人醫會是有福的人,有能力就要去做,邊做邊學習幫助需要的人。[攝影者:王治華]

圖左 :李侑馨(右)覺得,學習醫療常識,自己受傷或長輩受傷,都可以得到幫助,很實用。聽到醫生願意去偏鄉助人是她的好榜樣,未來目標也是當醫生。[攝影者:王治華]
圖右 :慈少高華璐(右)說,八字形包紮,每圈距離注意一公分,剛開始手忙繞不緊,再做一次,最後收尾回摺塞進。在慈少有學習到許多知識,回家可以注意家人身體狀況、注意環保、行儀。[攝影者:王治華]
圖左 :慈少課務組,總是上課前就要先想好內容、動線,邀約講師等,就是希望把好的人文、知識傳達給青少年。[攝影者:王治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