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靜思生活營 海外地湧菩薩取經行

靜思生活營 海外地湧菩薩取經行

E-mail 列印
「我想要多認識慈濟」、「我想要學習慈濟的文化」、「我想要幫上人找菩提種子」,一百九十六位來自全球七個國家的實業家跟海外志工,雖然懷著不同的情懷來臺灣,但是他們有志一同的,想要回來取經。

因新冠疫情, 睽違四年後,全球靜思生活營於2024年5月24日再度舉辦。活動的第一天,來到關渡靜思堂參訪。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同仁跟志工卯足全力策畫,端出科技傳法、園區導覽、蔬食饗宴來款待嘉賓,希望每個到訪的人,身心靈都充滿電,收穫滿滿。

◎科技傳法初體驗

「請大家打開五感,一起感受人文志業和關渡靜思堂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學員一一入座人文講堂,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發言人陳竹琪致歡迎詞。接著她邀請在場二十五位拿到福袋的「接福幸運兒」起身前往七樓攝影棚,體驗播報新聞。

等候學員上七樓的時間,大愛臺主播黃添明與大家熱烈互動。他說:「二十四年前我跟大家一樣,也是靜思生活營的學員。各位家人有因緣回來臺灣、回到花蓮,這個因緣可能改變您這輩子,因為我在一次回花蓮後,發願要見習、培訓。大家不要小看一點點的因緣,也不要小看個人的力量。」

人文講堂與七樓攝影棚連線準備就緒,兩地的學員彼此揮手打招呼。主播鄭佳奇請來到七樓的學員,遠眺窗外的關渡平原、大屯山、101大樓……大家一邊觀賞著令人驚嘆不已的絕佳美景,一邊發出「哇!」的讚歎聲!

「這是三號機、這是字幕踏板……」觀賞完美景,鄭佳奇一一示範如何面對鏡頭、操控讀稿機,當個稱職的主播。來自馬來西亞的江欣燕體驗當主播,她說:「坐上主播臺的感覺很奇妙。」疫情期間,她嘗試著做自媒體,沒想到今天竟然有機會坐上主播臺播報新聞。參觀攝影棚,了解人文志業的使命,她有感而發地說:「大愛臺規模龐大,順應潮流推陳出新,很棒、也很重要!因為現在的媒體太多,散播的訊息多又複雜,容易擾動人心,形成社會亂象。幸好有大愛臺這一股清流,可以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另一頭,在人文廳的學員,聽主播陳竹琪分享,在偌大的攝影棚裡,攝影機跟字幕機都是用遙控的。播報新聞時大都只有她一個人,但是她從來不覺得孤單或寂寞,因為她總會想像,在鏡頭的背後有著千千萬萬的菩薩在聆聽、感受著她所報導的故事。就像人文志業的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是愛的語錄、愛的電波,像陽光一樣灑向每一個有緣之人。

◎人文一刻話慈濟

一刻是十五分鐘,人文志業合心精進長姚仁祿,以十五分鐘的時間,與學員分享人文志業的使命。百年來,科技高速發展,氣候異常變遷,姚仁祿問學員:「一百年以後有什麼不會變?」他認為:「一百年以後不會變的真理就是佛法,眾生本具佛性是不會變的。」

「上人講過一句話『天上最美是星星,人間最美是溫情』。上人輕輕講一句話,我們要重重的聽。不管你是幾歲的人,跟人之間只要能夠和善,就是溫情。更深刻的來看,我們跟不是人的眾生和平的相處,也是一種深刻的溫情。」姚仁祿深入淺出的說明,茹素護生是人間最美溫情的意涵。

姚仁祿表示,加入慈濟的目的,是要走入菩薩道修行,雖然人人本具佛性,還是需要在人群中不斷的磨練。人文志業謹遵上人的慈示,肩負使命,發揮影響力,啟發大眾的善念,激起蝴蝶效應,達到淨化人心,社會祥和。

越南學員曾光輝才剛接觸慈濟,他說:「年輕時不太懂做人的道理,年長後慢慢地學習一些做人的道理。」姚仁祿的分享,他獲益良多,特別將簡報的內容,用手機拍照下來,回去慢慢看,慢慢學習。

◎境教說法汲法髓

學員分組,陸續走入「感恩堂」,聽導覽員解說展區的四個主題—「大宇宙、大覺者、小藥草、慈濟歷史摘要」

導覽志工邱麗珍在大宇宙看板前,以宏觀及微觀面介紹佛法;解說如何運用科學的角度印證佛法,了生脫死。來自新加坡的謝麗萍分享,宇宙浩瀚無窮,她只是全球八十五億人口之一,非常的渺小。這些道理啟發她要以謙卑的心,來寬容人間一切事理,方能長養慈悲心,修身養性增長福德。

謝麗萍平時在新加坡靜思堂幫忙打掃,製作糕點。她受志工邀請,回來多了解慈濟歷史跟智慧法語。早上參訪內湖環保站,她才了解,原來身上這件衣服是寶特瓶做的;慈濟扶貧濟困的腳步,已經踏遍全世界。

導覽志工侯進忠在「小藥草區」講解,醫師曉了藥性,隨病授藥,及中西合療的重要性。一片藥草藥效有限,多種藥草加總使用,藥效加乘效果更好。這有如慈濟五毛錢的力量,點滴成金,聚沙成塔,堆疊出美善。

聽完導覽,來自新加坡的陳麗筠感受良多地說:運用多種藥草可以救人,誠如慈濟的竹筒歲月,匯聚眾人之力造福人群。疫情前,她參加靜思生活營收穫良多,今年再度前來取經。看到靜思堂設備與時俱進、高科技化,她認為,這裡是吸引更多年輕的慈二代、慈三代,加入慈濟家庭的好地方。

江文心是越南聯絡處的行政同仁,回臺灣三次,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樣,她說:「慈濟的腳步跟改變真的很快。」喜歡這裡的氛圍,及利用高科技呈現佛法,因為很適合像她這樣的年輕人,以自身的經驗,接引更多的年輕人深入慈濟家庭。她說:「實業家身懷絕技,各個都是人才,對上人跟慈濟都很重要。百聞不如一見,她要帶領更多的實業家回來了解慈濟,幫上人接引更多的種子,回去發揚慈濟志業。」

◎心存感恩慈濟緣

1993年尼泊爾因豪雨造成水災,四十多萬居民流離失所,慈濟前往賑災援建大愛屋,當地居民Suman Shrestha心存感恩而與慈濟結下深深的緣。他說:「慈濟不是捐錢或捐物資,是來蓋房子,對尼泊爾的幫助很大,我非常感動。」這次參加靜思生活營,他學會「用心做事、用心待人」的慈濟人文。

洪振群十六前第一次參加生活營感覺良好,因事業繁忙,沒繼續參加。八年前再度參與,發願每年都要帶朋友回來了解慈濟,因為慈濟是吸收正能量的好地方。

他表示,關渡靜思堂四周處處可見「靜思語」;還有一些智慧法語,是一座無聲的說法臺。與其從電視、活動中講慈濟,不如讓身邊的朋友回來親身體驗,感受慈濟的善行義舉。令他最欣慰的是,很多人吸取經驗後,回到新加坡會開始幫忙推行慈濟的理念。像有一位實業家,參訪過後,在新加坡自家的公司推動環保分類,貫徹資源回收愛地球的信念。

來自柬埔寨的王祥業,接觸慈濟已經三年。雖然見習志工課有慈濟人文相關的課程,覺得還是要來臺灣,親身見證。他分享,今天第一個行程到內湖環保站,看到老菩薩們無私的奉獻,內心非常感動,覺得這就是慈濟的大愛。王祥業期待自己能多學習慈濟的人文,慈濟永續經營的理念,以便在柬埔寨帶動更多人投入慈濟。

有別於其他的靜思堂,關渡靜思堂結合了人文志業中心的職工跟志工一起策畫、圓滿活動。雖然實業家參訪的時間很短暫,但是在團隊通力合作,熱情溫馨的陪伴下,期望來到關渡靜思堂的每位賓客,都能感受到噓寒問暖、真誠、熱情的款待,法喜充滿地回僑居地繼續走菩薩道。

圖左 :志工黃添明說:「二十四年前我跟大家一樣,也是靜思生活營的學員。大家不要小看一點點的因緣,也不要小看個人的力量。」[攝影者:黃格致]
圖右 :來自尼泊爾的Suman Shrestha,二十九年前慈濟在尼泊爾援建一千八百戶大愛屋時,因為心存感恩而與慈濟結下深深的緣。[攝影者:黃格致]

圖左 :人文志業合心精進長姚仁祿表示:「一百年以後真理不會變,真理就是佛法,眾生本具佛性是不會變的。」[攝影者:陳志隆]
圖右 :來自馬來西亞的江欣燕體驗當主播,她說:「大愛臺很重要,因為現在訊息多又複雜,容易擾動人心,幸好有這一股清流來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攝影者:蔡瑞聰]

圖左 :志工用心準備蔬食饗宴,款待嘉賓。[攝影者:蔡瑞聰]
圖右 :洪振群發願,每年都要帶朋友回來了解慈濟,因為很多人來此吸取經驗後,回到新加坡會開始幫忙推行慈濟的理念。[攝影者:蔡瑞聰]
圖左 :江文心是越南聯絡處的行政同仁,發願要幫上人接引更多的菩提種子。[攝影者:駱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