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人生中場的禮物 走入慈濟做志工

人生中場的禮物 走入慈濟做志工

E-mail 列印
以「經營」自己人生的後半生,給自己禮物的走入慈濟做志工的七十八歲汐止志工林鳳嬌,在1998年受證,法號「慮集」,是一位進入「中老」年歲不言老的不老菩薩。鳳嬌時時保持精力旺盛,把握付出機會到環保站做環保 ,承擔生活組、香積組,也承擔親子班的班媽媽、班阿嬤的服務工作人員。

談吐優雅的資深委員林鳳嬌,喜歡動手製作小點心,喜歡研發用淨斯資糧穀粉、香積飯、香積麵做試吃推廣,學歷雖是新竹縣竹北市六家國民小學畢業,因為從小喜愛看書、看傳記,也喜歡在閒暇時寫寫短語紀錄,書學的文筆非常清新靈活,曾受資深委員陳美羿老師的指導寫作與讚許。

◎我的慈濟會員 是上人募來的

育有二子的林鳳嬌,與夫婿北上就業,在南港區定居,但夫婿在四十九歲因食道瘤病症沒及早發現,經送醫做緊急手術,被醫師判定已無法挽救,短短日子就撒手人寰,與先生相處只有十六年。母兼父職的林鳳嬌獨立扶養孩子,而爭氣懂事又孝順的孩子,心疼媽媽辛勞,選擇就讀高職,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從事裝冷氣,做水電,減輕母親的生活重擔。

林鳳嬌說:「娘家兄姊,有四位哥哥、二位姊姊,先後都已離世;而夫家兄弟有五位,先生是老二,雖先生很早就過世,但夫家的兄弟、妯娌,都對我很好,很疼惜我,當我說要走入慈濟,除了二個兒子贊同,夫家的兄弟也非常贊同、支持,小叔和二位小嬸也先後的走進慈濟,受證做志工。」雖然有的家人沒有一同走進慈濟,但理念相同,都以默默的做幕後護持。

「剛認識慈濟之初,我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只要有人叫,我就去。」林鳳嬌表示,認識資深師姊林美完是在1991年華東水災的時候,開始認識慈濟,她做鳳梨酥,就去幫忙做鳳梨酥義賣給華東水災專戶,接著林師姊邀約到花蓮,她問「我們要去花蓮,妳要不要去?」當時以為是去花蓮玩,就爽快答應,那時候1991年12月底行駛到花蓮的火車剛開通。

鳳嬌說:「我很喜歡坐火車出去玩,如果坐遊覽車,就會暈車,知道是坐火車就應允,坐上火車才知道要去慈濟的花蓮精舍。」與林師姊共識共行做慈濟,因緣短暫,她後來因事離開慈濟,雖很惋惜,但她教會了募款和引領走入慈濟。

走了一趟花蓮精舍,讓鳳嬌感悟到付出與助人的真諦。回到家後就開始捐款與募款,先為家人爸爸、媽媽、婆婆與二個兒子植福成慈濟會員,家人和親朋好友也陸續募集加入,而公司的同事也紛紛響應。鳳嬌說及公司的同事成慈濟會員,是有小故事,她說:「我的會員大都是在公司裡面找到的,在工作時,就播放證嚴上人的錄音帶,同事聽了很感動,也體悟了,就自動找我要捐款,所以公司的會員,都是我們上人自己教的,上人自己募來的。」

在工作中聽上人錄音帶也帶給鳳嬌很多不可思議的事。鳳嬌還沒有進入慈濟受證前,當時是快樂志工,上班的公司是做端子,就是汽車裡的電線的銅片,掛在機器上有一大捆的鐵片在上面,需用螺絲鎖上去,但怎麼鎖都鎖不緊,每次鎖每次掉,鳳嬌就常敲自己的頭的自問「怎麼又掉下來,手怎麼這麼笨拙。」人很好又善良的老闆,有一次鳳嬌詢問可以播放錄音帶嗎?老闆答應她可以在做事時播放錄音帶,自此她每天都播放。

播放上人錄音帶時,其中有一句讓鳳嬌深植於心,至今奉為圭臬,作為她言行做事和走入慈濟的方向。上人說:「說話、心用在嘴;做事、心用在手;走路、心用在腳。」就是聽到這一句話之後,很妙,自此鎖銅片螺絲就不曾掉下來!鳳嬌說:「真的很玄,我就覺得,做任何事真的要多用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多用一點心,若不用心真的會做得零零落落!所以呀!我受用甚深,也改變我之後的人生。」

◎被逼 培訓受證

「報名培訓受證,我是被逼的。」做幕後募會員、協助做食材義賣和常利用下班後做志工的鳳嬌再說及受證一事,她說:「有一天,資深委員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幫我填表報出去了,報出去的時候,我還跟她一直抱怨,有做就好了,為什麼要受證,她就說,好啦!好啦!報出去就去受證。當時雖是勉強受證,但受證後,眼界和看的事物,真的大不同,可以接收到很多慈濟走入社會、人群中的訊息與故事,我也就以這些訊息的向會員、同事、左右鄰居、家人分享慈濟的種種足跡和做的事蹟。」

鳳嬌說:「我最好的價值是我認識了慈濟!上人說,做慈濟不會讓我們後悔。真的,走入慈濟後,我做的很快樂,自在幸福,後半生的人生價值更豐富了;慈濟可以說是改變我的心態、改變我的人生。無論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互動,讓我感受到善與愛。」

鳳嬌說及夫家,先生排行老二,自先生年紀輕輕就離世後,夫家的大伯、小叔、小嬸,他們只要我講的話,他們都給予支持,也可以接受,從甚麼事看出來,就如婆婆往生時,在大家族裡,我應該沒有發言和處理的權利,但大伯居然問我,你覺得媽媽的後事,我們應該怎麼樣處理,我就說你們說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我只要五分鐘讓我唸佛就好了,沒想到夫家居然接受了,親戚也接受,讓我很感動,大伯問的那一句話,我真的好感動、好感恩喔!

行善行孝不能等,鳳嬌聽入上人的話,她在婆婆在世,身體不好的時候,把臺北的工作辭掉,回夫家全心全意照料照顧婆婆,剛好照顧到一百天,婆婆就安詳離世。那時候鳳嬌回去照顧的工作是她為婆婆抽痰、餵食餵藥、翻身,那時大伯擔心這些工作需要專業人員才能從事,而用心、細心的鳳嬌就向當時照顧婆婆的外傭學習。

鳳嬌說:「那時候我就心想,我都去醫院做醫療志工了,自己的家人不照顧,說得過去嗎?心一想,就把工作辭掉,回去照顧婆婆,用心學就會了。還好我有做到這一件事,讓我日後不後悔,這本來也是媳婦應該做的事情,很感恩上人的教育,讓我及時陪伴照顧婆婆的人生最後這一段。」

◎媽媽到慈濟 孩子很放心

自小受媽媽影響的鳳嬌,在小時候每回跟媽媽到廟裡拜拜,媽媽都會添香油錢,因為有這個觀念,她為家人植福,而二個兒子也在善的影響與引導,認同鳳嬌做慈濟。貼心的兒子曾載鳳嬌去做民間的祭解(通稱補運、改運),那是在過年過後,應同事邀約前往,回到家後,兒子說:「媽,這個地方你不要再去做祭解,沒去沒關係,妳有時間就去做慈濟,把時間用在做慈濟比較好。」就如2000年風災象神的時候,穿著慈濟制服藍上衣白長褲去救災發送便當,整條白褲都弄得很髒,回到家後,兒子贊賞地說:「媽媽妳所做的事,真好,我以家裡有一個慈濟人為榮!」兩個兒子常說媽媽到慈濟,讓他們很放心。

兩個兒子雖都還沒有受證,但都很支持媽媽做慈濟,只要慈濟有活動有需要都隨叫隨到。就如承擔生活組總務,人手不夠,二個兒子就自動補位協助,幫忙採購、搬運送貨。在1999年九二一地震後,慈濟做希望工程,大兒子也南下做鋪設連鎖磚;二兒子一家三口也協助親子班。鳳嬌曾邀約兒子報名培訓受證,兒子表示,走入慈濟就要負起應盡的責任與使命,做慈濟不是掛名牌就可,掛上慈濟的名牌,勤務活動一定要做,不能缺席,兒子擔心無法一一做到,因此選擇做一位隨時補位的志工。

二個兒子協助親子班因緣是人手不夠,找不到人,兒子就說「我去啦!做生活組總務、雜事都可。」一直到現在還在團隊裡承擔,大兒子退伍後即承擔,約有二十年左右了,小兒子與小媳婦、孫子,做的很快樂,都在協助。

無論是在親子班、兒童班、生活香積,或做環保,華東水災募款、九二一走上街頭募款,或到南投做九二一希望工程的生活香積,任何一項,鳳嬌都很用心在當下,尤其是推廣淨斯產品,只要有活動或有因緣可推廣,她一定先試作研發的擺攤作試吃活動。鳳嬌說:「花蓮精舍師父做出來的淨斯產品,我們都很信任,每項產品都有愛包在裡面,我才敢大膽的研發推廣,好東西要跟社會大眾宣導。」

◎聞法分享 自度度人

除了做,鳳嬌也聞法分享,她在汐止的每週一的讀書會裡也常常分享,其中5月27日分享「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度眾生,還要有善緣。鳳嬌提起「曾經有一位末期病人,病痛的苦不堪言,家中先生體貼,子女孝順,對她的病苦都束手無策。先生是虔誠的佛教徒也受戒了,先生希望妻子能念佛,轉移目標減輕痛苦,但妻子不接受,因她聽鄰居說,念佛是陰的,所以不敢念佛,有一天她先生打電話給我,希望有慈濟人撫慰她,當時不知道要去那裡找人,就自己去看她。」

她跟我說,她很痛苦,希望早一點死了算了;因為我是慈濟人,聽了很多上人開示的錄音帶,遇到事情要用佛法對應,因此她說死了算了,我並沒有說妳不要說這種話,而是回應她,妳知道死了要往那裡去嗎?她說不知道,我就告訴她,妳要念佛,念佛佛菩薩就會來接引你。就這樣三天後她安詳的走了。我去參加她的告別式,她的子女問我,跟媽媽說了什麽,因為從我與她見面之後,她就叫子女不用到醫院陪她,只要在家裡幫她念佛就好了。

鳳嬌表示,佛法是度人的正法,可能上輩子跟她有結這份善緣。上人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要時時累積善緣,還要廣結善緣,來生才能自度度人。

鳳嬌很感恩家人的支持,直至今日才能讓她隨心做慈濟,做得自在又快樂。鳳嬌笑笑地說:「我今天在慈濟,我會做的事情,就是來慈濟學的,一開始我是連飯都不會煮的人,進來慈濟才學到,所有的所有的功夫和佛法、行儀都是在慈濟學到的,應證了不會學到會。此生走對的路,做對的事,我此生很值得了,很有價值。」

人生什麼叫做幸福?是子孫滿堂的孝順?還是陪伴在身邊,才叫幸福?鳳嬌表示,要我選擇,我選擇身體健康,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做我最愛的慈濟,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圖左 :林鳳嬌(左)做任何事都用心在當下,尤其是推廣淨斯產品,她說:「花蓮精舍師父做出來的淨斯產品,我們都很信任,每項產品都有愛包在裡面,我才敢大膽的研發推廣,好東西要跟社會大眾宣導。」[攝影者:許登蘭]
圖右 :林鳳嬌(左)在親子班指導孩子們製作淨斯資糧,榖粉系列的小點心,孩子們做的不亦樂乎。[攝影者:宋明章]

圖左 :大型活動,林鳳嬌洗米,煮多鍋的米飯,供民眾與工作人員用餐。[攝影者:吳珍香]
圖右 :林鳳嬌(後排右一)承擔工作人員,也為自己報名做健檢,讓醫護檢測。[攝影者:吳珍香]

圖左 :把握付出機會,林鳳嬌連續5月19日、20日二天,一起與志工勤耕福田,共同承擔整理浴佛物資,擦拭福慧足。[攝影者:林宏謀]
圖右 :只要是慈濟事,不分任何事項都做的林鳳嬌,勤耕做環保回收分類。[攝影者:林宏謀]

圖左 :協助做鹼粽義賣的林鳳嬌說:「有人發起,我就跟著響應,做我能做的,包粽較不會,就洗粽葉、捏紅豆餡,做雜事助手,能做就是福。」[攝影者:吳珍香]
圖右 :林鳳嬌喜歡在閒暇時寫寫短語紀錄,文筆清新靈活,曾受資深委員陳美羿老師的指導寫作與讚許。[攝影者:吳珍香]
圖左 :春安活動,林鳳嬌(右二)跟志工一同前往關懷警消同仁。[攝影者:吳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