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搶救生命 造血幹細胞捐贈宣導研習

搶救生命 造血幹細胞捐贈宣導研習

E-mail 列印
6月15日,來自北區、宜蘭區九百三十六位學員齊聚三重靜思堂,參與2024年慈濟造血幹細胞捐贈北區宣導研習活動。課程內容豐富精采,讓人提升對造血幹細胞捐贈的認識。

北區骨髓總窗口陳慧文表示,今日的研習 活動,能夠讓社區志工了解骨髓幹細胞的演進,骨髓造血幹細胞、周邊血造血幹細胞捐贈的二種捐贈方式,以及驗血活動如何做宣導。透過課程,邀請學員參與社區骨髓關懷小組,為搶救生命盡一分力量。

◎髓緣捨與得 串起清水之愛

舞台上,「超愛演劇團」演出街頭宣導,鼓勵參加驗血活動。透過戲劇表演,將志工街頭宣導遇到的困難如實呈現出來。尤其一開始的破題,要引起觀眾的注意,讓對方回應。例如:「你有捐過血嗎?」「你有聽過造血幹細胞捐贈嗎?」可以運用宣導手冊,或者請有興趣的路人,留下聯絡方式。

接著由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呂基燕副主任,分享捐贈者與受贈者,他們之間溫馨互動的故事。其中分享花蓮慈院第一位接受骨髓移植的女童,長大後在家人的鼓勵下,決定從事一個可以幫助人的工作,最終回到花蓮慈濟醫院做護理師。

副主任鼓勵大家從事「利他行為」,有助於正向情緒提升,越肯幫助人會越快樂。幸福感、快樂、健康與成長都有密切關係。她期許有更多人加入,為這一群要做骨髓移植的病人努力,一起招募捐贈者做公益。

聽見生命重生喜悅的故事,學員涂素珠感動不已。她表示,「勸髓」是很艱辛的路程,更是重責大任,她從課程中獲得專業知識與力量,希望結合大愛媽媽團隊,到學校努力宣導,讓造血幹細胞捐贈觀念從小扎根。

學員莊俊濠的高中同學罹患血癌,因為等不到配對而病逝,他立下心願加入骨髓關懷小組的行列,向年輕人宣導正確觀念。

◎驗血建檔 以生命搶救生命

講師蘇蕙鈺組長介紹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發展,說明從1994年慈濟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團隊成立,志工遍布全國各地,不分假日全天待命,以生命搶救生命。志工自費自假,秉持關懷受捐者生命的延續,也關懷捐贈者無損健康的理念,來推動大愛的精神。

身為院區關懷小組的黃秀環,與學員分享在院區關懷服務,涵蓋人文關懷、一級醫療費補助評估、生活經濟能力評估和生活事務協助的打造。「眾生被生、老、病、死所苦,到醫院走走,會感到健康真好。」黃秀環在醫院看到病患的心境落寞,為病痛、經濟的困頓所苦,高價用藥讓家屬深感壓力。她則用真誠心陪伴,分享慈濟月刊、靜思語等,傳遞正能量並撫慰他們的低落心情。

學員吳東勳長年在北京工作,這次返臺把握上課機會。他說:「上人很偉大,能夠突破萬難成立亞洲第一個骨髓資料庫。」吳東勳在北京專注於陪伴重症病友的生活關懷,對於醫療部分知道較少。這堂課讓他學到癌症患者的陪伴,從治療開案開始,就進入陪伴關懷,包含術前、術後,生理、心理等一切變化。

學員黎育瑞也對造血幹細胞捐贈有了比較完整的理解,他意識到宣導正確觀念,邀約更多的人參加資料庫建檔的重要性。黎育瑞認為舉辦骨髓驗血活動,需要動員大量的人力邀約,才有志願者抽血建檔,加入骨髓資料庫;建檔後才有機會進行配對救人。

◎生命的勇者 鼓舞病友永不放棄

2022年與病友們,共同完成九天單車環島的受贈者郭洹希,今天也來到現場分享生命的故事。她樂觀的笑容感染了所有的人,有歡笑也有疼惜,讓大家看到生命的勇者活得更璀璨、耀眼。

她和慢性病友在臉書成立「血拾人生」,把自己的病程經歷分享給病友,鼓舞他們不要因為疾病而放棄自己的理想與生活,並號召十萬人來建檔,給予病友更多重生的機會。

移植至今六年七個月,郭洹希身上仍有慢性排斥現象,抵抗力極弱,經常發燒,她笑稱自己是「發燒戶」,還有神經麻痺、牙齦萎縮等問題。但是她很珍惜重生的機會,把握每個當下,六年多來辦了很多活動,希望把愛傳下去,給病友們更多力量及鼓勵。

學員許秋玲佩服郭洹希勇敢面對病痛,永不放棄的精神。她要將郭洹希的故事分享給女兒,因為女兒成績不好,導致延畢,自信心受打擊,母女倆約定每天要分享一則感恩的事,激勵彼此。

投入骨髓關懷小組已經十幾年的學員李春美,曾經為了找捐贈者家訪時,對方的家人因為不了解而反對,她與團隊帶著其他捐贈者現身說法,讓他們安心。李春美曾經關懷一位罹患血癌的小朋友,雖然骨髓有配對到,卻因病情發生變化,來不及等到移植而往生,令她很遺憾,所以她內心發願要投入搶救生命的行列。

透過這次宣導研習活動,學員們對造血幹細胞捐贈有正確的認識,希望社區志工的積極參與,會有更多的人了解並加入推廣造血幹細胞捐贈的行列,為血液疾病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

圖左 :「超愛演劇團」透過戲劇表演,將志工街頭宣導遇到的困難呈現出來。[攝影者:廖世淙]
圖右 :慈濟醫院護理呂基燕副主任鼓勵大家從事「利他行為」,有助於正向情緒提升,越肯幫助人會越快樂。[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涂素珠從課程中獲得專業知識與力量,她希望結合大愛媽媽團隊,到學校努力宣導,讓造血幹細胞捐贈觀念從小扎根。[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學員吳東勳在北京專注於陪伴重症病友的生活關懷,對於醫療部分知道較少。這堂課讓他學到癌症患者的陪伴過程。[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黃秀環在醫院看到病患心境、身體、經濟的無常,高價用藥讓家屬無奈。她用真誠心陪伴,分享慈濟月刊、靜思語傳遞正能量。[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學員黎育瑞(左一)意識到宣導正確觀念,邀約更多的人參加資料庫建檔的重要性。[攝影者:羅美雄]

圖左 :移植至今六年七個月,郭洹希珍惜重生的機會,把握每個當下,舉辦許多公益活動,希望把愛傳下去,給病友們更多力量及鼓勵。[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許秋玲佩服郭洹希勇敢面對病痛,永不放棄的精神,她要將洹希的故事分享給女兒。[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李春美曾關懷罹患血癌的小朋友,雖配對到,卻因病情發生變化來不及等到移植,她發願要投入搶救生命的行列。[攝影者:陳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