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醫療志工做才有心得 付出才有力量

醫療志工做才有心得 付出才有力量

E-mail 列印
2024年慈濟北區第一聯區舉辦第二次醫療志工基礎研習課程,來自中山、大同、萬華、中正、大安等共約五百位學員和工作人員參與。6月15日清晨不到六點三十分,工作人員已抵達臺北舊分會做準備,學員陸續開始報到 ,共同參與這次的研習課程。

課程內容從志工早會開始,涵蓋病人安全及隱私保護、認識高壓氧治療、病房區之互動技巧與人文應對、內外ICU服務應對,到醫療志工服務須知與體悟等多元內容。希望透過志工研習課程,提升醫療志工的服務品質,吸引更多新志工加入其中,以提供更好的服務給病患和家屬。

◎感恩健康無事日 珍惜健康有用時

在第一堂課中,播放了臺北慈院醫品中心陳冠傑股長錄製的影片,解釋如何注意「病人安全及隱私保護」。他分享了一本書中提到美國每年有一百三十萬名病患曾受到醫療傷害,因此「病人安全」已成為全球醫療界關注的議題。各醫療機構在病人安全目標上採取系統性措施,將其落實於日常工作中,以提供更安全的就醫環境。病人辨識相當重要,才不會左右腳開錯刀。病人隱私包含資訊、身體和所有權隱私,以及看診時關門一進一出,注意看診隱私,並維護病房環境隱私性。

從事護理師工作的志工楊碧秀分享「志工的一天 日間與梯次服務須知」,她曾參與骨髓捐贈抽血建檔,十年後配對成功,對於慈濟能夠無私付出,深受感動而踏入慈濟志工的行列。她感恩健康無事日,珍惜健康有用時。人生能夠被人需要,能夠為別人付出,這才是最幸福的人生。更要有五好人生,身體好、心裡好、時間好、家人好和主管或老闆好,才能成就來做醫院志工。

她提醒志工要做好自我防護、了解醫療志工的日常工作,以及臺北慈院的服務定點,記得帶著臉要笑、嘴要甜、眼要亮、耳要利、腰要軟、手腳快、頭腦清楚等志工七寶,成為醫院的行動服務臺。她說,病人跟醫護人員都是醫療志工的老師,要自我警惕,歸零學習,在學跟覺中間還有一個菩薩道,就是勇於踏出第一步去學習去做,才會有經驗的累積;透過觀察,可以獲得智慧的資糧。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

◎承擔醫療志工 累積好因好緣

臺北慈院高壓氧中心的張孟宗主任分享了「認識高壓氧治療」及注意事項,現今老人化社會,高壓氧被廣泛應用在腦缺氧、中風、糖尿病肢體潰瘍及老人腦功能退化等。他舉例一位六十五歲患有糖尿病並面臨截肢的病患,經過高壓氧治療後,傷口慢慢長好了。有學員提問,是否可透過高壓氧來幫助戒菸?張主任說,高壓才能將氧氣壓到血液中,對於輕度煙癮者可能有效,一般純氧治療效果較有限,戒菸是一個轉念加上意志力,只要來慈濟,就不會抽菸了,因為要守十誡。

志工林月淨分享「病房區之互動技巧與人文應對」,她將佛法和上人的法帶入病房區,募竹筒、募蔬食、募愛心。在病房區,醫療志工團隊使用多種互動方式,有的志工唱歌、有的志工分享,甚至讓三位原本躺在床上的老人們起身活動,讓正在工作的護理師也嚇了一跳。她說,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承擔志工,不斷地累積,好因好緣就會到我們身上。

超過三十年志工經驗的資深醫療志工沈碧花分享「醫療志工的參與及體悟」,雖然做志工要前腳走、後腳放,但要舊法新知,更要堅定「信、願、行」,法要深耕,聞法要身體力行。在醫院做志工不論定點在哪裡,一定要虔誠祈禱全院病人,拔苦得樂。每位病人都是借境給我們看,警惕我們,要拉長情、擴大愛。

在病房區,沈碧花看到一位師兄來住院,還主動跟她打招呼。儘管師兄住院仍做好志工的本份事,看到他很愛做醫院志工,而且有責任跟使命感。因此,志工真的要把自己身體照顧好才能到醫院付出,更要把握因緣。她分享在急診室當志工,要關懷到醫護人員,但也要了解到志工的定位。

沈碧花分享有位志工人生最後心願是當大體老師,雖幾經波折,最終圓滿了她的願力。秉持上人的佛心師志,真的要發好願。有一位假釋受刑人,透過社工與志工努力,說服其兒子到臺北慈院簽署大體老師同意書。這位受刑人一度心生瞋恨,沈碧花在他身旁念誦《心經》心無罣礙安住下來了,不久即平靜離世。沈碧花唱著「因為愛讓生命延續,因為慈悲讓生命寬闊,因為感恩讓生命歡喜。」她感恩地說,做志工遇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若不是上人慈悲教導,我們怎敢擁抱蒼生。

◎相信人間有愛 送祝福送平安

「感謝你給了我溫暖的擁抱,讓我擺渡過生命低潮,一顆心裝滿愛,風再大不飄搖,學會把肩膀,借別人依靠……我相信人間有愛……」志工吳淑美帶領學員一起學習「人間有愛」這首歌的手語。

吳淑美分享「內外ICU服務應對」的方式及注意事項。在一次遇到一位眼睛紅紅且哭泣的家屬時,志工輕輕拍她的肩膀,詢問是否需要志工的幫忙。家屬描述了媽媽在浴室跌倒並撞到後腦勺,感到非常不捨。吳淑美擁抱著家屬,讓她盡情宣洩情緒,並告訴她在進入加護病房探望媽媽時,要感恩並向媽媽表達全家人對她的愛。我們一同為媽媽加油,同時也感恩醫護人員的付出。

她說,傾聽安慰很重要。若有病患或家屬問志工到病房區做什麼?志工是來送祝福、送平安,好話要好好說,態度很重要。她問學員們,你們想成為人間菩薩還是箱子菩薩?在受證後,記得成為「人間菩薩」,她提醒大家要認養醫院志工。

◎溫馨交流 陪伴傳承

下午的分組交流與座談時間,每一小組的隊輔分享自己承擔醫療志工的經驗,並與學員進行互動,學員都很熱絡討論並分享彼此的心得與感動。例如:你為什麼會想做醫院志工?你承擔過醫院志工嗎?承擔後有何感動故事或心得可以分享?臺北慈院今年升格為醫學中心,志工如何提昇服務品質?

大安區見習志工張堉慈表示,讓她想做醫療志工是因為外公長期在醫院做志工,後來因病反覆入院,很多志工每天都會去關懷與陪伴外公,讓她感動。她自己曾在醫院工作,看到有位四十多歲罹患心臟病的病患從南部北上就醫,努力治療,但在恢復期間,卻因主動脈剝離而離世。這位病患的太太哀傷地說,這樣就沒了嗎?在護理人員吃緊的情況下,若有志工的陪伴,家屬就能得到膚慰。

學員李泓毅在臺北慈院病房擔任護理師,他的父母是醫護人員也是慈濟志工。他說,人生就是會走到終老,那是很順遂的路。但如果中途遇到了可能需要急救,就另當別論,但急救完也是有很多人醒來之後都還是很健康的,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人生也非常的無常,所以大家要好好的把握當下。

中山區志工鄭嶼芬參與醫療志工二十年,看到兒子蔡奇宏今年願意進來慈濟培訓慈誠,也來上醫療志工課程,讓她非常的高興。

蔡奇宏表示,今天的課程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張主任分享高壓氧的案例,因為上人的遠見蓋了醫院,讓慈濟醫院的醫療團隊能夠有機會幫患者治療,讓他免於截肢,改變了他的人生。另外,沈碧花師姊分享那位毒販的人生原本充滿了遺憾,因為有醫療志工的協助,在最後他也知道自己孩子的現況,更成為醫生的大體老師,讓他的人生得到圓滿。蔡奇宏說,聽到這些感動,會讓他很想參與醫療志工。

萬華區的呂洪玲珠分享,最讓她感動的是,身為慈濟人要做一個真正的傳法人,能夠在病房區跟病人和家屬互動,真的是很溫馨。她說,因為自己年紀也不小,直系親人皆已離世,經歷過在ICU病房或手術室緊盯著螢幕看的無助感。今天聽到師姊們經驗的分享,讓她感受到醫療志工的溫暖能撫慰人心。在醫療志工的路上,我們不僅學習,更應堅定向前去承擔。

資深志工林欣璇愛的期勉,今年兩次醫療志工基礎研習共十六個小時課程均已完成,聽到學員很踴躍分享,感受到大家都法喜滿滿。在慈濟世界就是彼此感恩、彼此成就、彼此成長,從學當中覺悟,最重要是入人群行人間菩薩道。

圖左 :志工楊碧秀分享「志工的一天 日間與梯次服務須知」,她感恩健康無事日,珍惜健康有用時。人生能夠被人需要並為別人付出,這才是最幸福的人生。[攝影者:謝俊輝]
圖右 :臺北慈院高壓氧中心張孟宗主任分享「認識高壓氧治療」,現今老人化社會,高壓氧被廣泛應用在腦缺氧、中風、糖尿病肢體潰瘍及老人腦功能退化等。[攝影者:謝俊輝]

圖左 :中山區志工鄭嶼芬(右)參與醫療志工二十年,看到兒子蔡奇宏(左)今年願意進來慈濟培訓慈誠,也來上醫療志工課程,讓她非常的高興。[攝影者:謝俊輝]
圖右 :志工林月淨分享「病房區之互動技巧與人文應對」,她將佛法和上人的法帶入病房區,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承擔志工不斷地累積,好因好緣就會到我們身上。[攝影者:謝俊輝]

圖左 :志工吳淑美分享「內外ICU服務應對」的方式及注意事項。她說,傾聽安慰很重要。若有病患或家屬問志工到病房區做什麼?志工是來送祝福、送平安。[攝影者:謝俊輝]
圖右 :資深醫療志工沈碧花與學員分享「醫療志工的參與及體悟」,雖然做志工要前腳走、後腳放,但要舊法新知,要堅定「信願行」,法要深耕,聞法要身體力行。[攝影者:謝俊輝]

圖左 :大安區見習志工張堉慈(右一)表示,讓她想做醫療志工是因為外公長期在醫院做志工,後來因病反覆入院,很多志工每天都會去關懷與陪伴外公,讓她感動。[攝影者:謝俊輝]
圖右 :下午的分組交流與座談時間,每一小組的隊輔分享自己承擔醫療志工的經驗,並與學員進行互動,學員都很熱絡討論並分享彼此的心得與感動。[攝影者:謝俊輝]
圖左 :一整天的醫療志工基礎研習課程,午齋結束後,充滿活力有朝氣的活動組團隊,帶領學員一起活動身體,讓大家更有精神參與下午的課程。[攝影者:謝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