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諮詢志工 用愛接待顧人文

諮詢志工 用愛接待顧人文

E-mail 列印
慈濟的連絡處、靜思堂、志業園區等等社區道場,幾乎都設有諮詢臺,諮詢志工用心、用愛、用法,不論是面對面的服務或透過一通通電話,為社區民眾解決困惑,與民眾搭起了生命的橋樑,不但成為民眾的知心好友,也接引無 數的人間菩薩。

所以,諮詢志工是慈濟社區道場的門面,也是肩負著接引會眾、淨化人心的重責大任。為了增強諮詢能量與知識,並凝聚共識,6月29日來自大臺北地區的北一、北二、北三合心區,及桃園、宜蘭、新竹、基隆的一千七百一十七位諮詢志工,來到新店靜思堂,參與「2024年北區諮詢志工研習」,邀請花蓮靜思精舍德宣師父來主講「慈濟人的宗教接待人文」有關的議題,並透過萬華團隊就實務的分享交流,期能提升各道場諮詢服務之品質與量能。

◎社區道場是「歡喜地」

在2023年8月的時候,證嚴上人行腳到臺中東大園區,讚歎充滿人文氣氛的園區,每一個角落都有著藝術氣息,古色古香的桌椅,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寬闊嘹亮的空間佈置,處處看得到志工的用心,是四大志業發揮良能的好地方,也是個慧命之家。

上人也提到,接引人間菩薩、淨化人心、度化人間一定要有道場的存在,在道場可以發揮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可以傳法;讓慧命從佛法中去體會人生的無常、世間苦難偏多,上人勉勵諮詢志工們,不只東大園區,整個慈濟的社區道場,都要像個大家庭,讓人來了就很歡喜,就是個「歡喜地」,用真與誠去守護道場。

德宣師父一開場,就提到,上人在建醫院時每一場開示,都會稱「各位大德」那是一種祝福,在慈濟世界能發大心、立大願、結好緣。慈濟走過五十七年,現在上人則會說「各位菩薩,大家早。」被上人稱菩薩,大家會說不敢當!但上人五十多年來,明明白白的走菩薩道,學與覺中間是條菩薩大道,也是慈濟人很認真走出來的。

◎六和敬 面面觀

德宣師父說:臺灣近幾十年來,都是歐美文化;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了解宗教接待人文。「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終身教育。志業中心提出,法脈要優化、宗門要永續;德宣師父卻覺得:宗門也要優化、法脈也要永續。在慈濟世界變與不變;「變」是宗教要跟著時代的脈動;「不變」的是佛心師志在心中,感恩、尊重、愛。所以慈濟人右肩擔佛教的精神,左肩擔慈濟的形象,胸前要呈現個人的修養與氣質,上人身體力行,弟子們也要做得到。

佛教六和敬;身、口、意、戒、見、行。德宣師父講到「身和同住」以衣和同住、食和同住、住和同住及行和同住來和大家分享。包括慈濟制服的穿著,慈濟頭的規範,衣、食、住、行之活動禮儀,道場供養,禮拜儀軌,繞佛繞法,接待法師禮儀等等,都有很清楚的告訴大家,慈濟人應以身示教,互護道心與道風。

德宣師父也特別分享食存五觀: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口和無諍」,德宣師父說,要養成時時、處處雅言的習慣,提升慈濟人的格局,是非自動消音,門內對錯可說,門外是非莫傳,傳社群平臺要有公德心,不能隨心所欲,即使輕鬆說話時也要雅言。

「意和同悅」,所謂的意見,是意念與見解。德宣師父勉勵大家,日日薰法香,以人事物為鏡,勿輕易批判亦勿隨意讚歎,不常互動如何互愛?要人人公關,愛慈濟、愛上人,護慈濟、護上人,人人有責,自我盤點不要去盤點別人。

「戒和同修」,戒就是戒律、規矩、默契、共識是你我要遵守的事,像慈濟十戒就是上人給弟子愛的叮嚀和關懷,大家有責任去遵守和執行。對上人、法師、同輩同修、師父等等的稱謂,及慈濟活動中行禮默契…德宣師父都有很清楚的說明。

「見和同解」,服從多數不要讓人起煩惱,入寺廟先見佛再見人,大殿不宜高聲喧嘩,早課是發願、晚課是反省,慎防溝溝不良的人事中風,靜思弟子見僧眾一定要微笑合十表達尊重,佛教界皆尊稱印順為導師或印公導師,不稱印順師公。

「利和同均」,在地球彼此是生命共同體,在慈濟大家則是慧命的共同體,募款更要募心;講到「利和同均」當活動結束時,致贈結緣品,若有剩應留下來下次使用,公物不可隨意送人。

德宣師父以上人說過的話來勉勵大家:要用智慧啟發大愛,用大愛引導智慧;疼惜別人就是成就自己,菩薩要留惑潤生,希望來生比今生更慈悲,上人不求責任減輕,只求增加力量,當師公圓寂時,上人曾說:「我做到最後一口氣,去去來回繼續做慈濟。」這是上人對自己的發願,那大家的願力是什麼呢?

「臺灣無以為寶,以大愛為寶。」我們要精進要廣結善緣,就是要多做善事,用大愛保護台灣,保護社區、保護家裡的大大小小,「做善事做就對了!」德宣師父也重提,過去五十年的臺灣成長史,與慈濟是息息相關的,這要感恩上人德風道香遍一切,所以慈濟人在社區也要德風道香遍一切。

常說花蓮精舍是好人密度最高的地方,只要走進精舍,就會啟發一份慈悲心,所以在社區也一樣,讓人走進道場就能啟發那一份善念!德宣師父說:「慈濟人要發願,我就是慈濟,慈濟就是我,我在哪裡,慈濟就在哪裡,日日行善道,時時行善法。」

德宣師父最後以「願消一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業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來」來做結語與勉勵。

◎廣結善緣 自獲益

平時值勤於新店靜思堂諮詢的鄭金滿,最常會接到一些比較特殊的電話,她會先緩和對方的情緒,然後說:「請你留個電話,我很快的會找人跟你聯絡,並了解你的困難。」事後諮詢小組會一起討論,並與對方再連絡。在社區道場當諮詢志工,最高興的是能接引菩薩,也可以協助一些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

鄭金滿就提到,有一次有位會眾,進來說他三十年前曾經繳過功德款,後來中斷了。現在生意做成功了,想繼續捐功德款,可是不知道找誰。所以就引導他去新店靜思堂財務組,並協助他找到所居住的委員去做後續服務。今天德宣師父的課程,讓她感受最深的是,在做諮詢時應對進退真的很重要,尤其講話一定要特別注意,道場的門面一定要顧好。

「每一次都非常期待諮詢志工輪值的到來。」臺北市大安區的張秀紡承擔諮詢志工已經非常多年了,每一次來到臺北分會(舊分會)值班,團隊會相互討論,與會眾也會互動,所以她都覺得是來聯誼呢!
臺北分會設有社工,每一次接到來提報個案的、來請求協助的,或是來請教問題的,都可以馬上通報獲得解決。

當諮詢志工獲得滿心喜歡的秀紡表示,諮詢可以跟人家廣結善緣,也可以訓練自己傾聽、同理心及耐心的能力。也常會遇到騷擾的電話,這時候除了提起耐心傾聽,也要知道如何去應對、安撫,如果對方問題沒有聚焦,就要想辦法適時地暫停。

秀訪提到,每天都會固定接到騷擾電話,不要起厭煩的心是最重要的,還要更溫和一點。因為站在慈濟道場的第一線,有會眾進來,第一步就是站起來迎接、引導,可以幫人家解決很多問題,真的覺得很有福報。尤其今天的課程,是由諮詢指導老師德宣師父來主講,能夠再精進及儲備人文接待的能量,很歡喜。

◎一杯熱茶的溫度

萬華諮詢團隊在楊茹云的帶領下,來分享團隊共修及經營的典範故事。萬華區從2002年12月開始設立連絡處後,2003年1月就有諮詢志工的值勤,即啟動諮詢共修,至今已經有二十一個年頭,藉由共修改進及分享交流,讓人文提升、為善提升,落實微笑、打招呼、奉茶的人文。

茹云提到有一次,一位騎著摩托車進來躲雨的菩薩,進來時說只要五分鐘就要走,因為諮詢志工奉上一杯熱熱的茶,她脫掉雨衣坐下來與志工聊慈濟一個多小時,離開時也請購了靜思小築的書,所以一杯熱茶能化解人間的冷漠,接引人間菩薩。

當華靜思堂啟用後,更是發揮千里因緣一線牽,諮詢志工結善緣,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熱情接待持續奉茶人文。將社區道場塑造成一個溫馨的家,會眾就會很喜歡來。每月共修,設有諮詢你我知道的事、經驗傳承、好書分享、淨斯資糧推廣、大愛臺的分享等單元,是諮詢志工成長的養分。

諮詢志工彼此交流與分享是成長的養分;萬華各個和氣推一位代表來分享,她們平時值班時所發生的感人故事。

萬華和氣一的李家沄提到,有一天靜思堂外面有二位黑衣人士與一位女子在談事情,看女子的表情時而緊張,時而憂慮,因時間有點長,所以就先幫忙報了警,警察一來,兩位黑衣人士就迅速離開了,女子不斷的道謝,說因為靜思堂是做好事令她放心、安心的地方,所以把對方約到這裡來談,她說:「有慈濟靜思堂真好。」

萬華和氣二的許杏玫與團隊,常常到西門丁的飯店去資源回收,觀光客看到身穿籃天白雲的志工,就會好奇的來詢問,並提起興趣來參觀靜思堂,諮詢志工就誠心的接待並介紹慈濟,他們都很歡喜的離去。也有新加坡的一對夫婦主動前來參觀,說多認識慈濟,回去後就會來加入。

「走進慈濟靜思堂,不論是認識或不認識的人,我們值班人員是第一線接觸的人員,若要當個有求必應的菩薩,除了照標準流程處理外,也要用愛接力。」和氣三劉鳳英提到,有次印傭推進來的一位老人家,說他是從紐西蘭回歸的慈濟榮董,因太太往生,希望慈濟人去參加告別式。諮詢志工連絡精進組邀約參加告別式,事後這位老人家又來到靜思堂感恩志工,提起告別式時聽到「大愛無邊」非常的攝心,志工引導他到靜思書軒請購回去。

從這一則故事,看到值班志工的愛與關懷,讓亡者靈安,讓這位老人家心安。

和氣四的李卉玲提到四年前,有位李先生來到靜思堂說父親往生了,也是希望慈濟人去參加告別式,事後李先生夫婦兩人又回來感恩,諮詢志工給了他們月刊,也邀請他們製作歲末祝福的紅包,做得歡喜成為慈濟會員至今四年,透過恊助與關懷,人與人之間可以拉長情擴大愛。最後,劉月英也透過影片,來示範值班時的種種缺失,如聊天、打瞌睡、講電話、玩手機而忽略進門的會眾,也示範正確的接待人文。

慈濟道場是社區的明燈,是有愛的地方,站在第一線的諮詢志工,拉長情、擴大愛,透過今天德宣師父的「宗教接待人文」課題,及萬華團隊的實務典範故事分享,志工分別就坐於講經堂及感恩廳,用心聆聽、勤作筆記,定能為大家注入諮詢的新動能,發揮對內凝聚,對外接引人間菩薩的願力。

圖左 :大北區諮詢志工,來到新店靜思堂參加「2024年北區諮詢志工研習」,進場前的電子簽到。[攝影者:何照烈]
圖右 :慈濟道場是社區的明燈,是有愛的地方,站在第一線的諮詢志工,拉長情、擴大愛,用心聆聽; 勤作筆記,期能為自己增加接待能量。[攝影者:何照烈]

圖左 :課程在司儀楊淑瓊的引導下順暢進行。[攝影者:何照烈]
圖右 :臺北市大安區的張秀紡,每一次都非常期待諮詢志工輪值的到來,團隊相互討論,與會眾也會互動,所以她都覺得是來聯誼的。[攝影者:何照烈]

圖左 :楊茹云說:「當華靜思堂啟用後,更是發揮千里因緣一線牽,諮詢志工結善緣,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熱情接待持續奉茶人文。」[攝影者:何照烈]
圖右 :李家沄(右)說:「靜思堂是最安全的地方,有慈濟靜思堂真好。」[攝影者:何照烈]

圖左 :劉鳳英(右三)說:「我們值班人員是第一線接觸的人員,若要當個有求必應的菩薩,除了照sop流程處理外,也要用愛接力。」[攝影者:何照烈]
圖右 :今天德宣師父的課程,讓鄭金滿感受最深的是,在做諮詢時應對進退真的很重要,尤其講話一定要特別注意,道場的門面一定要顧好。[攝影者:何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