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穿越時空走讀六堂課 珍愛地球我願意

穿越時空走讀六堂課 珍愛地球我願意

E-mail 列印
六月十六日早上,志工與老師們盛裝出席雙和靜思堂,八十七位師親生共同回顧所學的旅程。這不僅僅是永和第二十七期親子班活動圓緣時刻,也是小六生的畢業典禮,期盼學員能將環保心得落實在生活行動中。同時也為畢業生 舉辦歡送會,禮謝親恩,並帶著師長的祝福迎向未來。

◎課程總複習 走讀地球我的家

回顧從去年九月開營時,即以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所設定的十七項目標為題,找出其中與生活最有感的議題,引領學員從影片、遊戲與境教中,去感受「家、環境、地球」之間的微妙鏈結。希望啟發大家的同理心,用行動守護地球,讓大地之母能有機會恢復生機,大家可以不因熱浪而唉聲嘆氣,進而讓萬物皆得以生生不息。

經過六堂從戶外到室內的課程,課務團隊以分站方式,帶領學員穿越時空,走讀曾經學習的六堂課,再度回眸的當下,記下所學並分享心得,同時針對友善環境、愛護地球的方式,引領親子寫下自己的行動願景。期勉大家一起來學習今日SDGs17「夥伴關係」的主題,從中體會靜思語:「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很遠。」

回顧上個月「陸域生命」單元中,陳阿魚老師站主複習外來種對原生環境帶來的隱憂與因應之道。五年級的林之紀針對探討餵食野生動物的隱憂與外來種的危害與善用,以及重視動物棲地,不用農藥的友善耕種等議題侃侃而談,覺得受益匪淺。

而開營時,所學到的「和平正義」單元,陳雅君老師以有關「尊重、正義、愛」的繪本故事,再次解說唯有建置「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對我們的生活品質才有好的未來。同時亦分享歷經戰亂,與家人逃亡他國的小朋友,最後成為國際小志工的故事。

學員中,由阿公阿嬤一手帶大的蔡家三兄弟勝幃、勝鈞、盛傑,從小在志工愛的呵護下,變得有自信也更懂得感恩。對於助人的行善種子,早已深植在他們心中,三兄弟都決定將來也要成為志工,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驚訝與驚喜 看見環境的差異

「水下生命」單元,何莉萍老師引領學員再度思惟淨灘過程所看到的環境隱憂,孩子們仍一致認為維護海洋環境是保護水下生命的好方法。在站主呼籲下,透過海灘情境的還原,學員重溫環保行動,為搶救海洋生物,努力地將瓶罐與垃圾分門別類,恢復環境本該有的面貌。

三年級的李盈家再分享中說:「原以為白沙灣會很乾淨、很好玩,結果竟是去撿垃圾!」當她看到美麗海灘上竟然有遊客烤肉、放鞭炮的廢棄物品時,體會到純淨環境對生態保護真的很重要;而跟著父母、哥哥,從中途的第五堂課才來報名的蔡依倩,五歲的她毫不怯場地在老師引導下,希望大家不要亂丟垃圾,因為動物吃了會生病、死掉。

「城市永續」的課程單元,郭淑玲老師帶領學員重返位於雙和地區的瓦窯溝,遇見醜泥怪的情景,說明原本被民眾亂丟垃圾,引起髒亂的「臭水溝」,是如何變身為有樹、有清澈河流,成為鳥類和昆蟲棲息的城市綠洲。

站主也藉由拼圖遊戲,勾起孩子們重新看見起死回生的瓦窯溝,是如何成為繁華城市中的綠洲。學員邱筠凱覺得很新奇,也感到很不可思議;五年級的羅玠洋也認為能在市區看到清澈小溪、綠林,讓他感到很驚訝;學員李盈家也體會到,如果洗碗不用含有化學成分,而改用酵素或小蘇打做成的清潔劑,就不會污染河川,更重要是不要亂丟垃圾到溝內,就可以使瓦窯溝變得更好。

「負責任的消費」單元中,吳秀瑩老師引領學員回顧參訪植境的過程,了解低碳蔬食不僅對身體更健康,同時對友善環境與生態都有幫助。現場也透過實體物件的展示,帶領學員重新認識生活消費其實也可以很環保,

六年級的學員李晴方,覺得植境蔬食商品提供了大家愛護環境的好方法。「最好能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用過度包裝商品。」學員林柏儀也認為購買當地當季食品,自備環保容器重覆利用,都是很好的習慣。

在「氣候行動」單元,陳盈絢師姊為學員導讀參訪中央氣象署時,除了從外太空來看地球,從中學習宇宙與地球的微妙關係外,也分享新知。表示衛星在現代科技中,從通訊、導航到氣象監測等,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太陽黑子的活動,會釋放大量能量和粒子到太空中,這些粒子可能對人造衛星造成損害,當大家都依賴電子科技的同時,也更要有危機意識,因為太陽黑子運動,間接直接都會影響到人類的日常生活。學員林宗謙的爸爸深覺「節約能源、節能減碳」才能有益環境,所以保護地球真的很重要。

◎圓緣的祝福 珍愛地球我願意

學員走讀各站,在聽聞老師們的回顧主題後,無論是去瓦窯溝、氣象署、白沙灣、植境,或室內學習,皆深知地球永續、維護生態環境很重要,做環保更是刻不容緩。學員親子各自思考,也許下了愛地球「我願意」的承諾。

學員思索重點,寫下滿滿心得並當場回饋,期待能在未來的生活中繼續力行。而五歲的依倩還不會寫字,但也有許多想法,她透過畫畫來表達自己的環保行動。

依倩的媽媽說,孩子平常出門,會習慣自行整理背包。當蔡爸爸問她:「你出門隨手撿垃圾,做得到嗎?」依倩認真點頭說:「做得到!我會先把塑膠袋放進背包。」蔡媽媽又問:「可是手會髒髒,怎麼辦?」依倩接著回答說要用夾子。後來,在媽媽建議下,依倩同意改放手套。

豐富的課程,總讓時間匆匆而過,在活動最後,課務團隊也在圓緣時刻,貼心地為六年級學員舉辦畢業典禮,除了頒發全勤獎、最佳表現獎,也讓畢業的五位學員,藉由為家長奉茶、捶肩、擁抱等過程,讓孩子有機會盡孝,表達反哺之恩;也藉由師長撥穗、手語演出的方式,為孩子送上滿滿的祝福。

畢業生林柏儀的姊姊平時住校,今日也特地來觀禮,她祝福柏儀與畢業生們,都能學習主動分享,並好好實踐所學、落實在生活中。因為唯有持之以恆,才能成為自己的習慣。彼此互相鼓勵、督促,讓學習更有效率。

離別,其實也是下次相聚的開始。永和親子成長班第二十七期課程圓滿結束,彼此帶著珍愛地球的行動願景,期待集合群體的力量,落實生活環保,共同守護地球媽媽,讓善念種子逐漸成長茁壯,不僅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讓地球環境永續,世世代代都有美好的未來。

圖左 :五位六年級畢業學員在志工陪伴下,有緣相聚永和親子成長班共學生活大小事。今日帶著師長們滿滿的祝福,即將邁向人生新旅程。[攝影者:陳春惠]
圖右 :親子回顧去年十一月「瓦窯溝踏查」的戶外學習後,站主藉由拼圖遊戲,勾起孩子們重新看見起死回生的瓦窯溝,了解屬於我們所居住的社區,是如何成為城市綠洲。[攝影者:陳春惠]

圖左 :分站回顧「和平正義」單元,陳雅君老師分享國際小志工幫助難民的故事。學員蔡勝幃、蔡勝鈞、蔡盛傑三兄弟對志工無私大愛的照顧早有深切感受。他們在感恩之餘,也決定將來要當志工,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攝影者:鄭洊宏]
圖右 :「水下生命」課程,何莉萍老師引領孩子回顧淨灘過程所看到的環境隱憂,更透過情境還原,重溫資源分類的環保行動,鼓勵大家一起保護海洋生態。[攝影者:鄭洊宏]

圖左 :永和教聯會老師們與隊輔爸媽聯合演出靜思手語歌曲《彩色的翅膀》,藉此祝福孩子們帶著勇氣與夢想展翅高飛,迎向人生繽紛多彩的未來。[攝影者:鄭洊宏]
圖右 :五位畢業生在親子成長班活動的最後一天課程中,透過師長引導下,以行動感念親恩,為爸媽或阿公阿嬤奉茶、搥肩、擁抱,感恩他們的慈愛呵護與陪伴,在溫馨時刻,每個人都有著一張幸福的臉。[攝影者:鄭洊宏]

圖左 :永和第27期親子成長班課程圓緣,孩子們與家長共同回顧所學,寫下滿滿心得,也發心在生活中持續以行動守護地球環境。[攝影者:陳惠真]
圖右 :在「負責任的消費」這堂課,學員曾參訪位於台北市的「植境」廣場。吳秀瑩老師分享生活中的消費也可以很環保,例如少用一次性的產品,減少地球垃圾。圖:吳秀瑩老師向學員展示矽膠環保食物袋。[攝影者:陳春惠]
圖左 :「氣候行動」DSGs13的學習活動,站主陳盈絢帶領大家複習曾前往中央氣象署參訪的過程,藉此溫故知新,並介紹現代科技中,衛星在通訊、導航到氣象監測等領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攝影者:陳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