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天黑時為人點燈 世界因善行更美好

天黑時為人點燈 世界因善行更美好

E-mail 列印
2024年Life Maker人生創客大專青年營,在慈濟板橋志業園區舉辦為期四天的營隊活動,第二天7月6日下午的第二堂課程,由宗教處呂宗翰分享主題「從天黑到天光」,親身走過國際賑災的所見所聞,見證愛的 分享與感動。

◎找到人生最有意義的事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呂宗翰,首先介紹自己的工作地點是在靜思精舍,主要負責歐洲、美洲和非洲之慈濟會務。他提到語言是跨文化交流中的關鍵因素,如果語言不通,很多事情都難以進行。他舉例說明自己剛剛進入國議廳時,不明白大家在喊什麼,但能感受到活力滿滿;顯示溝通不僅僅依賴語言,更關乎表達的情感和意圖。

呂宗翰接著要學員們思考「現在的你快樂嗎?」並展示了一張他認為自己看起來最快樂的照片,是在2017年墨西哥賑災時,坐在椅子上抱著小女孩,兩人朝鏡頭打招呼的開心照片。再談人生的不同階段和價值觀,從享樂、感官刺激、追求成就到讓別人過得更幸福。

他回想十五歲初次接觸慈濟時,「眾生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證嚴上人的這句話深深打動了他。他當過藝人經紀人、開咖啡館,三十歲時,決定投身於慈濟志業選擇回到靜思精舍工作,致力於每天都能做對自己來說最有意義的事。

◎愛 讓人看見希望

呂宗翰接著分享2017年在墨西哥地震後的國際賑災經歷,描述當地的災情和慈濟團隊的工作過程,說明慈濟賑災的五個原則包括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和即時,以及他與當地居民互動的感人故事。他強調,慈濟的國際賑災不僅關注物質援助,更注重心靈的關懷與尊重,工作中感受到深刻的意義和價值。

在墨西哥,志工們在發放物資時,見到了許多老奶奶,從剛開始的無助到後來的感恩,甚至有天主教徒志願皈依上人,讓志工們深感欣慰。在莫三比克,當地生活條件極差,沒有水電,學校被毀,但志工們依然堅持提供糧食、生活用品和建材,並協助重建學校和村莊。過程中,當地的志工也展現了無比的熱情和力量,讓人動容。

俄烏戰爭期間,見證許多家庭在戰爭中的痛苦和無奈。儘管面臨重重困難,慈濟志工依然在艱難時刻無私的提供幫助和愛,讓逃難的烏克蘭民眾感受到溫暖和希望。

烏克蘭難民經歷了戰爭破壞和家園毀滅,在波蘭成為慈濟志工,堅持幫助他人,並希望有一天能在烏克蘭成立慈濟。他們明白,若要實現世界和平,必須先從自己心中拔除仇恨的種子。透過慈濟的力量,他們希望能讓更多人感受到愛與和平。

◎莫三比克賑災 難行能行

2019年伊代氣旋,侵襲非洲三個國家,其中莫三比克特別嚴重,淹水的程度難以形容;公路毀壞,將近二百萬人受災,許多人失去住所,五百間學校受損。當時,莫三比克有四千位本土志工,今天已經有八千位。志工們到避難所訪查時,發現許多家庭只分到一杯豆子,有些人甚至住在鐵片搭建的臨時住所中,許多地方沒有水電,生活條件極差。生活雖然艱苦,但心態開朗,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志工們也充滿熱情。

上人指示發放生活包和建材包,以及學用品,進行義診,還舉辦浴佛活動。志工們在五十五天內完成了這些任務,發放了超過一萬多戶的物資,三萬多份學用品。志工們發現許多學校條件極差,孩子們在簡陋環境中學習,導致教育受到嚴重影響;慈濟除了為當地興建大愛屋,民眾透過種田和其他生計活動改善了生活。學校從破敗變得煥然一新,成為當地唯一有電的地方,帶給村民光明和希望;儘管生活困難,但他們依然充滿希望和感激。

呂宗翰透過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展現慈濟志工跨越宗教、語言、文化和種族的界限,帶給人們無盡的希望和力量,也讓學員們感受到無遠弗屆的愛。期盼人人伸出援手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天黑時為人點燈,讓世界因每個人的善行變得更美好。

◎同理與傾聽 化理想轉為實際行動

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陳奕卉,今年要升大四。她發現,當志工時,人們都會認為應該要付出什麼,通常是從自己的觀點出發。聽了呂宗翰的分享,才知道其實在助人之前,應該要先從服務對象的需求開始,也就是同理心。同理是什麼呢?就是要足夠了解服務對象真正的需求。需求可能是因為語言的障礙,需要用心去感受、去思考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再提供最適切的服務。

呂宗翰的分享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烏克蘭的女士被採訪的過程中,他看到慈濟志工一面傾聽那位女士的訴苦,另一面則輕拍她的背。雖然語言不通,但能感受到志工的用心。志工在聆聽時,專注地看著那位女士的眼神,用眼神傳遞出願意理解她的訊息。

來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陳逸芯,這堂課中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呂宗翰講到上人的理念– –跨宗教、不分國籍,只要有這個信念的人都可以為大眾服務。還有一位墨西哥人的故事,原本不太相信慈濟是真心為他們做事,但在仔細觀察慈濟的運作之後,他也自願加入了志工行列。她覺得,慈濟是在真正的行動影響大家,而不是說說而已。

每次看到一些剛經歷過天災人禍的地方,她無法想像當地人是怎麼堅強生活下去的。她之前參加過服務隊,對呂宗翰提到的一句話特別有感觸:我們幫助他們,但永遠不能承諾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雖然有想要幫助人的心,還是要有現實的考量,能夠做的就是最大化理想,把這些理想轉為實際行動,去做到更多我們能夠做的事。

◎保持樂觀 珍惜眼前

來自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大三的陳山普,從呂宗翰的演講中,看到慈濟志工從墨西哥、莫三比克到烏克蘭,哪裡有需要就去到哪裡,展現了大愛精神。受災民眾,面對災難依然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拿到大米時放在頭上跳舞,很快樂地搬運,這種用微笑面對天災或人禍的精神,非常值得學習。

呂宗翰播放的一張照片令他印象最深刻,就是非洲的兒童拿到第一支鉛筆時,開心地跳了起來,快樂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在臺灣的我們比較難以感受,或許有人送一支筆,我們可能都不要,但對他們來說卻是如此珍貴。讓他瞭解了,平常隨處可得的東西,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夢寐以求的;也讓他更能理解它們的珍貴,更要去珍惜它們。

圖左 :呂宗翰請大專青年營的學員們思考「現在的你快樂嗎?」呂宗翰提到他在三十歲時,選擇回到精舍工作,致力於每天都能做對自己來說最有意義的事情。[攝影者:王宥鈞]
圖右 :透過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呂宗翰展示了慈濟志工的愛與行動如何跨越宗教、語言、文化和種族的界限,帶給人們無盡的希望和力量,也讓現場的大專青年們感受到愛的無遠弗屆。[攝影者:王宥鈞]

圖左 :呂宗翰生動的照片及影片經驗分享,真情流露的演說,讓大專青年們很有感觸,各個聽得很全神貫注。[攝影者:王宥鈞]
圖右 :呂宗翰生動講述了2017年在墨西哥地震後的國際賑災經歷,他強調,慈濟的國際賑災不僅關注物質援助,更注重心靈的關懷與尊重,這使得他在慈濟的工作中感受到深刻的意義和價值。[攝影者:王宥鈞]

圖左 :來自政治大學的陳山普,看到畫面中墨西哥、莫三比克到烏克蘭的災民面對災難依然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他們拿著大米在頭上跳舞,很快樂地搬運物資,這種用微笑面對天災或人禍的精神,非常值得學習。[攝影者:王宥鈞]
圖右 :來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陳逸芯,表示在「從天黑到天光」這堂課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呂宗翰講到上人的理念。上人推廣的理念是跨宗教、不限國籍的,只要有這個信念的人都可以為大眾服務。[攝影者:王宥鈞]

圖左 :呂宗翰提到證嚴 上人曾說過「心大就同,心小就異」,意指心胸廣大便能接納各種不同宗教。[攝影者:王宥鈞]
圖右 :分享的結尾以電子感恩卡片作為禮物,送給呂宗翰學長,並鼓勵大家在天黑時為人點燈,希望世界因每個人的善行變得更美好。[攝影者:王宥鈞]
圖左 :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陳奕卉,從呂宗翰分享的故事中,學習到通常在做志工時,人們都會認為自己應該要付出什麼,這通常是從自己的觀點出發。但透過剛剛師兄的分享,發現其實在助人之前,應該要先從服務對象的需求開始。[攝影者:王宥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