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人生創客開啟學員新希望

人生創客開啟學員新希望

E-mail 列印
2024年 Life Maker 人生創客-大專青年營,臺北場於2024年7月5至7月8日慈濟板橋志業園區舉辦,從第一天的「創!自我!」;第二天的「創!人生!;第三天的「創!青春!」;第四天的圓緣「創 !希望!」,學員從彼此陌生到熟悉,原本以為四天會非常漫長,從課程中學習到很多,有的在營隊中還結交很多朋友,在第四天活動結束,上臺分享他們的收穫。

◎好奇心是一切的開始

第一組的學員李冠儀分享:在這四天三夜各式各樣的活動課程中,認識到很多來自不同學校不同科系和不同年齡的朋友。聽到了很多不同的故事,也發現了很多不一樣的事情。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詹喬智老師的課程,他帶我回顧了過去一年的人生,我才發現,原來我的大學最後一年的Schedule(行程)很瘋狂。」

營隊期間有了一般人不會有的經驗,學到了很多技能跟知識;喬智老師教的思考方式,可以幫助自己好好規劃未來想做的計畫。

「亞里老師說,好奇心是一切的開始,我們都要保持這分心,勇敢做決定,勇於跳脫自己的舒適圈,去發現新事物,然後去做一些很酷的事,過程中會跌倒也會受傷,但只要告訴自己沒關係,摔一次就可以了,接受挑戰和失敗才是實現夢想的開始。」李冠儀很高興在大學的最後階段參加這個營隊。

第二組來自政治大學的陳山普的分享比較特別,第一、一位專精巴西柔術的高手和一位精通柔道的高手,昨天(7/7)就在寮房比武切磋,進行一場武術交流會。陳山普之前學過一些太極,想了解別的武術,也和他們交流,他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這一輩子參加營隊,能遇到巴西柔術幾次?可能就這麼一次。

◎心態轉變 增強自信

第三組來自清華大學的劉邦權,這在這四天三夜的營隊中,他除了感謝工作人員外,和學員的交流與分享,也認識很多朋友,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可能自己社交不太好,所以在學校比較少與人交流的機會。

印象最深刻的是「自我探索DISC」課程,以往很少空出時間審視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特質、個性;在這堂課中讓他從中學習瞭解自己是哪一個個性。將這些知識內化,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做出比較和善的進退應對,減少與人的衝突。因為人際關係處理好,心情就變好,心情變好,才能過得很開心。

劉邦權覺得「關關難過,關關過」這句話有很多意思,字面上是任何難過的關卡,都會想辦法過;另外的意思是,有些關卡,有可能碰壁,但只是逗點、是頓號,而不是句點。只要將那些難過的事化成逗點或頓點,就沒有問題了,何必因而放棄。

第四組來自臺北科技大學的高昭榮分享,其實本身是有一點社恐的人,很怕跟人交流,剛開始看起來會覺得好難相處,但是一次次的活動中,讓他覺得大家都好好相處,才有了主動跟別人交流的自信。

最大收穫除了心態上的轉變,就是探索自我的過程,其實沒有了解過自己想要什麼,為什麼走這條路,營隊中的學習讓他比以前更了解自己。

◎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第五組來自中區的衛道高中許博甯分享,課程中老師引導進行Team Building、人生設計師,測驗了DISC認識了自己。到環保站體驗拆解,儘管付出微薄,但還是為了地球做了一絲貢獻。營隊結束了,我們找到了自己,又或許我們都還在探索,但在人生中已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第六組來自中興大學詹易澄覺得,在這次營隊的收穫,都是從每個人的人生故事中,一點一點得到的,有幾句讓他記到現在的話,像是米娜老師說的「沒有甚麼事情,是現在不能做」或是亞里說「人生經歷的,所有事情都不會白費」,覺得經歷這四天,會讓他對之後發生的事情,不管念研究所或是任何自己的選擇,可以更督促自己勇敢嘗試,還有肯定自己做的決定。

營隊期間有一些課例如Team Building、人生設計師,幫助比較不合群的他,有機會認識甚至聽別人的夢想。反思自己或是其他人的建議,得到一些鼓勵跟明確的方向。

第七組來自臺北商業大學的邱柏諺分享,課程中最喜歡的活動是昨天(7/7)到榮民之家陪爺爺奶奶們互動,幫他們按摩陪他們聊天,遇到好幾位比較有個性的爺爺,但在關懷結束後,可以看到他們開心的笑容,也非常的欣慰。

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宗翰學長的分享,從他親自參與國際賑災帶回來的照片及影片,了解到我們生活在臺灣是多麼幸福的事。在營隊中,交到了來自四面八方各種校系的朋友外,更學習到如何面對如何規劃複雜的人生。

第八組來自臺北醫學大學的蔣盈夷,第一次參加大專青年營,打開自己心胸和不認識的人交流心得,大家都很友善,給她很正向的回饋。她說:「營隊中有很多慈濟的師姑師伯,本來很害怕與他們互動,覺得可能會一直跟我們講什麼大道理,但是後來發現他們的心態,其實很年輕,也很懂年輕人的想法,會告訴我們遇到問題可以怎麼轉念或怎麼改變之類的,其實蠻受用的。」

承擔司儀的黃品瑄,在開營之前,司儀稿怎麼念都不順,還好得到夥伴及學長姊的鼓勵,教導怎麼去練習順稿。她說:「這次承擔司儀收穫非常多,慢慢的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合作。」

很多學員的鼓勵及回饋,讓她非常的感動:他們上臺分享的,都是我想要說的內心話。例如去榮民之家的一個學員說,剛開始伯伯都不理他,最後要離開的時候,榮民伯伯才跟他說,你什麼時候回來之類的話,就覺得很感動。這件事給她的啟發是,好好地把握與家人的相處時間。

今年學期末才加入慈青社的黃品瑄,希望可以持續參加大專青年營,雖然很辛苦,也有很難過的時候,但看見學員們的回饋,讓她有繼續的動力:「不管是什麼活動,我覺得我可以繼續在承擔這個責任的。」

◎愛的叮嚀與祝福

德諦師父感恩大家共聚在這裡:「剛剛那一刻很感動,就是當大家全部的站起來,感恩師姑師伯的那一刻……其實師姑師伯他們很年輕喔,都知道我們年輕人在想什麼,沒有覺得好像跟長輩溝通的距離感,覺得很感動。」

在這裡其實大家都是很真心的在互相交流,德諦師父懇切地回應學員之前的問題,「師父有玩IG嗎?」「有」,為了想要更了解年輕人,所以也去學用IG,從裡面看到全球慈青在做什麼?接收很多的訊息。

第二個問題是,師父會跳舞嗎?「這個問題真是大哉問,其實師父也有嬰兒的時候,也有兒童的時候,也有青少年,也有像你們這個大學生的時候。」在二十幾年前,德諦師父也是綁著兩條辮子、穿著慈青制服的慈青。「在高中之前,我真的只會讀書;上大學之後參加慈青,整個視野開闊了,看到世界的苦難,覺得可以為這個世界做更多一點什麼。」

其實,在幫助別人當中,得到最多的是自己。德諦師父勉勵學員:「在慈青、在慈濟,你們一定都可以感受得到當志工的喜悅;已經進入到慈濟這個門,很期待大家繼續把握因緣。」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四天三夜的人生創客大專青年營即將畫上句號,德格師父感恩地說:「相聚總歸是緣分,不管是怎麼樣的情況報名參加進來的,都是因緣;既然有緣相聚在這裡,很快樂的一起學習,希望大家真的有所收穫;相信這幾天的歡樂,將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通過環境的薰陶,能夠付出愛去造福更多苦難的眾生,德格師父希望:這個緣分能夠不斷的延續下去,相信你們的愛有被啟發了,因為在這次的社會參與裡面,看到大家的用心,而且很歡樂的在付出,這就是愛的啟發,愛的啟發出來之後,要讓這個能量能源源不斷。

圖左 :圓緣時刻,全體慈青夥伴,一同呈現慈青大專青年聯誼會會歌。[攝影者:陳坤富]
圖右 :來自中興大學詹易澄:像是米娜老師說的「沒有甚麼事情,是現在不能做」,亞里說「人生經歷,所有事情都不會白費」。任何自己的選擇,可以督促自己勇敢嘗試,肯定自己做的決定。[攝影者:陳坤富]

圖左 :臺北商業大學的邱柏諺分享:在營隊中,交到了來自四面八方各種校系的朋友外,更學習到如何面對如何規劃複雜的人生。[攝影者:陳坤富]
圖右 :臺北醫學大學的蔣盈夷,第一次參加營隊,打開自己心胸和不認識的人交流心得,大家都很友善,給她很正向的回饋。[攝影者:陳坤富]

圖左 :經過這幾天大家的積極參與,公佈大家的情緒成長階段,頒發的是成功進入國中的小組獎。[攝影者:陳坤富]
圖右 :情緒積分成功進入高中的小組,得獎的是第三跟第五小組,由德諦師父頒獎。[攝影者:陳坤富]

圖左 :情緒積分成功進入大學的小組,得獎的是第一跟第七小組,由德格師父頒獎。[攝影者:陳坤富]
圖右 :承擔司儀的黃品瑄(中),今年學期末才加入慈青社,這次承擔司儀收穫非常多,點滴的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合作。[攝影者:陳坤富]
圖左 :在第四天活動活動結束,工作人員歡送學員,學員在營隊中收穫滿滿,法喜賦歸。[攝影者:陳坤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