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成功高中生響應「無毒有我」 向毒品說不

成功高中生響應「無毒有我」 向毒品說不

E-mail 列印
慈濟教師聯誼會在校園推動「無毒有我專題研習活動」,今日(3/21)於太平國小舉行,五百多名家長與學生參加。希望大眾共同來認識與了解「毒」,更有正確的防患知識。十四位成功高中學生響應「我十七歲,我不吸毒」。

在沈幼霞老師的邀約下,成功高中高一與高二學生一行十四位,藉由研習課程了解毒品如何啃噬人類腦部,對毒品迷人之妖魔也能克服戰勝,更能大聲勇敢地說出「我十七歲,我不吸毒」。[攝影者:張介冠]
「毒」隨著人的私慾、好奇與有心人的操作而散播開來,「無知」是最大的敵人,更造成人與人之間只能以冷漠、疏離的態度面對。有鑑於接觸毒品的年齡層日趨下降,慈濟教師聯誼 會在校園與社區推動「無毒有我專題研習活動」,今日(3/21)於太平國小舉行,五百多名家長與學生參加,工作人員近三百七十位。希望讓一般社會大眾與青年學子共同來認識 與了解「毒」,更有正確的防患知識,避免毒傷害人體與人心。 ◎ 遠離毒品 操之在我

李惠雯、莊麗鳳老師,一開場以如何拯救青蛙的影片,說明毒品就像舒服的溫水,一開始接觸毒品可能會心情放鬆,並不會使人產生警覺,導致最後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毒戒所成員 阿忠的故事,說明掉入毒品的陷阱後,僅僅是一小包的毒品造就「三輸的人生」,輸了健康─大腦受損、上癮、共用針頭而感染死亡;輸了親友─行為改變、無法被家人、朋友接受; 輸了自由─身心被毒品控制而坐牢。

吸毒者接觸毒品的原因不外乎好奇心、舒緩壓力或提神、誤入或被逼。老師們以「心理承受力的測驗」、「好奇心的測驗」、「拒絕力的測驗」與台下學員們互動,讓自己更瞭解自 己,懂得妥善排解壓力;對不明白的事物要有警戒心,要適時的SAY NO!

老師更教導有效拒絕毒品六招,一、表明態度、堅持拒絕;二、道德勸說,回頭是岸;三、肯定友誼,但做自己;四、自我解嘲,幽默一下;五、轉移話題,移開注意;六、逃之夭 夭,走為上策。預防六招,一、生活作息正常;二、絕不好奇試用毒品;三、建立正確情緒抒解方法;四、不靠藥物提神或減肥;五、遠離是非場所;六、不接受陌生人的飲料或香 菸。如此愛護自己,拒絕毒害,才能在年輕的歲月中展風華,如同靜思語中「做該做的是智慧、做不該做的是愚痴」。

◎ 凋謝的百合

賴瓊杏老師以對照組的方式呈現,一條潔白的新手帕與沾上墨汁的手帕;展開的鋁箔紙與揉成一團的鋁箔紙,用腦力激盪方式試問全場學員「手帕與鋁箔紙還能恢復原貌嗎? 」就如 同吸毒會使腦細胞受損,同時搭配吸食毒品腦神經細胞受損圖,及吸毒者潰爛的雙手的圖片,毒癮來時就像兩三百支針同時扎在身上,再再說明吸毒讓人面目全非的可怕。

緊接著老師分享小玲的故事,小玲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隨著爸媽離異就此打住,媽媽每天辛苦為三餐打拼,下課回到家中的小玲總是孤伶伶一人,與男朋友交往遭媽媽強烈的反 對,漸漸對家庭及學校課業感到毫無興趣,索性國二時賭氣離家出走,與販賣毒品的藥頭同居。

年少輕狂交損友,從此過著毒害的人生,經過多年的摧殘下,警察逮捕到小玲時,她的生命像是凋零的百合,不但臉色蒼白,雙頰凹陷,頭髮乾的像稻草般,雙手都是針孔的痕跡,看 不到血管的存在,此刻音樂大聲響起已逝歌手薛岳唱的「如果還有明天,你要怎樣裝扮你的臉……」,所以當我們心情苦悶低迷時,要學習正確的情緒管理,才能「無毒有我、青春向 前行。」

◎ 有愛無礙 幸福的無毒人生

現任崇右技術學院的梁明義教官,鏗鏘有力大聲說著「我四十五歲,我不吸毒!」教官十歲時媽媽因病往生,擔任軍職的爸爸,經年累月不在家中,家中無大人,大哥國二時便混入幫 派,不良分子群聚在家中吸食強力膠,早已司空見慣。

爾後大哥完全受毒所控制,為了毒品賭博、偷盜、教唆等不良行為,進出監獄如家常便飯,已經多達十次以上,每次在獄所內總會虔誠向明義教官懺悔,但回歸現實生活時,總擺脫不 了毒品的誘惑。兄嫂因吸毒而跳樓,大哥為了逃避警察的追捕,不時也摔斷腿,也曾當街毒癮發作休克送進加護病房,終其一生安養、流浪、勒戒。近日大哥從獄所寫信告訴明義,他 受洗相信主了,明義衷心祝福,也深信愛是唯一的答案。

叛逆年代的明義,雖無染上吸毒,無父母管教的日子,因殘缺的愛,導致他輟學、抽菸、喝酒、吃檳榔、甚至自殘等荒唐過日子,幸好在國二時遇到他生命中的貴人張經昆老師,不僅 選他當班長,還不時耳提面命及給予善與愛的啟發,同時還讓他當選模範生,國中畢業時,他便立定志向要讀軍校。

近幾年來,因接觸到慈濟靜思語「好手好腳行好路,善用身體使用權」,在喝下「四神湯」,面對學生時也善用智慧不動怒,在慈濟人文中明白為人師的重要使命。近日報紙不時刊出 國中生當藥頭,買毒像買飲料的聳動標題,現在的他更積極在學校推動品格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進而可以安定社會。

同時用愛關懷瑟縮在角落的孩子,傾聽並陪伴他們走向陽光,結交益友,並鼓勵參與付出無所求的公益團體。今年在參加慈濟人文與生命教育研習營隊時,萬萬沒想到枕邊人竟是生命 中的貴人張經昆老師,如今是三民高中校長,同時也是慈濟人。

◎ 我十七歲 我不吸毒

在沈幼霞老師的邀約下,成功高中高一與高二學生一行十四位,參與今天的研習課程。

謝宇宣分享,今天參加「無毒有我」活動,這是有意義的活動,他覺得面對壓力有很多解決的方法,而吸毒絕對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學校輔導機構是學生尋求慰藉最好的途徑,在學 校得到的愛,在家裡獲得更多的愛,毒品問題是會解決的。宇宣大聲說出「我十七歲,我不吸毒。」

沈奕男分享,以前只知道毒品有害,卻不知道毒品對心靈深處的影響,這次活動讓他了解毒品影響心靈方面比物質方面多,對於毒品他會更加有勇氣堅定地說「我十七歲,我不吸 毒。」

鄭盛鴻分享,「我學到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不要讓自己有後悔的機會,同儕互相影響,大家共同對抗毒品,我要向毒品說不。」

陳素涓媽媽分享,今天的課程讓她明嘹毒品已深入校園,甚至有些學校買毒像買飲料一樣方便,今後會更加注意小朋友的行為舉止。邱俊龍媽媽表示,讓小朋友與家長知道毒品滲入的 管道,及知曉毒害侵蝕身心靈的後果,同時能打斷孩子想輕嚐的念頭,今後會讓小孩自行攜帶環保杯外出,不但杜絕來路不明參有毒品的飲料,同時也愛護地球。

蘭州國中的李美慧媽媽,因兩個兒子邀約務必來參加此研習課,果然不虛此行,不但親子間共同成長,同時增加彼此共同的話題,以後只要講到毒品,彼此都心有靈犀一點通。

陳文欽爸爸,國中同學因染上毒癮,不但毀了人生,還賠上性命,他覺得除了拒毒六招堅定自我,保護自我外,還需導入吸毒者走向正途,如此他們的生命才有明天,社會才有希望。

慈少楊珮錡分享,以前只知道毒品很可怕,但不知可怕在哪裡?研習課讓她今後可與人分享毒害是會讓人後悔的身心靈印記,自己要做自己生命中的貴人與主人,不要做出讓父母傷心 與傷身之事,亮麗的人生是要自己去創造的。

人生多欲為苦,為人的父母應多陪伴與關懷小孩所需,排除毒品趁虛而入的可能因素,期許「有我」的因緣中,就是「無毒」的快樂天地。
圖左 : 於太平國小推動「無毒有我專題研習活動」,讓一般社會大眾與青年學子共同來認識與了解「毒」,更有正確的防患知識,避免毒傷害人體與人心。[攝影者:張介冠]
圖右 : 賴瓊杏老師以對照組的方式呈現,一條潔白的新手帕與沾上墨汁的手帕;展開的鋁箔紙與揉成一團的鋁箔紙,用腦力激盪方式試問全場學員「手帕與鋁箔紙還能恢復原貌嗎?」[攝影者:張介冠]
圖左 : 現任崇右技術學院的梁明義教官,鏗鏘有力大聲說著「我四十五歲 我不吸毒![攝影者:張介冠]
圖右 : 茶敘時間老師與同學、家長們彼此分享防毒招數。[攝影者:張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