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不被毒品「套牢」 一同認識與預防

不被毒品「套牢」 一同認識與預防

E-mail 列印
慈濟舉辦「無毒有我」課程,首場在今天(3/21)早上七點多於三重志業園區展開,三重、蘆洲、五股、新泰共一千四百八十多人,有慈籃、親子成長班、青少年成長班、教師們與社區民眾,於講經堂、國議廳聆聽。了解毒品,如何做好防範,已成為當今社會共同推動的生活教育。

學員示範:開始吸毒被套一個「呼拉圈」──精神無力,它已上癮時套上第二個「呼拉圈」──有幻聽、幻覺,當第三個「呼拉圈」套牢時,已經無法控制自己。[攝影者:陳碧惠]
青少年常見的舒壓方法:到KTV、網咖等,有時無意間掉入有心人操作的陷阱,「毒品」一旦上癮,身、心無法自拔,交雜恐慌、無知,親朋以責怪、冷漠對待,關係變得疏 離……。

慈濟大學為推動「無毒有我」的乾淨校園環境,2009年10月邀請台灣大學藥理名譽教授蕭水銀講解:「毒是從何而來?它如何加害人體?如何治療與預防?」參與的對象有慈濟 教育志業發展處、教師聯誼會、學校的慈濟大愛爸爸、媽媽,成為種子教師。2010年2月開始籌備專題研習,北區企劃了十六場次與種子教師共同推動「無毒有我」教育課程。

慈濟舉辦「無毒有我」課程,首場在今天(3/21)早上七點多於三重志業園區展開,三重、蘆洲、五股、新泰共一千四百八十多人,有慈籃、親子成長班、青少年成長班、教師們 與社區民眾,於講經堂、國議廳聆聽。了解毒品,如何做好防範,已成為當今社會共同推動的生活教育。

法務部張課長蒞臨,感恩慈濟教育志業推動「無毒有我」專題課程,以讓社會各階層能夠了解,吸毒與販毒是社會屬目的案件,更是延伸性的犯罪。目前菸毒個案已有四萬多人,可知 多少個家庭因此煩惱困苦當中,防止毒品傷害年輕學子,大家共同預防並宣導;拒毒,不能少我一人。

王慧玲老師邀請學員說出:「什麼東西或事情會引起你的好奇?」

學員回答:「爸爸喝酒後不遵守交通引來意外?」「抽煙好臭!為何?」「刺青痛嗎?」……好多的好奇問題。

以好奇探究毒品,學員示範:開始吸毒就被套一個「呼拉圈」──精神無力,已上癮時套上第二個「呼拉圈」──有幻聽、幻覺,當第三個「呼拉圈」套牢時,已經無法控制自己。雖 然是由外在被束縛,有如顯現毒品傷害內心疼痛難熬,醫學證明正常的腦部,在毒品進入腦部三十分鐘出現亢奮,圖裡顯現白化,兩張圖片對比吸毒影響健康、破壞大腦、經濟破產、 家人失望、賠掉自由(坐牢)。

林佳慧、余昭琳老師請問學員:「進入講經堂看到座位上有一顆糖,有人吃了嗎?」老師慎重分析,聚會中的糖果要查明後才吃,離席時先把飲料喝完。預防有六招:「生活作息正 常」、「建立正確休閒運動」、「遠離是非場所」、「不接受陌生人的飲料、香菸」、「絕對不吃好奇的食品」、「不靠藥物提神與減肥(海洛英、嗎啡、鴉片、古柯鹼)」。

葉春美老師述說「那一條路;我這樣走過來」,她是國小的教師、委員、母親,猶記兒子剛退伍時與朋友聚會,喝了一杯飲料(下毒品)無法自拔,毒癮發作時被女友控制,簽本票向 地下錢莊借貸,黑道上門討債,家人無法面對他又回家偷竊,兒子自己也處在矛盾、懊惱、反悔、抗拒,又遭毆打成傷,求救母親,母親永遠守候兒子一次次回來,讓他感受到家是溫 暖的地方,直到三年,兒子當志工時,勇敢地於眾人前對媽媽的懺悔。

而在場最傷心的張春玲,心疼妹妹從國中吸毒到現在已三十六歲,身為大姊的她痛苦萬分,在家常因為妹妹的事與先生吵架。後來,春美老師溫暖的擁抱,讓她宣洩內心的無助,分析 著:「先生擔心妳的身體,妳只要不斷的為妹妹祝福,不要責備給她溫暖與關懷的語言,用真心去陪伴她。」

教聯會薛麗玲老師,勾起與兒子的問題,躲進化妝室裡哭。當時很嚴苛的她,認為孩子有偷竊習慣,聽後自責沒有讓他解釋,就判定他說謊,還好見到春美老師對孩子不離不棄的愛, 已經省思到自己太嚴肅,今天也終於明白問題。

慈少洪祥恩從課程中了解「小強的故事」,隨時提醒自己不能為了瘦身或提神去吸毒,而危害自己的身體;不可到網咖,因為空調裡有可能加毒粉而吸入,更不能大意的喝離開視線的 飲料,要遠離是非場所。

「心如工畫師」課程中,忍辱隊用圖畫詮釋,因毒入獄的更生人對媽媽懺悔,出獄後媽媽的呼喊:「孩子回家吧!家是永遠的避風港。」邱柏翔感言:「吸毒危害身心也危害家人,母 親永遠守候孩子能改過,母愛真的很偉大。課程讓我懂得拒絕毒品,如果遇到同學有抽菸,我會耐心引導他戒菸。」

毒品的氾濫充斥在社會的每個角落,在每人的生活裡,一不小心都有可能被毒品上身,對於毒品的常識與預防,更為重要。此次的研習課程,讓參加的學員了解到當親朋沾染到毒品 時,要以什麼方式對應與態度,唯有愛與包容的心才能引導,身陷毒害的人回歸家庭與社會。正如證嚴上人曾期勉:「每人都要以戒慎不恐懼的心,做好善導與膚慰的工作。」
圖左 : 法務部張課長,感恩慈濟教育志業推動「無毒有我」專題課程,以讓社會各階層能夠了解毒品,防止傷害年輕學子,大家共同預防並宣導。[攝影者:陳碧惠]
圖右 : 傷心的張春玲,心疼妹妹從國中吸毒到現在三十六歲,身為大姊的她痛苦萬分,在家常因為妹妹的事與先生吵架。春美老師溫暖得擁抱,讓她宣洩內心的無助。[攝影者:陳碧惠]
圖左 : 忍辱隊邱柏翔用圖畫詮釋,因毒入獄的更生人對媽媽懺悔,出獄後媽媽的呼喊:「孩子回家吧!家是永遠的避風港。」[攝影者:陳碧惠]
圖右 : 慈少洪祥恩從課程中了解:不可到網咖,因為空調裡有可能加毒粉而吸入,更不能大意的喝離開視線的飲料,要遠離是非場所。[攝影者:陳碧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