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萬華社區志工班 八年人數倍增

萬華社區志工班 八年人數倍增

E-mail 列印
萬華社區志工班於2002年成立名稱叫采風班,吸引對社區意識感興趣者參與,受到熱烈反應,班班爆滿,迄今總共辦過十班。2003年為落實社區而正式改名「萬華社區志工班」,同年發生SARS時,看到慈濟投入關懷而感動來參加志工班的超過一百人。開班至今已八年,人數從2003年一百多人,至今第八期社區志工研習班已增長到二百八十人參加。

學員胡肅正(右)強迫自己聽打上人的靜思晨語,體認到有了慧就要行、要去做,這是每一位佛弟子基本的責任。」[攝影者:陳昭賓]
「幸福有沒有在我身邊,怎麼一直看不見……爸爸說幸福就在鏡子裡,那就是我快樂的臉……」全場充滿歡樂的氣氛,慈濟萬華區第八期社區志工研習班,在輕鬆活潑的班歌「幸福的 臉」歌曲聲中正式展開第一次課程。

◎「萬代繁華」的萬華

「1996年賀伯颱風襲台,上人從電視上看到慈濟志工在板橋為災民清理家園,同棟大樓樓上的住戶卻只是袖手旁觀時,有很深的感慨。之後,上人指示慈濟志工要落實社區,帶動 社區的人一起來付出。當初我們這些老委員在重新編組時,都還難過得流淚呢!」資深志工楊茹云娓娓道來萬華社區志工班的歷史。

茹云師姊表示:「2002年成立時的名稱叫采風班,意思是採集優良風俗。剛開始是以『社區志工班』為名對外招生,不料反應卻相當冷淡;只好用「采風」為名吸引對社區意識感 興趣者,未料反應卻熱絡非常,甚至班班爆滿,迄今總共辦過十班(含采風文化班)。我們希望大家除了知道萬華有三寶──以善為寶、古蹟為寶、產業為寶之外,還能將上人慈濟的 理念落實在社區裡,由現有的社區特色,吸引居民們對自身環境的認同與信心。」

師姊接著說:「萬華是台北最早開發的區域,一般人對它的印象只停留在社區老舊、環境髒亂,還有三多(即遊民、流鶯、流氓) 。為了改變對這個社區的不良觀感,上人給了萬華 新的生命定義--『留給子孫萬代繁華』,也促使了社區意識的覺醒,並落實『志工社區化』的理念,深耕社區而開辦『社區志工班』。」

萬華社區志工班一向是慈誠、委員的搖籃,2003年為落實社區而將名稱正式改為「萬華社區志工班」;同年萬華發生SARS時,看到慈濟投入關懷而感動來參加志工班的人數超 過一百位,今年是第八年,人數多達二百八十位。

「我還記得2002年時,萬華的慈誠、委員受證人數在全台是吊車尾的,但到今年為止,我們萬華已連續幾年都是第一的。」楊茹云師姊以興奮的語氣強調,台下也響起一片熱烈的 掌聲。「我們要走出家庭,走入人群,只要來參加志工班,年輕不會留白,老年不會癡呆哦!」簡短但精彩的結尾又讓台下的掌聲歷久不斷。

◎萬華三寶有特色

最近很夯的一部電影「艋舺」,重燃起大家對萬華區的關注,莊本曏師兄說:「萬華不是像電影中描述一樣,只有重義氣的兄弟,而是具有相當特色的地方。就如楊茹云師姊說的,萬 華區有三寶--古蹟多、產業多及為善者多,遠從1867年起,萬華區即有富商興建十九間義倉來捐米濟貧,這也是『義倉碑』的由來。」

莊師兄從萬華區先人的義舉延伸至慈濟的緣起:慈濟成立於1966年,經過四十四年的努力與耕耘,慈濟陸續建立四大志業、八大腳印--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骨髓捐贈、國 際賑災、環保及社區志工。

最後,莊師兄表示,子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就是教導我們要能體會先賢的德業與功績,讓我們更有信心地負起守護家園的責任,也正是慈濟開辦社區志工班主要目 標。

◎環保護生結善緣

地球暖化是近年來各國都很關心的話題,北區第一顆慈誠種子黃濟皓師兄帶來一段影片,影片中提到全球因為氣候暖化,平均溫度逐漸往上升,北極冰亦逐漸融化,進而影響到動物及 人們的居住環境,他呼籲大家力行「少吃肉多素食、多騎車少開車及勤儉過生活。」黃師兄也提到,除了居住環境受到影響外,氣候暖化亦造成糧食危機,許多作物因為天氣太熱影響 到收成。

濟皓師兄告訴學員們心燈要自己點,不必刻意去點光明燈;心不顛倒,就不會產生罣礙,命運前程自然大放光明。「福要做來囤,不要做來堵(台語)」,投入環保就是與眾生廣結善 緣的最簡便方法。每個人只要認真做環保,等於是在拯救地球,也是在保護天地間所有神祇的居處,必然會得到庇護。人間菩薩的責任在於保護地球、珍惜生命,換言之就是「救眾 生」;吃素就是「護生」的直接展現。

濟皓師兄分享茹素二十七年的經驗,迄今身體健康精神好,健檢指數良好,非常樂於現身做見證。「做」,是用來驗證佛陀所講的真理;修福當然更要修慧,「做中學、學中覺」,是 讓他感到最高興的事,法喜也更加充滿。每次見到上人時,常不自覺地淚流滿面,也請問過上人是何原因?上人回答道:「怎麼不問你自己呢!」不過經過幾次後,上人慈悲地解釋 說:那是「悲心相契」的緣故。「學佛」不能只停留在「學」的階段,要會「轉」識成智;將愛心化為實際的行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才是生命真正價值的所在。

黃師兄表示加入慈濟二十六年,很感恩能進慈濟大家庭,以前信過很多宗教,也做過不少工作,加入慈濟後他改變了許多,從一位人見人怕的嚴肅老闆,到會送宵夜給員工的體貼老 闆,這都要感恩上人的一番話「公司若是沒有這些員工,靠我一個人也無法撐起來。」現在他不是董事長而是上人說的「懂事的長」。

黃師兄接觸慈濟的因緣是因為做了一場夢,為了尋找夢中的出家人花了許多時間,當他第一次見到上人時,上人第一句話跟他說「怎麼到現在才來」,讓他震撼萬分,讓黃師兄從此立 志一心一意做慈濟。

◎學員們愛的迴響

最後是溫馨時刻的「知心相契」,只見交談聲此起彼落後,有的眉開眼笑,有的則眼眶含淚,讓志工們心靈在這個單元裡獲得充分的交流。之後幾位學員輪流上台分享。

第四組的詹玉玲師姊感恩加入慈濟的隊伍,尤其又能碰到平常照顧她的里幹事。也激起了她想對社區貢獻更多心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五十一組的胡肅正師兄說:「聽到黃師兄進來慈濟的因緣,我也有相類似的夢境感應。在愛灑的前一天清晨間約三、四點間,作了一個很清楚的夢,夢境中見到一個人拿著一個大竹 籮,在逗弄竹籮裡的二隻蝦子玩耍;當下我為那二隻蝦子覺得很不捨。突然間有一位身穿灰袍的師父開口告訴我說:『你覺得苦吧!來,我帶你到一個真正快樂幸福的地方。』師父引 導我到達一個很清淨美麗的地方,突然間師父消失不見了,有一朵晶瑩透明、光彩奪目的大蓮花浮現眼前,並快速飄向天際,一會兒又消失無蹤。」

胡師兄表示:「因為我學佛的功課都以淨土宗為主,當然對人生起起落落有所體會。從民國八十幾年斷斷續續的與慈濟接上了線,『靜思晨語』是陪伴我探討人生真諦的精神食糧,不 過還是抵不過昏沉的磨練;往往翻到最後一頁了,前面所講的都已經忘光光!後來強迫自己:上人講一句,自己就用鍵盤打一句;才大大改善學習上的瓶頸。所以體悟有了慧,就要 行、要去做,這是每一位佛弟子基本的責任。」

三十三組的黃慧美師姊分享能進入慈濟,是因為陳美鳳師姊在龍山國中歲末祝福時的慈悲接引,很歡喜來報名參加社區志工課。她說:「第一次相見歡上課時所播放的影片讓我很感 動,不僅佩服上人能做那麼多有意義的事,也讓我感到很慚愧,自己卻做得那麼少,對社會毫無貢獻!希望未來在慈濟的大功德海中,有我奉獻的一滴。」

六十二組的林剛毅師兄分享說:「我的家庭幸好有慮菁師姊的關懷,也因為我家師姊脾氣的改變,吸引我想進來學習。而短期之內,因家裡遭逢生離死別的事,外公又罹患癌症;正是 人生八苦逼迫之痛。但願當無常來時,能培養更大的勇氣正面對待它!」

學員劉盈榛說:「前面影片中所提到的『少肉多素救地球』我很能體會,我十八歲就吃素了,吃素的原因是有一次在道場參加法會時,有一位師姊要我把手借給她,然後竟咬了我一 口,我痛的大叫一聲,問她為什麼要咬我,她說:『我咬妳,妳會痛,那妳吃動物的肉,它們會不會痛?』所以從那時開始就吃素了。我現在四十歲,除了先生還有三位小孩,家庭很 幸福美滿,我覺得跟茹素有關哦!所以希望大家也一起來吃素。」

最後有位師姊分享,因為受到慈濟師姊及鄰里幹事的幫助,讓她與孩子能順利生活下去,現在生活有改善一些,因此她決定做個手心向下的人,盡自己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就像班歌「幸福的臉」的歌詞,如果欲望少一點,快樂就會多一些,用善良禮貌的雙眼,就會發現大家幸福的臉,最後在歌聲中,學員們都帶著幸福的臉離開萬華聯絡處。
圖左 : 社區志工研習班在輕鬆活潑的班歌「幸福的臉」歌曲聲中,正式展開第一次課程。[攝影者:簡清光 ]
圖右 : 黃濟皓師兄說投入環保就是與眾生廣結善緣的最簡便方法。將愛心化為實際的行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才是生命真正價值的所在。[攝影者:簡清光 ]
圖左 : 精彩的演講內容,讓學員們收獲滿滿。[攝影者: 陳昭賓]
圖右 : 第4組的詹玉玲師姊感恩加入慈濟志工的隊伍,尤其又能碰到平常照顧她的里幹事,也激起了她想對社區貢獻更多心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攝影者:陳昭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