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7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台大慈青參訪八德環保站 自我教育做環保推動人

台大慈青參訪八德環保站 自我教育做環保推動人

E-mail 列印
台大慈青社的同學,利用假日來八德環保教育站參訪及實作,吸取環保實務經驗。短短三小時的參訪與體驗,讓慈青們收穫滿滿,法喜盈盈。李謦安同學靦腆地表示,自己愧為環保幹事,卻還不知道塑膠袋也可回收,分類有這麼大的學問,這回的參訪與實務體驗,真的學到很多,回到校園一定要再好好推廣!

台大慈青投入垃圾分類,負責塑膠袋分類工作的慈青社長王冠凱說:「塑膠分類真不簡單,我今天有這因緣跟老師姑們學,賺到好多寶!」[攝影者:黃天榮]
◎ 做善知識

欣逢慈濟推行環保屆滿二十週年,全球慈濟人在各地以愛灑、茶會等活動,向大眾宣導力行節能減碳護地球,響應證嚴上人呼籲的「環保清淨在源頭」。慈濟青年善行不落人後,除了 在校園宣導環保觀念外,也利用假日參訪各環保點,親身投入做環保,吸取各定點的環保實務經驗。

「哪來這麼多垃圾啊?」12月11日上午,來自台大慈青社的同學,一踏進位於北市八德路上的八德環保教育站,看到堆積如山的回收物品,不禁驚訝說道。

「這麼瑣碎的分類要做多久哇?」

同學相互對看後,莞爾一笑,且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每個人都就是製造垃圾者之一呀!

慈青看到環保站,隨時都有民眾送來一袋袋未分類的「雜物」堆放門口,志工尚未整理好就又送進來,志工在亂中有序中,將它們分門別類,交給各類區域所負責的志工。儘管人力趕 不上回收物的湧現,但不論是瓶罐區、衣物區、或者整理區的志工,總是面帶微笑,埋頭整理,連歇息、喝水的時間都捨不得浪費。

這群環保志工,多數都是鬢髮斑白的長者,老當益壯,在回收工程中,各個發揮螞蟻雄兵的力量,連成一條延續物命的輸送帶,將「無用之用」發揮大用,孩子們看了好感動,忍不住 拿起相機,按下快門,將那佈滿皺紋的最美笑容攝入影像,烙印心坎裡。

看到長者彎腰整理的身影,林益州同學尷尬地說:「我製造的垃圾卻要給年老師姑處理,真不好意思,以後一定要更警惕,資源不浪費!」當下陳鈺元同學也跟著呼籲大家,不只自己 身體力行,更要做善知識,提醒身旁同學喔!

◎ 惜福愛物

走進惜福區,也是尋寶區,是八德環保教育站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裡面有各種全新,卻被物主丟棄的物品,在志工們巧思擺設下,加以分類、上架,供人挑選惜福,成了「國際百 貨」。

當慈青們看到有些衣服,連牌子都還未拆下來,就被送進環保站,覺得好訝異:「這些衣服還新的就不要了,真可惜!感恩有環保站把物命救回來!」

經同學提醒,而趕來現場的柯彥竹同學,眼見一排全新衣架被當二手物拍賣,心疼地表示:「我寢室的衣架不夠用,壞掉的還捨不得丟,沒想到有人有新衣架卻不知道惜福!」

負責導覽的黃碧華師姊說,有些衣物、家用品等,被送到環保站時新穎如初,若當回收物拆解,非常可惜,「國際百貨」成立,盈收所得捐出,護持大愛台與慈善等志業,是善用資源 表現的極致。

十分重視環保資源再利用的陳品元同學,立刻學以致用,他說:「國際百貨很特別,也很具教育意義,我們可以回學校規劃宣導,讓大家都養成惜福觀念。」

◎ 回顧環保來時路

在黃碧華師姊引導下,慈青們走上二樓懷舊區。這裡所陳列的古早物,許多是七○年代孩子不曾見過的,大家覺得很不可思議:「以前人的生活好克難,好辛苦!」黃碧華藉此與孩子 們分享──每一樣古物都有它的歷史,它的意義不在於年代有多久,而是在人類生活上曾發揮價值的足跡,一如八德環保教育站。

透過「八德環保教育站緣起」短片介紹,明白資深環保志工早期做環保,寸地難求,只能在市場旁利用一台小發財車為起點,靠大家齊心協力,終於在二○○二年,爭取現址搭建鐵皮 屋,成立環保點。

這裡從無到有,一板一物都是志工「合和互協」所鍥成,裡面的物品雖陳舊簡陋,都有它的生命故事,深厚的「人情」味,記錄環保站一路走來的感恩歲月。

◎ 心靈環保

有鑑於時下青年,喜歡追求時尚流行,在「想要」與「需要」間,常會因一時衝動,而買了不需要的東西,所以環保站總是不受「時機」影響,天天「門庭若市」,資源源源不絕。

陪同慈青恭聽上人開示──「環保清淨在源頭」的李慧英老師,以靜思語「生活若簡樸,人生就幸福」來勉勵孩子們,「走入慈濟就要改脾氣,深入慈濟更要學會斷習氣,把不好的觀 念思想改過來,生活資源不浪費,心靈輕安自在,才是真正的『環保清淨在源頭』。」

陳美英師姊指著擺設在佛堂的舊琴具說,有一名琴藝優異的女孩,備受父母呵護與栽培,惜因一時想不開,選擇輕生,父母在傷痛之餘,決定化小愛為大愛,將愛女生前最珍愛的琴具 捐出。這些舊琴具雖已不能發揮演奏功能,但它們背後的省思意義,對無數前來參訪的人來說,彌足珍貴。陳美英也語重心長地勉勵孩子們:「我們一定要超越生命,用生命做環保, 更要做好心靈環保!」

慈青們聽了頗有同感,頻頻點頭,因為,能提起「正念」產生「正思惟」的人,才能有「正精進」的行為。

◎ 善的循環

張富傑同學自我調侃說,以前觀念不正確,為了增加環保回收量,索性「製造環保物」──買可回收的飲料等,用完後就可拿去給別人做回收;親身投入環保後,才體會到,積極之道 是減少環保物的產生,減少物欲心自在,人們也不用成日為地球暖化的恐懼所困擾。

遠從新竹交通大學來的黃柏翰同學說,以前的他,也沒有習慣清洗回收物,直到環保站做環保後,被陣陣刺鼻臭味震醒,從此學會「尊重」,清洗回收品再拿去環保站,也教家人如何 分類,母親受影響而成環保志工,現在教他更多,這就是「善」的循環,環保清淨在源頭,一定要從「心」身體力行起。

短短三小時的參訪與體驗,讓慈青們收穫滿滿,法喜盈盈。體驗塑膠袋分類工作的慈青社長王冠凱說:「塑膠分類真不簡單,PP、PE、PET等總不易分清楚,年長師姑們好厲害 喔,不用看標示,憑經驗就知道,今天有這因緣跟他們學,賺到好多寶!」

同行的李謦安同學靦腆地表示,自己愧為環保幹事,卻還不知道塑膠袋也可回收,分類有這麼大的學問,這回的參訪與實務體驗,真的學到很多,回到校園一定要再好好推廣! .

圖左 : 黃碧華師姊在八德環保教育站佛堂,向台大慈青們說明環保站各分類區特色。[攝影者:黃天榮]
圖右 : 台大慈青參訪國際百貨區,驚歎巧思,發願將在校園推行。[攝影者:黃天榮]

圖左 : 看到環保長者彎腰整理的身影,林益州同學尷尬地說:「我製造的垃圾卻要給老師姑處理,真不好意思,以後一定要更警惕資源不浪費!」[攝影者:黃天榮]
圖右 : 黃碧華師姊引導台大慈青來到書籍回收區,這裡陳放書籍與回收光碟。[攝影者:黃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