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走入人間菩薩道 勤耕福田與心田

走入人間菩薩道 勤耕福田與心田

E-mail 列印
中和聯絡處啟用迄今已將邁入第九年,志工們每天用輪值的方式維持整潔,今年是最後一次於此舉行歲末祝福,這讓志工們更加珍惜這段時間的精進因緣。

江素月承接2010年歲末祝福香積工作,她事前用心估算每餐約1000多人的用量,親自前往果菜市場用最省的預算購買當季蔬食,用心善巧做香積。[攝影者:杜進添]
中和聯絡處,是於2002年9月啟用,迄今已將邁入第九年,然而於明年2011年位於中和中山路的雙和靜思堂即將完工啟用,所以今年是最後一次於此地舉行歲末祝福的活動, 這讓所有的志工們更加珍惜這段時間的精進因緣。

這八年多來,有一群菩薩每天用輪值的方式,來維持聯絡處的整潔,他們就是福田志工。也有一群志工在活動時,用心的料理香味俱全的餐食,顧好所有志工的胃,那就是香積菩薩 們。感恩有這群默默守護著中和聯絡處的志工們,讓大家有溫馨又舒適的「家」的感覺。

◎走入人間菩薩道 勤耕福田與心田

王金鳳(明箖)師姊於2002年就一直參與聯絡處的福田至今,即使媳婦生病期間,她還是把握時間來報到。

說起與慈濟的因緣,1992年認識了在做環保的志工陳太太,即跟著她做環保但當時並未對慈濟有特別認知;同事的爸爸眼睛不好、生活困難,富有愛心的王金鳳每月前往關懷,因 而得悉慈濟志工每月底會來關懷並送生活補助款,一直想找這樣能幫助別人的團體的王金鳳,終於讓她開心的找到了。

王金鳳說:「能行人間菩薩道,是我這一生的最大願望,所以毅然離開了三十多年一貫道的道場,加入了慈濟家庭,於2003年受證。」王金鳳加入慈濟後,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是 遇逆境時,容易放下。她感傷的說:「三年前媳婦因病往生,留下幼小的二個孫子,雖然一樣很悲傷,但是努力參與慈濟活動,也讓自己很快就走出傷痛。」現在的她,早上在市場做 生意,下午來聯絡處做福田,或在環保站做回收,空檔就收善款。問她為何那麼喜歡來聯絡處做福田志工,她帶著笑容回答:「因為這裡是我的家」。

◎用心做香積 有心就不難

負責本次歲末祝福香積窗口之一的江素月(明月)師姊,幾天前就在為每一餐一千多位的用餐志工準備食材。

早在1986年前就已經是慈濟會員的她,直到有一天早上去中和三介廟運動時,看見附近的景新國小有環保回收分類活動,就引發自己心中善的種子,但是那時不知道回收時間是每 月第二週日,所以幾次跑去參加都落了空。

後來,遇到鄰居黃秀鳳(慈韶)師姊,才知道原來是自己弄錯時間,而開始走入慈濟,也在黃秀鳳的接引下,開始募款、見習及培訓,江美月說:「因為參與慈濟後,自己有了一些改 變,親戚也因此主動加入會員,才讓我在慈濟這條路走得很順利,並於1996年順利受證。」

受證前就與李美月(慈令)師姊於素食班結識,也因為李美月承擔許多香積工作,所以受邀而在多次的出班中,學習採買、配菜及配量等技巧。江素月謙虛說:「在家很少拿鍋鏟,卻 在慈濟負責香積,除了感謝李美月師姊的傳承,更要感恩劉素雅(慮勉)師姊的鼓勵,經常於承接北區大型活動的香積時,邀請我負責,所以有著許多機會學習及成長。也秉持上人的 法:『有心就不難,做就對了』,除了配菜會擬定計劃,若當天要做成便當,也會將餐盒的菜色用圖先設計在白紙上模擬。」她認為最大的快樂是:「當志工或會眾用餐時,打開餐盒 的那一剎那,歡喜及感恩的表情,是最令我歡喜的時刻。」

◎縮小自己 福田用心耕

今天在歲末祝福忙碌的廚房中,一位快八十歲的老婆婆,原來是蘇州台商胡蔡安師兄的母親胡金足。她娓娓說道:「從小就是人家的童養媳,十一歲時養父去世,我就負責照顧眼瞎的 祖母,以及年紀大的阿公,還有二個弟妹,那時台灣與日本戰爭,常空襲加上家裡很窮,生活很苦,連吃的都有問題,十八歲經媒妁之言,先生以入贅方式與我結婚。婚後靠著節儉及 擺路邊攤扶養陸續出生的四女一男……」,胡蔡安是排行第四,從小跟著母親吃了不小苦,所以前往蘇州創業時間,雖遇到許多困難,憑著從小養成吃苦的毅力排除萬難,並時常抽空 參與慈濟在大陸的許多濟貧活動,多年前也幫母親圓了榮董。蘇州靜思書院的成立,胡蔡安也出了許多力。喜歡勞動的胡金足歡喜的表示:活到這個年歲,兒孫都很孝順,早上在山上 種種菜,有空又能做慈濟,感到很感恩也很知足!

志工林麗雪利用每週六休假時,一早就來中和聯絡處做福田志工。笑容滿面的她,是屬於較年輕的志工,手腳靈活。1991年就是慈濟會員,却因為自己的方便,要求收善款的師姊 一年來收一次,因此遲遲沒有進來慈濟這個大家庭,直到2004年,工作暫時休息一段時間,較有空參與活動,就先從漳和國中每月大型回收日開始接觸,也固定週三與週六來中和 聯絡處做福田志工至今,她高興的分享:「明年要培訓了。」

令人好奇的是:陪伴福田志工,該如何做到人圓事圓呢?負責週六福田志工的窗口郭春紅(慮杏)師姊說:「用心與關心。」她總是縮小自己,陪伴福田志工做好每一個細節,並隨時 補位讓臨時有事的福田志工,能安住身心而無罫礙。每次週六早晨完成各項工作後,都準備一些簡單的餐點,邀請志工們坐下來用早點,更重要的是聽聽他們的分享或聊心事。「什麼 理由這麼用心做慈濟?」郭紅春說:「就是一份『愛上人、愛慈濟』的心!」 .

圖左 : 林麗雪(右一)在郭春紅(右三)陪伴下勤耕福田,預計明年參與委員培訓。[攝影者:朱桂芬]
圖右 : 郭春紅(右一),秉著一份『愛上人、愛慈濟』的心,陪伴福田志工做好每一個細節,並隨時補位讓臨時有事的福田志工,能安住身心無罫礙。[攝影者:潘調宗]

圖左 : 王金鳳(左一)加入慈濟後,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是,遇逆境時,容易學會放下。[攝影者:洪清秀]
圖右 : 蘇州台商胡蔡安的母親胡金足感恩的說:「活到這個年歲,兒孫都很孝順,早上在山上種種菜,有空又能做慈濟,感到很感恩也很知足!」[攝影者:杜進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