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訪視貴在關懷 關懷戶化感動為行動

訪視貴在關懷 關懷戶化感動為行動

E-mail 列印
五百多位學員齊聚一堂,在關渡志業園區上見習社區志工研習課程。訪視志工蔡彩綉以輔導的個案說明訪視時,精神上的支持比金錢的補助更為重要。石牌區陳美蓉是第一次參加志工課,她語帶哽咽地說:「之前我發生車禍,師姊們時常關懷我,以後我要跟師姊們一樣去付出愛,把感動化為行動。」

石牌區的陳美蓉師姊是第一次參加志工課,她語帶哽咽地說:「之前我發生車禍,師姊們都很關心我,時常到我家關懷我,現在已經在慢慢復元中,以後我要跟師姊們一樣去付出愛,把感動化為行動。」[攝影者:黃莉美]
今天〈2010/03/28〉早上是天母、劍潭、關渡、淡水、石牌等五區的見習及社區志工研習,在關渡園區舉行。共有學員及委員慈誠志工522人齊聚一堂,充滿溫馨和樂, 雖然在清明掃墓繁忙時節,大家仍踴躍前來上課,令人感佩。

見習志工課的第一堂是「慈善篇」。為了讓學員了解慈濟慈善的緣起,課務組特別播放了一段上人開示的「菩提心要」。敘述四十四年前,上人以一念悲心,成立「佛教慈濟克難功德 會」從慈善、濟貧做起。

◎精神支持甚於金錢

接著,賴美智師姊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主題,分享多年來從事慈善訪視的心得。她說:「慈善離不開慈悲,慈悲是佛陀的本懷,上人便是秉持佛陀精神帶領我們走入人間菩薩 道,我們真的很有福報。」 在訪視個案中,她共舉出四個獨居老人實例與大家分享;透過簡報,可看出四位老人均因病而貧,賴師姊都能以慈心協助其就醫,或送安養院。她引用上人的慈示說:「訪視是每一位 慈濟委員的本分事。」又說,「當你要伸手幫助人,沒有猶豫即是慈悲,慈悲要有智慧,細緻觀察作理性的判斷即是智慧。」

淡水區的蔡彩綉師姊也分享了一個訪視個案,案主是因經商失敗而判刑入獄,由於他在獄中表現良好只服刑3個多月即獲出獄。帶著一個就讀國中的小兒子,棲息在一個檳榔攤旁的一 個小小倉庫中,狹窄而悶熱,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因為他是更生人很難找到工作,所以儘管再苦的工作他都願意去做,但也都因為雇主知道了他的案底而遭解雇。他在心灰意冷之 下,曾多次想到輕生,後來在訪視團隊的多方關懷、鼓勵下考取了證照,目前任職某保全公司任總幹事。從此有了固定的工作與收入,經濟情況大獲改善。亦因為有慈濟人的陪伴,讓 他懂得感恩,案家也很積極配合,現在已接回大兒子在身邊扶養。

彩綉師姊說:「『菩薩如農夫,耕耘在眾生。』所以說,訪視的重點貴在關懷,有時精神上的支持比金錢的補助更為重要。」

慈善訪視分享後,「知心相契」的小組時間裡,各區的學員在隊輔師兄、師姊的帶動下,個個踴躍發言,彼此分享上課心得。

◎化感動為實際付出

關渡區的葉馨鎂師姊以上人的靜思語:「心美,看甚麼都美」為開場白,讓大家很快都能記住她的名字,也因為這一句話,讓她做慈濟、說慈濟都很開心,說到慈濟就是滿滿的感動。 她說,有一次做香積切菜時不小心,把自己的指頭切了一小塊肉下來,血流如注,可是她並不退縮仍把握機緣去做,把慈劑事擺第一。

淡水區的林月梅師姊表示,有機緣接觸慈濟很歡喜,看了分享的個案,很受感動也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今後真的要知福、惜福才好。

來自石牌區的陳美蓉師姊是第一次參加志工課,她語帶哽咽地說:「之前我發生車禍,師姊們都很關心我,時常到我家關懷我,現在已經在慢慢復元中,以後我要跟師姊們一樣去付出 愛,把感動化為行動。」

劍潭區的陳秋蓁師姊是在參加手語班與慈濟接軌的,她要把在慈濟所學帶回家與家人互動,以後自己老了也要做個有尊嚴的、快樂的老人,讓兒女們放心。

林秀娟師姊是天母區的見習志工,她這幾年來也積極地參與慈濟活動,舉凡「聖安娜 之家」、「天母啟智學校」的餵食,都常見到她的身影。她認為這些孩子看似心障、智障,其實 仍會有一些習性與情緒,所以一定要多用心去關懷他們。

劍潭區的周祥明師兄說,他會接觸慈濟是因為周遭有很多慈濟人,他們的人文行儀讓我心動也很嚮往,想要跟慈濟人學習付出大愛,並且請大家告訴天母的林秋華師姊,「我已經加入 慈濟了。」說罷,全場立刻響起一片掌聲。

天母的楊炳賢師兄說:「今天聽了訪視志工的分享,內心激盪不已,她們有如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又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地藏王菩薩,實在令人感動。」

最後,天母區的和氣隊長陳清標師兄期勉大家:「雖然從會員、社區志工、見習到培訓,需要將近三年的時間,但這都在考驗自己的耐性,要隨時提起初發心,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分每 一秒,勤耕福田,因為生命無常,誰也不能預知生命的長度,唯有付出無所求才能增長生命的深度與厚度。」
圖左 : 雖然在清明掃墓時節,五百多位學員仍踴躍前來上見習及社區志工研習課。[攝影者:黃莉美]
圖右 : 訪視志工蔡彩綉分享如何關懷更生人。[攝影者:黃莉美]
圖 : 「知心相契」時,彼此分享上課心得。[攝影者:黃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