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發露懺悔毒害人生 張茂星邀會眾同行菩薩道

發露懺悔毒害人生 張茂星邀會眾同行菩薩道

E-mail 列印
十二月二十六日萬華區歲末祝福在龍山國中舉行,張茂星師兄現身說法,發露懺悔荒唐人生,所幸有家人與法親的關愛陪伴,逐步擺脫毒品糾纏;反觀社會上許多戒毒的人失敗了,善與惡拔河,人多的一方會贏,他期盼大家能一起來行菩薩道,善的共振力量大。

張茂星師兄現身說法,發露懺悔由迷轉悟的毒害人生。[攝影者:陳敬全 ]
十二月廿六日寒流侵襲,早上還下著大雨,居住在板橋的蔡氏姊妹九點不到就抵達萬華歲末祝福會場—龍山國中。八十五歲的姊姊,平日都會到位於華翠大橋下的環保站做環保,日前 左手骨折受傷還吊著繃帶,所以八十歲的妹妹陪伴她來。每年歲末祝福都來參加,所以今年也不能缺席,希望能親手接受上人的福慧紅包及新年祝福。

今年分享的人物故事之一張茂星師兄現身說法,他十九歲時騎機車發生車禍,右手失去功能。年歲漸長的他生活開始散漫而涉入不良場所,因而染上毒癮。長期吸食毒品,讓他由頭到 腳全身都痛苦不堪。他看到鏡中不成人形的自己,很想從樓上跳下去了結一生。有一天,看到大哥因肺癌侵襲,孱弱的身體吃力地由二樓爬上四樓對他曉以大義,內心受到很大的衝 擊。父母兄長對自己的殷殷期盼,他決心要戒毒;看了許多醫生、接觸許多宗教卻始終無法改變。2005年參加慈濟歲末祝福,開始接觸慈濟。聽上人一句一句的開示:「心好嘴不 好不算是好人」、「行善、行孝不能等」、「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等,讓他剛強難調難伏的習性,開始起了改變。

2006年,有師兄邀約張茂星到花蓮做志工;出發的前一晚,他夢見上人對他說,你不要再吃(吸食毒品)了。回到花蓮精舍後,看到上人及常住師父的身形,聽到上人的開示,內 心深受感動,他發願要追隨師父救眾生脫離苦厄。真奇妙,回到台北之後,張茂星的毒癮竟然消失了。張茂星現身說法,在家裡有大哥、大嫂、姪子們的關愛與包容,在慈濟有師兄師 姊善與愛的陪伴,所以他的毒癮清乾淨了。社會上許多戒毒的人失敗了;善與惡拔河,人多的一方會贏,他期盼大家能一起來行菩薩道,善的共振力量大。

花蓮靜思精舍德晗師父及德慇師父,來到萬華歲末祝福,她們感到很歡喜,代表上人向來賓祝福,感恩這一年來對慈濟的護持與付出。德晗師父開示平安就是福,看到播放的影片,全 球災難那麼多,有那麼多人在受苦,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全球環保專家呼籲要人人都要減碳。以台灣使用免洗筷,每天要砍相當多的樹,如果人人隨身攜帶環保筷,不僅保護了大樹, 也可以讓自己能安全衛生的用餐。如果人人每天力行五善「素食、省水、省電、出門攜帶環保餐具及搭公眾交通工具」,則每天可減碳1.53公斤,德晗師父期勉大家一起來力行減 碳工作。

觀賞影片介紹2010年慈濟大藏經,今年全球各地許多慈濟大事,其中有許多慈濟前往災區賑災發放。看著許多人在水患受苦,忍不住頻頻捩淚。當精舍常住師父帶著唱誦「祈 禱」,雙手合十虔誠地祈望新的一年平安吉祥,早日遠離苦難。

吳峻榮大學時是慈青,法號誠俊,無意中發現媽媽的櫃子中,有一個精緻小盒,是往年媽媽參加歲末祝福,上人發的福慧紅包,2006年後就沒有了,更有一張媽媽的榮董證,他也 很納悶,為何媽媽說仍很愛 上人,但又不參加歲末祝福,昨日峻榮剛參加過板橋園區的歲末祝福,也領過福慧紅包,因此今天,他帶著希望來到萬華,想藉由找出接引媽媽的師姑, 再次幫助媽媽真正走進慈濟大門,說著說著,本來表現很堅強,帶著微笑的他,竟流下焦急的眼淚,經由資深師兄、師姊的陪伴,祝福他們母子倆,很快就能聯袂出現在歲末祝福。

王黃牽治老阿嬤年高八十歲,由女兒陪伴,帶著竹筒回來,阿嬤非常高興,連續三年再冷都來參加,因為三十年前的因緣,搭上慈濟列車回到花蓮精舍,響應上人日省五毛竹筒歲月, 開啟了慈善的門,女兒王美琴說:記得小時候媽媽就要她們存竹筒,現在媽媽身體較不硬朗,就由她來代替,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志工。

年輕的鄭光哲與潘靜如,帶著兩個可愛活潑的兒子,因為社區的愛灑活動,收到歲末祝福的邀請卡,在看到回顧影帶後受了感動,「廣行環保福滿乾坤,淨化人心風調雨順」,為地球 盡一分心力,決定報名參加社區志工,由環保志工開始做起。

社區會眾的熱情參與,讓歲末祝福活動化解寒流,傳遞愛與感恩。 .

圖左 : 八十五歲的環保志工(右)每年歲末祝福都來參加,日前左手骨折受傷還吊著繃帶,八十歲的妹妹陪伴她來。[攝影者:邱于熊]
圖右 : 德晗師父開示平安就是福,呼籲人人力行一日五善。[攝影者: 邱于熊]

圖左 : 社區會眾的熱情參與,讓歲末祝福活動化解寒流,傳遞愛與感恩。[攝影者: 陳昭賓]
圖右 : 提早到達會場的來賓,仔細聆聽志工菩薩大招生。[攝影者: 邱于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