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體驗健康「新」生活 第二期新住民成長班展開暖身

體驗健康「新」生活 第二期新住民成長班展開暖身

E-mail 列印
慈濟大學板橋社會教育推廣中心,在板橋園區開辦「新住民成長班」,十三位新舊學員,齊聚在板橋園區,進行「體驗健康『新』生活」活動,內容有婦女保健、新住民福利、西點烘焙、認識慈濟人文等。

葉小玲(左二)、陳永光(右二)與陳秀明(右一)正歡喜地學習製做貝果。[攝影者:吳秀春]
慈濟大學板橋社會教育推廣中心於2009年9月16日在板橋園區首次開辦「新住民成長班」,為期十二週的課程深獲新住民朋友們的喜愛;今(2010)年3月24日將再續辦 第二期。今天(3/20)下午一點半,十三位新舊學員,齊聚在板橋園區一○四教室,進行「體驗健康『新』生活」活動,為第二期課程作暖身,活動內容有婦女保健、新住民福 利、西點烘焙、認識慈濟人文等。

為了讓新住民學員感受慈濟人的歡迎與關懷,三十位志工在現場服務及陪伴;一如過去上課模式,加開托兒班,由志工帶領與母親同來的小朋友做活動,讓親與子在慈濟大家庭中快樂 學習。

◎精心規劃課程

負責課務的志工洪琇玲表示,今天的活動主要是台北慈濟醫院透過與社會教育推廣中心,將醫療保健知識與社教課程做結合,增進新住民婦女了解醫療保健相關知識與常識,而有這次 的體驗課程。新住民成長班第一期課程主要是人文課,學員上課後覺得與家人互動、教養小孩方面受益良多;截至目前報名第二期的舊生有二十一位,新生有九位,本期課程則以技能 實做課程為主,希望透過技能實做課程帶入慈濟人文,給學員人文內涵又不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

「當我們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志工以活潑的團康,拉近學員們彼此的距離,使學員們不再陌生;接著介紹上人創辦慈濟的緣起,以及慈濟四步八法印如何落實社區,立足全世 界,讓學員能更進一步了解慈濟,認同慈濟,進而加入慈濟。

下午三點,「讓我們來歡迎還沒吃飯的許耀仁醫師。」主持人向大家介紹才下診,趕著過來主講婦女保健的許醫師,頓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許耀仁醫師以醫學專 業和詳細的圖片簡報,用幽默的方式講解婦女疾病的症狀與預防保健之道,希望大家能在儘早發現,提早治療,確保身體健康。

◎親如家人

學員葉小玲為印尼藉,十六歲時與先生相親結婚,來台灣已十二年;十九歲時檢查出子宮頸癌第三期,而拿掉整個子宮,從此無法生育,個性善良的小玲,不忍夫家因為自己無法生育 而斷了子嗣,主動向老公提出離婚,從此一個人面對病苦與無依的生活。

活潑樂觀的小玲,在成長班認識了許多新住民朋友,其中與學員瑪利亞成為無話不說的好姊妹,當小玲生病時,瑪利亞還主動前往照顧關懷,讓小玲非常感動。小玲說:「感謝志工不 斷的關懷,來到慈濟學習手心向下,以及做一個不自私的人。今天的課程很有收穫,覺得有好的心情才不會生病,不管是婦女保健或是新住民福利的國民年金方面,讓心中的疑問得到 答案。」

◎親子快樂學習

陳秀明從福建嫁到台灣已經十一年了,由聽廣播認識慈濟,並劃撥善款成為慈濟會員,今天因先生陳永光不用上班,於是帶著九歲的女兒陳緗羚及七歲的兒子陳偉霖全家總動員。 陳 秀明是舊學員了,他分享在第一期課程中自己的身心靈覺得很好,素食烹飪中亦學到許多素食料理的撇步,讓廚藝更進步。篤信一貫道的陳永光除了鼓勵妻子參加課程,也一直希望能 來了解慈濟課程,今天終於有機會參與,他覺得真的很好。

「天上最美的是星星,人最美的是溫情……」緗羚不假思索的靜思語一句接著一句,每次都會陪伴媽媽上課的小姊弟,對於志工安排的課程都很喜歡,緗羚說他特別喜歡手語。陳秀明 說:「他們都很喜歡來這裡上課,週一或週二緗羚就會在的聯絡簿寫著『要和媽媽去慈濟上課』,回去也會和我分享課程內容。」陳秀明很感恩這樣的安排,讓親子可以快樂學習與成 長。

看到陳秀明一家這幅溫馨而幸福的畫面,不正是開辦新住民成長班的初衷嗎?讓新住民學員們透過學習,而營造出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同時也學習慈濟人文,培養慈悲心,了解助人 為樂,精進於慈濟菩薩道。祝福每位新住民學員在第二期課程中,能愉快學習,收穫豐碩。
圖左 : 為了讓媽媽學員能專心上課,同時也開辦托兒班,讓小朋友們一起學習。[攝影者:吳秀春]
圖右 : 台北慈濟醫院主治醫師許耀仁,剛下診就趕著來為新住民學員說明婦科疾病的預防及保健。[攝影者:吳秀春]
圖左 : 板橋園區一0四教室,由台北慈濟醫院和慈濟大學教育推廣中心合辦「體驗健康新生活」,為第二期新住民成長班暖身。[攝影者:吳秀春]
圖右 : 洪琇玲(圖右)分享第二期新住民成長班課程,主要以技能實做為主,給學員人文內涵又不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攝影者:吳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