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打開天花板外的世界 在慈濟喜相逢

打開天花板外的世界 在慈濟喜相逢

E-mail 列印
許豈逢因車禍導致半身癱瘓,太太陳宥甄一路真愛陪伴十餘年,夫妻倆雖經過無數的考驗與折磨,但在家人、慈濟人的關懷鼓勵之下,豈逢打開天花板外的世界,自立更生,夫妻並同時受證成為手心向下的慈濟人,且感恩上人賜予的法號「濟逢」——有緣與慈濟喜相逢。

2008年12月31日許豈逢與陳宥甄在慈濟關渡園區受證,成為證嚴上人的弟子──真正的「慈濟人」。[攝影者:徐璟宜翻拍]
「哇!哇……」在媬母家的嬰兒床裡,豈逢六個月大的小兒子發著高燒,哭得聲嘶力竭,四肢不停地扭動,一刻也沒有停過。看到了外婆和舅舅來看他,更是放聲大哭,他們想到小嬰 兒沒有親人的照顧,心裡很不捨。

在醫院裡的豈逢夫婦,想到無法照顧幼兒,心中痛苦萬分,夫妻時常相擁而泣;聽到外婆把嬰兒接回家後,他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放了下來。

◎一秒鐘夢碎了

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七歲的許豈逢,正是意氣風發、娶了美嬌娘,又生了可愛的小寶寶,正對未來懷抱著無限希望的時候……

「俊仔!俊仔!趕緊把我拉住!」當車門被打開時,頓時之間,豈逢整個人像洩了氣的皮球般,身體不由自主地往外傾斜,快要跌出車外,他慌張地呼叫小舅子協助。

當時,正值下班交通尖峰時刻,處處車水馬龍塞車嚴重,許多人歸心似箭的上班族紛紛湧上了馬路。一如往常,載著小舅子從公司下班,正準備去接太太陳宥甄一起回家。

豈逢每天開著車往返淡水、五股之間,沿途依山傍水,景色如詩如畫,夕陽為大地披上金黃色的大衣;在車上三個人總是有說有笑,述說著往日點滴,也談著未來願景。

這一天細雨霏霏,豈逢和往常一樣開著車,沿著關渡大橋往台北的方向行駛,行經大度路和中央北路交叉路口。當時天雨路滑,又逢下坡路段,綠燈剛亮,豈逢輕踩油門向前行駛,突然左側一輛大卡車逼近過來,情況危急下,他趕緊轉動方向盤讓車子朝右邊駛去;

不料右邊正出現一輛機車擦身而過,擔心撞倒騎士,在千鈞一髮之際,緊急再向左轉;車子在急速一右一左之間造成車子失控,以致撞到中央分隔島上,卡在分隔島上被對方車子右前側撞擊。

「砰!」的一聲巨響,對向迎面而來的一輛轎車,撞到了豈逢車子的右前方。車禍發生時,巨大的衝擊力道,將他整個人往上彈起,頭部撞到車頂後又再重重跌坐。雖然沒有外傷,卻全身無力地癱坐在車上,無法動彈。

「喔──喔──」救護車急促聲呼嘯而至,腦中一片空白的豈逢被抬上了救護車,垂掛在擔架旁軟趴趴的雙手,隨著車子行進像鐘擺一樣前後搖晃。

豈逢已經四肢癱瘓,請求護士幫忙,對方不耐地回答:「你不會自己舉喔!」他上氣接不了下氣,一字一字虛弱地央求護士:「我─就─是─舉─不─起─來,才─請─你─幫─忙─啊!」

他被送到醫院的急診室時,身體沒有流出一滴血,外表好端端的,醫生還是盡全力搶救。家屬陸續趕到,經醫生診斷後,對家屬發出豈逢的病危通知,豈逢的母親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小兒子,心焦急如焚地哭紅了雙眼;大哥、大嫂和二哥忐忑不安地緊急商量,如果豈逢走了,宥甄跟孩子的未來如何是好?

一直守候在病床邊的宥甄,更是一臉錯愕驚恐,由於加護病房爆滿,必須自行轉院。

◎燃起一線希望

第二天,折騰了六、七個小時的大手術,醫生細心地取下左邊部分髖骨組織,取代脊椎損壞處的骨頭,再用鐵片固定。手術後,得用鐵架支撐住脖子,防止移位,全身上下也都插滿管子,動彈不得,全身傷口疼痛得就像有千萬隻螞蟻攀爬似地,令他苦不堪言。

醫生安慰許豈逢說:「你的四肢可能會癱瘓,需要一輩子仰賴輪椅;你手部的功能勤做復健,可能有百分之七十的機會可以好起來!」

在一片悲痛聲中,醫生的這句話宛如撥雲見日,重新燃起一線希望。

豈逢不放棄希望,為了妻子、孩子,他必須比別人更努力的復健,因為他自己認為會好起來。他努力練習強化肌力、自我移位、穿衣褲、吃飯刷牙、敲尿……宥甄忙著學習插管導尿、翻身拍背、復健、訓練神經性膀胱……努力復健甚至超過醫師的復健進度。過程雖然極為艱辛,夫妻倆勇敢面對,克服困境。

經過不厭其煩地反覆練習,宥甄練就了輕巧熟練的照護技巧,除了照顧先生,還熱心地傳授給新進的病友,也成為實習醫師和新進護士們的「最佳典範」。

豈逢求好心切,整天不停地努力復健,甚至練得肌腱都發炎了。其中,訓練神經性膀胱的技巧難度最高,屢試屢敗。宥甄擔心如果尿液無法從先生的體內順利排出,健康很快就會亮起紅燈。

儘管有挫敗,但她不氣餒,一次又一次地嘗試,她側著頭貼近先生的身體,右手不停地拍打先生右腹部,以刺激膀胱的震動把尿液排出來。

有一天,她一如往常做著拍打的動作,突然微弱又細小的排尿聲,從豈逢的尿道傳了出來。

剎那,宥甄上前緊緊地摟著先生,興奮地附著他耳朵邊說邊哭泣:「這一刻終於讓我們等到了,這短暫的尿聲是多麼美妙啊!」這時,豈逢同樣淚眼交織:「阿may〈宥甄小名〉,妳太偉大了!我好心疼!」夫妻倆緊緊擁抱著。

◎考驗接二連三

車禍過了兩個月後的某天,宥甄覺得毫無胃口,不時想嘔吐,醫生診斷後證實她「懷孕」了。「天啊!要怎麼辦?要照顧臥床的先生和一歲多的兒子,現在又多了肚子裡的嬰兒,我……」宥甄孤單地走出醫院,難過地抱著頭,仰望無止盡的穹蒼,滿腹的無助與無力感一股腦全湧現,不由得放聲大哭……

宥甄的母親得知女兒懷孕的消息,擔心她承受不了沈重的壓力,苦勸她不要留下孩子。她徬徨無措、面臨兩難的抉擇,遲遲不知如何向先生啟口。

一個深夜裡,宥甄不停地往廁所跑,傳出嘔吐聲,她一臉倦容回到床邊,豈逢窩心地緊握著太太的手,雙眼泛著淚光對她說:「這可是上天特別賜給我們的禮物喔!把『孩子』生下來吧!」

「阿may,妳以後將會更辛苦喔!」聽到這句話,宥甄在心底說:「有您這句話貼心話,我再辛苦都值得……」淚水早已不聽使喚地滾滾而下。

先生的一席話,讓她放下連日來忐忑不安的心,也決心不再悲傷,要勇敢堅強地做先生的後盾。

多少個夜裡,兩人深情擁抱著,談著這個「家」的未來,規劃著孩子的教養問題……夫妻倆相互鼓勵打氣,彼此約定:「再苦的日子,兩人都得一起撐下去。」

為了恢復手臂的功能,醫生又為豈逢進行第二次的手術,原來沒有知覺的手臂開刀後終於可以活動了。豈逢喜極而泣地向太太報喜訊:「妳看!妳看!我的手臂健康了!」宥甄也高興得不停地點著頭:「太棒了!太棒了!」

雖然醫生盡全力幫豈逢挽回手臂功能,但因為第六至七節頸椎已經嚴重斷裂,兩隻手掌及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最後,醫生無奈地搖著頭告訴豈逢:「你會面臨四肢癱瘓的命運,可能要坐輪椅過一生……」

「不!不!我不要!我不要!」聽到這晴天霹靂的消息,豈逢聲嘶力竭,一遍又一遍地哭嚎著,任憑眼淚濕透了枕頭。這一刻,他徹底崩潰了!同樣淚眼婆娑的許媽媽哽咽地說:「未來要怎麼過下去?我的乖媳婦……」宥甄不知如何回答婆婆,只能無語問蒼天!

豈逢的大哥則不停地安慰媽媽:「您放心,以後我家孩子擁有什麼,弟弟的孩子就擁有什麼;大嫂擁有的,弟媳一定也有一份。」大哥看到么弟的一生即將葬送在癱瘓的墳墓裡,他責無旁貸一肩挑起當大哥的責任。

宥甄強忍淚水告訴自己:「雖然先生四肢癱瘓了,至少他還活著,頭腦清楚,還能說話,總比昏迷不醒的植物人還要幸福啊! 」

為了全心照顧先生,她向公司辦理留職停薪三個月和請育嬰假兩年。時常醫院家裡兩頭跑,彷彿轉個不停的陀螺。

豈逢則是每天無奈地仰望天花板,心頭一片茫然,不知道往後的路該如何走下去呢?

◎烏雲背後透曙光

住院期間,躺在病床上的他,每天與一位笑容可掬的陌生人〈許台珠〉互道請安:「阿彌陀佛!」豈逢也歡喜合掌,以「南無觀世音菩薩」回禮,後來才知道她是慈濟志工許台珠。

一回生,二回熟,經過多次的接觸,許台珠漸漸地瞭解豈逢的遭遇後,陸續送來《慈濟月刊》和《渡》的錄音帶,並介紹「慈濟世界」的廣播節目,還透露不久後,將為他們帶來生活物品。在他們身心受創、心情跌落谷底的時候,許台珠的出現,彷彿烏雲背後透露出一絲絲的曙光。

當許台珠離去後,豈逢搖著頭說:「天底下哪有那麼好的事情?那麼好心的人?有可能嗎?」無法置信地帶著些許的懷疑。

半個月後,慈濟志工來拜訪時,真的送來奶粉、尿布和慰問金。夫妻倆不約而同地流下感動的淚水,想不到世界上真有這麼一群好心人。

從一九九七年起,他們成為慈濟的「照顧戶」,志工們也悄悄地走進這孤苦的生命中。從此,這家人成了「慈濟世界」廣播節目的忠實聽眾,也是《慈濟月刊》的忠實讀者。有了上人法語的滋潤,豈逢時時滿心歡喜。

面對生活的重擔,原本已經辦理停職兩年的宥甄,決定復職上班。她每天挺著大肚子辛苦來回奔波於泰山、天母兩地,一肩挑起這個「家」。

豈逢夫婦原本與母親住在泰山,在生產前,宥甄先把先生接回淡水的娘家照顧〈就近醫院〉;一年後,宥甄要復職,再由淡水搬回泰山,離工作地點較近。

為了照顧豈逢,全家總動員輪流排班,大姊更是特地搬回來住。如果遇到弟弟拉肚子時,屎尿沾滿床墊、衣服,更是一項大考驗,還要翻身、拍背、餵食……每次要回醫院門診時,二哥得背著六十多公斤的豈逢,從二樓踏著一個階梯又一個階梯吃力地往樓下走,再將他抱上車,已經是汗流浹背。

這些辛苦的工作不曾間斷,但家人都不以為苦,因為大家共同的心願,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奇蹟出現。

◎急病亂投醫

女兒家瑄出生不久,豈逢又動了一次增強手掌功能的手術,希望能運用自如,短短的一年內,連續折騰了三次的大手術,身心受盡折磨。只要想到自己的世界僅剩一個天花板的大小,悲極無言的心情,彷彿走到了世界末日……

「我一個人倒了,不能讓全家人都倒下來,我得趕快好起來!」當一個人獨處時,豈逢會不斷自我勉勵,也想趁著自己還年輕,多一次治療的機會,或許就多了一個好起來的希望。

多少個漫漫長夜,宥甄孤獨無助地仰望蒼天,心想:「難道枕邊人從此癱瘓了嗎?」因為不甘心,於是她和家人帶著豈逢四處求神問卜,求醫做推拿、脊椎復健……不管路途多遙遠,都包車前往,一帖草藥價格再貴也不手軟,他們不放棄任何希望。

不久,龐大的醫療費拖垮了這個家,不但賣掉車子和房子,因為四處求醫,積蓄花用殆盡,看遍名醫病情毫無起色,豈逢萎縮變形的雙手,以及無法行動的雙腳,他很清楚再也無法站立起來了,終日勞累奔波的太太對他不離不棄,讓他既心疼又愧疚。

無力與無奈的情緒不斷襲上心頭,夫妻倆面對茫然人生,卻想不出跳脫困境的辦法,常常只能抱頭痛哭,就在此時,豈逢心中悄悄地萌起了自殺的念頭。

◎正向的思維

隨著豈逢的出院,慈濟人的關懷從醫院、淡水和泰山之間來回接棒。一九九八年六月,為了讓豈逢早日走出陰霾,志工林建成邀請口足畫家謝坤山前往豈逢家裡,分享他十六歲時因誤觸高壓電,從此失去了一個眼睛、一隻腳和兩隻手的悲慘遭遇;並以自己永不放棄希望,勇於接受生命挫折與命運挑戰的艱辛歷程,為豈逢加油打氣。

「不是你最苦,還有人比你更苦!」謝坤山給豈逢滿滿的鼓勵:「你要熱愛生命、不能喪志、更不能向逆境低頭;只要有心、有毅力,任何事都不困難。」

謝坤山的一席話,激勵了生命正跌落谷底的豈逢,猶如為他打了一針強心劑;而謝坤山的樂觀開朗、歡喜面對的生命態度,帶給他莫大的信心與鼓舞。

有一天,他正在沈思時,聽到從大愛電視台傳來證嚴上人的話語:「要看到自己所擁有的,不要看到自己所失去的」、「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這幾句話似乎是專門對他的勉勵,希望他打開心門,迎向陽光。

他才猛然想起,自己還有一顆清楚的頭腦,或許可以從事與電腦相關的工作呢!

於是,他買書自學,用左手肘撐起上半身,用萎縮的右手翻掌後,使用指頭突起的關節敲鍵盤,一字又一字地敲打著。學會使用電腦之後,接了些簡單的文書打字工作,有時工作時間長,手肘都磨破了皮,他仍然堅持要忙完工作才休息。

在一次回診時,有病友介紹「居家職訓網路線上教學」的網路數位學習課程,有這麼方便的學習方法,豈逢當然不能錯過。經過多次搜尋,終於找到了周二銘博士所主持的「圓夢學園」的線上教學網站,透過網路上課、視訊連線,學員可以在線上相互討論。

經過一段時間後,豈逢順利完成了相關的專業訓練,「畢業典禮」是透過大螢幕和家中的視訊連線舉行,讓每位學員有如親臨現場般,這也是台灣首開先例的創舉。

◎人助 自助 助人

二○○五年,豈逢加入「飛鷹人居家就業服務團隊」,他以「樂學鷹」自稱,意思是快樂學習,像老鷹般展翅飛翔。

他在專業技術上不斷力求突破,一邊架設網站、設計網頁,一邊參與團隊的「無礙E網」,免費為身障朋友電腦教學,對初學又不懂英文者更是貼心,自創教學法:「G」是戴安全帽、「J」是一枝柺杖、「Y」是一枝叉子……每一項他都耐心講解,有無數的學生受益,也間接實現他一心想回饋社會的願望。

冬天的淡水,冷風颼颼,寒風刺骨。「叮噹!叮噹!」宥甄開門迎客:「怎麼那麼巧,我們昨晚才想念您們呢!」躺在床上的豈逢從客廳傳來熱鬧的喧嘩聲,聽出熟悉的聲音,等不及地大聲嚷著:「阿彌陀佛!這麼冷!您們怎麼來了?」

這時,手裡提著暖爐的慈濟志工邱文良貼心地回答:「就是冷!才給你送暖爐來,這樣洗澡就不怕冷了!」

豈逢夫婦看著暖爐,不停地拭淚:「慈濟人真好!就好像自己的父母、朋友一樣,送來了物資,也送來了溫暖……」

這些年來,慈濟人是他心中的大菩薩,不論心靈或物資上的困難,邱文良、陳玉節夫妻倆都全力
協助。他們是當年豈逢夫妻從淡水搬回泰山老家時,因地緣之便認識的慈濟人。

「師姑、師伯!抱抱!抱抱!」每當邱文良夫婦來探訪時,兩個幼小的孩子立刻撲過身來,摟著撒嬌,就好像見到自己的爺爺奶奶一般高興!

「天氣變冷嘍!要注意保暖喔!」、「颱風要來了,門窗要關好喔!」許家的電話總是傳遞著來自邱文良夫婦滿滿的溫馨情誼。

後來邱文良提議:「豈逢,你想做個手心向下的人嗎?」「可能嗎?我還是個感恩戶呢!」豈逢滿臉疑惑。邱文良點點頭說:「只要有心就不難。」

從此,豈逢便從受助金中拿出一百元來捐善款,成為慈濟會員。後來,隨著宥甄的復職,豈逢也接了文書打字的工作後,經濟漸趨穩定,每月捐出的善款增加為五百元,而且婉拒了慈濟的救助,希望將這筆錢,轉捐給比他更有需要的人度過難關。

求好心切的豈逢,為了完成客戶的網頁設計工作,經常忙到三更半夜,宥甄擔心他的健康,頻頻催促他早點休息,竟惹來豈逢一肚子氣「我是在工作賺錢耶!又不是做壞事,好啦!別再催啦!」他滿臉不耐煩,不自覺地高分貝向太太發飆。

這時,她腦海裡馬上想起邱文良夫婦,只要一通電話,很快地和事佬便出現了。兩人宛如是家中的長者般,適時地給予規勸、叮嚀。

「我的阿may好偉大,她是一位『女超人』!」豈逢向來訪的慈濟志工彭德福讚美妻子的好。站在身旁的宥甄,輕聲回答:「他很輕!一點都不重!」一個五十公斤的太太每天要背著六十幾公斤的先生,來回浴室和床鋪間,十幾年來如一日,從來不曾抱怨過。

見到來訪的邱文良,豈逢迫不及待地坐在新買的直立輪椅上,示範著藉機器的力量撐起自己的身子,眉毛上揚嘴角帶著微笑說:「您看!我可以站起來了!」

五年後,女兒〈家瑄〉要讀國小了,為了課後就近照顧和就醫的方便,他們又再度搬回淡水碼頭附近的娘家居住。

◎圓夢的幸福

有了豈逢幫忙賺錢,家中的經濟慢慢有了改善,為了讓妻兒有個安定的家,他們決定將租金拿來付貸款買一間備有電梯的中古屋,能方便輪椅進出。二○○五年七月二十九日,慈濟志工歡歡喜喜協助許家搬新家。陳玉節親手蒸「發糕」賀喜,有人忙著布置,有人忙著搓湯圓,「恭喜!恭喜!」的祝賀聲縈繞滿堂,新家洋溢著一片喜氣。

豈逢喜孜孜地告訴大家:「我是最有福報的人,我打開大愛電視台,上人每天都到我家來,親自為我開示,上人好疼愛我喔!」他期待有一天,能見到日夜思念的師父。

第二年,豈逢夫婦在慈濟關渡園區,終於如願地見到了證嚴上人,當時豈逢正想起身向上人下跪頂禮時,上人慈悲地走到身旁,輕輕拍他的肩膀,溫言慈示:「你坐著輪椅就好,不用跪下來頂禮,你要好好感恩你家的師姊喔!」感動的淚水撲溯溯地流個不停。

豈逢頻頻點頭,默默發下大願:「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做師父的弟子,我要做慈濟。」

這對恩愛夫妻克服萬難,陪著孩子參加慈濟在關渡園區舉辦的「親子成長班」和「慈少班」,深入慈濟人文,認識慈濟世界。同一年,在夫妻倆共同努力下,終於領了見習勸募本,開始加入「慈濟募後見習委員」的培訓。

半身癱瘓的豈逢,總是比別人早一個半小時起床,打理好自己,準時參與慈濟活動。在安養中心參與訪視時,他看到昔日自己的縮影。一位脊椎髓傷者,獨自矇在被窩裡,尿袋裡的尿已經滿了,無法自理,正陷入痛苦中。他覺得自己很幸福,有家人的照顧和慈濟人的關懷。

豈逢到環保站做環保,雖然做的不多,他要把握機會以殘障身軀用心付出,現身說法,帶動美善循環。

在夜幕低垂,人來攘往的淡水捷運站,一群藍天白雲正為川緬風災募心募款。豈逢沒有缺席,他坐著輪椅,用萎縮彎曲的雙手,捧著勸募箱,向每位捐款人點頭道「感恩」,對方回答「謝謝!」他用專注的眼神凝視對方,期待四目交會的剎那,把心中愛與善的那份喜悅相互傳遞,灑播人間。

勸募箱愈來愈重了,手也麻痺了,勸募箱箱壓到了大腿上,他絲毫不敢放開,想著裡面裝滿全球慈濟人的大愛。回到家後,豈逢發現腿上淤清了一大塊,他輕輕搓揉,心想能為災民盡點心力,一切都值得。

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回到花蓮尋根,豈逢上台激動地分享:「上人,弟子回來了!」兩行淚水終於潰提了,日夜思念中的上人就坐在身旁,這不是一場夢。他以身示法「有願就有力,有心就不難。」豈逢真的做到了!

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許豈逢、陳宥甄同修接受上人受證,慈誠、委員號是28853,上人分別賜予「濟逢」、「慈忻」法號,他們如願成為「慈濟人」,也圓夢當證嚴上人的「弟子」。

「您要好好照顧身體,繼續努力做慈濟。」上人輕拍著豈逢的後背,殷切送上叮嚀與祝福。這兩句話將永遠烙印在他心中,成為人生旅途中的座右銘。

「上人救了我的生命,慈濟救了我們全家;現在我成為『慈濟人』,我也要用上人的法打開苦難者的心門,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豈逢臉上掛滿燦爛笑容,和募後、會員分享生命樂章。

走進了慈濟大家庭,豈逢的世界不再像天花板那麼狹小了,無論是躺著或是坐輪椅,他要用心做上人的好弟子,感恩上人賜予的法號「濟逢」—─有緣與慈濟喜相逢。他發願要接引更多有緣人和他一樣與慈濟喜相逢,見證他殘而不缺的生命……
圖左 : 2009年4月18日許豈逢參加慈濟關渡園區出坡,巧遇十四年前介紹他認識慈濟的許台珠師姊。[攝影者:徐璟宜翻拍]
圖右 : 許豈逢用萎縮的手專注地敲電腦鍵盤,完成自己所承接的工作。[攝影者:徐璟宜翻拍]
圖左 : 1998年2月17日許豈逢車禍後四肢癱瘓,口足畫家謝坤山鼓勵豈逢要看到自己所擁有的,不要看到自己所失去的。[攝影者:徐璟宜翻拍]
圖右 : 1980年冬天,許豈逢在軍中擔任下士副班長的帥氣模樣。[攝影者:徐璟宜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