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希望引航課程 正視校園霸凌

希望引航課程 正視校園霸凌

E-mail 列印
隨著工商業的發達,現代的父母親普遍認為「愛 ,就是給你最好的!」而少子化的社會現象,讓許多青少年的孩子們,缺乏對人的尊重與正確的溝通,發生許多偏差的行為。其中 「霸凌事件」發展成校園中的普遍現象,讓為人父母者不免憂心忡忡。

◎自愛愛人

何謂霸凌?意指霸凌者(一個或一群人)對被霸凌者長時間進行重複的負面行為。 教聯會陳芳蘭老師,言簡意賅的為霸凌事件下了一個註解。

「霸凌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扭曲,也會造成課業成就低落、人際疏離;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產生報復性攻擊行為,使受害人轉而霸凌他人,以暴制暴,成群結黨漸入歧 途。」芳蘭老師憂心的說。在學校她極力推廣靜思語教學,讓孩子從小培養一分對人「感恩、尊重、愛」的情懷。在未來成長的過程中,懂得愛人與自愛。

◎選擇原諒 走出哀傷

何雋惠老師則從「原諒教育、懺悔教育」切入,如何從放下與原諒,讓受害者走出受傷的陰影。雋惠老師舉出張美瑛老師及家榮的故事,讓與會的學員了解:「學會放下與原諒,讓自 己走出陰影;對加害者而言,愛比懲罰,讓人更容易從內心反省與改過。」

美瑛老師願意選擇用寬恕和原諒,化解與加害人的一段惡緣,更用先生捨身示現,提醒自己要更精進於教育工作。美瑛老師因為選擇原諒,走出傷痛,讓她生命散發出動人的光彩。

雋惠老師說:「兩則原諒的故事,讓受害者往後的人生,不必活在怨恨與報復中,而加害人也能從內心真正的懺悔。愛的循環,就是從真誠的心中散播與漫延。」

「看到美瑛老師的故事,我要學她選擇原諒。如果還繼續活在前夫外遇的怨恨中,對我的孩子的人格發展也是負面的教育。」王阿滿女士流著眼淚,分享她的心路歷程。

◎防範霸凌 三方配合

就讀江翠國中二年級的蔡鎮吉說:「霸凌,都是從開始的好玩,然後演變而成的。要防範,就是要有勇氣,讓父母及學校知道,不然都會愈來愈嚴重。」

張雅萍小姐,本身從事美語教學。在課堂上,她會注意學生的反常現象與言行,一發現就會立即輔導。她說:「防霸凌,一定要從家庭、學校、與社會教育三管齊下,但是父母的態度 是最重要的關鍵。」

上人說:「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師是學生的樣。」父母要教導孩子懂得尊重別人,也要有法治的觀念,孩子若被霸凌時,先關切孩子的身心狀況,給予安全感和情感支持,讓孩子知道 求助是勇敢而負責的表現,切忌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

圖左 : 希望引航課程 正視校園霸凌[攝影者:林德旺]
圖右 : 張雅萍小姐她說:「防霸凌,一定要從家庭、學校、與社會教育三管齊下[攝影者:林德旺]

圖左 : 近四百二十位家長與會,大家共同關心,隨時會發生在孩子身邊的「社會事件」。[攝影者:林德旺]
圖右 : 何雋惠老師談:「原諒教育、懺悔教育」的重要性[攝影者:林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