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少圓緣 孩子成長父母感恩

慈少圓緣 孩子成長父母感恩

E-mail 列印
今日(6/19)是慈濟三重志業園區第十一屆初階暨第十屆進階慈少成長班圓緣;學長、姊與學弟、妹齊聚講經堂象徵傳承與成長,由於是圓緣日因此不少家長陪同參加,有些家長 是第一次來慈濟園區,本次參與人數學員及家長共有三百六十五人。

◎親子修愛的學分

本次的主題分為子女及父母的部份,讓學子瞭解行善行孝不能等,同時另一方面,讓父母瞭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及對子女愛的詮釋,在陳秀娟老師的分享中提到,親子關係常因為「無 明」傷害了彼此,而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父母的責任及價值觀影響子女甚鉅;然而每位孩子「花開」的時間不同,不應該比較,需要用愛關懷。

什麼樣的人最孝順父母?就是不讓父母操心,讓父母能以孩子為榮,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現在的年輕人「我」太大了,甚至還有孩子會對父母說:「你怎麼可以不尊重我!為什麼 你不尊重父母,反而說父母不尊重你?這不都是天地顛倒嗎?」上人說:「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若能潔身自愛,不讓父母擔心,就是報親恩;懂得付出造福,回饋雙親,就是感 謝父母恩,也是感謝眾生恩。」

◎放心孩子交給慈濟

「第一次擦我的手,感覺長大了。」葉承泰先生說出內心的感動,脾氣好的葉爸爸向來對孩子不隨便發脾氣,認為孩子資質不同必須因材施教來鼓勵孩子,葉爸爸慈愛的眼神望著秉鋐 說:「秉鋐是老么的關係,受到全部人的愛,覺得大家應該讓他。」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人際關係改善與同學互動較好,同時也教育他媽媽,「保特瓶需洗淨才回收的觀念。」現在 的秉鋐也會幫忙做家事了。

葉媽媽侯淳臻女士:「功課重要但人際關係更重要,這裡讓我們很放心把小孩交到這裡,阿媽每次看到秉鋐穿慈少制服都很高興,孫子長大了;等孩子大一點我也要撥時間付出。」

◎友愛手足也是孝順

「媽!原來姊、弟和好也是孝順。」這句由黃婉寧口中說出的話,讓婉寧的爸爸黃敏南先生表情震撼不已,向來活潑的她在青春期難免情緒不定,愛女心切之下透過同事介紹,讓婉寧 參加慈少,黃爸爸說:「自從來到慈濟,孩子的觀念改變很多,更懂得分享,對事情也看的更細微。」

接著又說:「婉寧是我們生命中的菩薩,帶她的過程中有酸甜苦辣,而我們也因為她而成長;我非常感動她第一次跪在我面前為我們擦手,對於慈濟很感恩也很敬佩,對社會的貢獻、 良善面很有信心。」受到全家支持,婉寧也將接續進階課程,而將來弟弟也要進入慈濟家庭。

雙腳小兒麻痺的陳京是美善隊李佳樺的媽媽,豁達的人生觀讓她懂得知足感恩。說起女兒她笑的很燦爛:「佳樺是個很乖巧的女孩,從八歲剛始就會煮飯幫忙料理家務,她對烹飪很有 興趣,所以現在唸餐飲科。她也很體貼細心,回家看到我在趕工作,她就知道我沒吃飯,趕快煮一碗麵給我吃。上成長課後,她最大的改變就是比較主動,比較有自信。」回來後,她 會主動擁抱我,跟我分享說:「今天我們去療養院打掃,那些老人家沒自己人照顧好可憐!以後我一定好好努力賺錢,將來可以幫助他們。」

這是一場充滿感恩與感動的盛宴,藉由子女為父母擦手的儀式,讓子女體會行孝要即時,讓不少父母感動到頻頻拭淚。.

圖左 : 陳京是美善隊李佳樺的媽媽,她說:「上成長課後,佳樺最大的改變就是比較主動,比較有自信。」[攝影者:盧健行]
圖右 : 葉承泰先生(右一)說出內心的感動,「秉鋐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人際關係改善與同學互動較好。」[攝影者:盧健行]

圖左 : 「媽!原來姊、弟和好也是孝順。」這句由黃婉寧口中說出的話,讓婉寧的爸爸黃敏南先生震撼不已,黃爸爸說:「自從來到慈濟,孩子的觀念改變很多,更懂得分享,對事情也看的更細微。」[攝影者:盧健行]
圖右 : 陳秀娟老師分享,親子關係常因為「無明」傷害了彼此,每位孩子「花開」的時間不同,不應該比較,需要用愛關懷。[攝影者:盧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