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懺悔「貪欲」蒙心 入經藏滌心垢

懺悔「貪欲」蒙心 入經藏滌心垢

E-mail 列印
◎追隨上人的心 不曾間斷

從事醫療工作已經二十幾年的資深委員楊藝如,感恩自己因為職場的關係,天天都在醫院的大道場修行,更能體會人生的無常。把握這次慈濟經藏演繹的好因緣,讓她提早圓滿捐榮董 的願望。

早在1990年就接觸慈濟,與慈濟結下不解之緣,當時年僅二十餘歲的楊藝如非常投入,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將一本一百戶的功德簿募滿,隔年就募滿兩本功德簿,還接引了五、六 位幕後,包含自己的公公婆婆都已受證慈誠委員,公公還發心圓了慈濟榮董。

當時台灣經濟正蓬勃發展,出國觀光的人很多,藝如聽上人說:「最美的風光都在心地。」又說:「如果將台灣每年出國觀光的費用拿來救人,可以救全世界很多的人。」所以藝如到 現在連護照都沒辦,同事們相邀出國,她都說沒興趣。

1991年底受證的楊藝如,心中發了大願:「希望我們家每個人,都是慈濟人;每個人都是慈濟榮董,生生世世跟隨上人。」婚後,藝如先報父母恩,幫爸爸圓了榮董。她從接觸慈 濟便開始茹素至今,而婚後家裡師兄也跟著茹素,藝如家中兩位小菩薩更是在媽媽腹中就開始素食了。

◎ 找回初發心 願隨入經藏「緣」滿

剛接觸慈濟時,受到上人「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給自足,不接受供養的修行法門所感動,心中非常嚮往追隨上人,想到精舍出家,甚至一直到今天,生活作息都與精舍一樣,每天 早上三點多起床拜經作早課。然而住在南投鄉下的父母,擔心唯一的女兒出家後就不再回來了,遂加緊安排與男友結婚,將她牢牢套住。也因此她和一般人一樣,過著上班、下班、結 婚理家、相夫教子……的生活,婚後仍很積極參與慈濟活動。後來因搬家、組隊落實社區及孩子的出世需要照顧的種種因素,才漸漸減少參加慈濟的活動。

直到2009年中秋節前後,因為組內師姊的用愛陪伴、邀約再度進入慈濟大家庭,找回當初的初發心,心中滿是感嘆及感恩,再度出發,更積極地珍惜做慈濟的因緣。

適逢此次【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的殊勝因緣,楊藝如感受到上人所說,這次日本311地震是複合式的災難,水懺法會是『複合式』的一帖妙方,要好好把握 這一大事因緣:入經藏、除習氣、滌心垢、大齋戒、大懺悔。

當然還不忘自己再出發的心願。雖然家庭小康,仍有房貸的壓力,卻把在歲末祝福所發的三個願望(一還房貸、二裝潢房屋、三捐榮董)做了調整,將第三個願「捐榮董」,不假思索 的調整成第一個願望。家中的師兄為了圓滿她的願,努力工作賺錢,目前雖然無法參加見習培訓,卻全力支持藝如的決定,更是她精神的最大依靠。藝如斬釘截鐵的說:「師兄從一開 始就很護持,他一定會進來這個大家庭的!」

◎「業」門開 貪念啟

婚後,曾經因為與師兄的作息不同而萌生離婚之念,藝如懺悔不珍惜這段累世的因緣,「歡喜受打八折,不甘願還加利息。」她與師兄相約這輩子圓了這段緣,下輩子要成為親近的法 親。藝如說:「希望這輩子能多與眾生結好緣,因為修行不只是獨善其身而已。」

2005年,師兄的生意失敗,將住屋拿去抵押貸款,頓時家中經濟陷入黑暗,也幾度與婆家及師兄有分歧的意見,無明四起,婚姻又再度受到考驗。

去年,無意間幫一位朋友的忙,朋友為了感謝藝如,曾經幾度包紅包表心意,藝如每次都毅然決然地將紅包以朋友的名義捐出去幫他植福,後來這位朋友改以告知投資股票,來表達報 恩之意。

當時,藝如為了想把房貸還完,果真投入股票買賣,短期間內真的賺進貸款一半的錢。此時,「業」門開、貪念啟,拿著房子、保單再去貸款,想要一次賺進貸款的錢還清負債;孰 料,遇上311日本大地震,本來賺好幾倍的錢,卻一直掉一直掉……,當下煩惱到寢食難安,直到聽到上人開示:「您若贏人家,是佔人家便宜;您若輸人家,是讓人家佔您的便 宜……」當下頓悟,上人字字句句猶如是針對她說的話,讓她大澈大悟,發自內心深深的懺悔,不該啟「貪欲」之心。

經歷這件事情之後,每當唱誦法譬如水偈誦時,對「人生恰似一場戲,戲的劇碼叫貪欲,貪如深海萬丈谿,欲壑難填苦來襲」感觸特別的深,雖然過去的人生白忙了一場,卻也從中賺 到了智慧。凡夫心常蒙無明,藝如感恩有上人的法水,洗滌自己的心垢,得以修正自己的思緒與行為,更加堅定發願:「生生世世緊緊追隨上人,希望有緣當上人身邊的『出家』弟 子。」.

圖左 : 即使在前往板橋園區練習途中,楊藝如(圖左)與簡寶苡(圖右)不斷切磋練習。[攝影者:黃秝淇]
圖右 : 楊藝如師姊把握因緣參加經藏演繹,還圓滿榮董夢。 [攝影者:黃秝淇]

圖左 : 楊藝如師姊說這份分享資料是全家人的用心,感恩家人成就自己。[攝影者:黃惠玲]
圖右 : 楊藝如(圖前二)把握每次練習彩排的機會,用心演練。[攝影者:王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