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髓緣不滅 造血幹細胞捐贈研習

髓緣不滅 造血幹細胞捐贈研習

E-mail 列印
6月18日,「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與北區「慈濟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在蘆洲靜思堂舉辦「2011年慈濟造血幹細胞捐贈」研習,共有八百二十三位志工參加。「慈濟骨髓關懷小 組」總幹事陳乃裕希望「關懷小組」未來努力達到「兩質提升、三者接引」的目標。

◎慈悲入骨 髓愛國際

課程內容有「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志工分享骨髓捐贈宣導的實務經驗,以及社區關懷和院區關懷的重點;另有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王佐輔解說造血幹細胞的來源、應用,和捐贈的 條件、流程等;宗教處同仁林小婷也釋疑骨髓捐贈在網路上錯誤的流言蜚語。

「慈濟骨髓關懷小組」總幹事陳乃裕說明了慈濟骨髓資料庫的緣起和歷程。「慈濟基金會台灣地區骨髓捐贈資料中心」自1993年成立至今十八年來,志願捐髓累積共計三十四萬一 千二百一十八人,尋求配對病患二萬五千四百一十九人,骨髓與周邊血移植二十八個國共二千四百八十四例;臍帶血移植九國共五十六例。

「扎一針,兩份情」,慈濟骨髓資料庫不但跟全世界接軌,達成搶救無數生命的艱辛任務,也適時將台灣的大愛傳出去。證嚴法師比喻這是大愛不分國界的「清水之愛」,看到生命重 生的喜悅,的確令人感動!

◎陪伴關懷 與生命對話

承擔「骨髓捐贈關懷小組」逾十年的志工孫金英十分熱衷這份使命;她也坦承扮演關懷小組的角色,背負的責任重大,壓力也很大。在勸髓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她說:「我們可 以勸說,但是不能勉強,我們必須尊重人家……」但是當配對成功的一方不願意捐贈時,孫金英的內心也會向蒼天吶喊:「當初都願意驗血建檔了,你的出發點不是就是要救人嗎?那 你為什麼現在不要來救人呢?因為只有你可以,我不能代替,為何你不去呢?」

孫金英說起勸髓的過程,邊說邊哭紅了雙眼,她哭!除了擔心病患的生命外,也質疑是否因為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足,而使勸髓失敗!所以她要用心汲取更多有關骨髓的專業知識;每每 遇到要出門勸髓時,她總是雙手合十向上人法像祈願:「我今天要去拜訪捐贈者,希望上人給我力量……」

「我願意做到老,做到我不能做,我要用心投入,希望捐贈者也都能加入關懷小組,把關懷小組帶起來。」孫金英承擔關懷小組十幾年來,有喜悅、有悲傷,也看到生命的堅毅和脆 弱!她發願全力以赴,為搶救生命而努力不懈。

◎髓緣不滅 救人最樂

今日有三位捐髓者現身說法,當他們接到關懷小組通知配對成功後,都毫不考慮的願意配合周邊血幹細胞捐贈;更有兩位捐贈者因此加入「骨髓捐贈關懷小組」的行列。

於2010年捐贈周邊血幹細胞的賴先生表示,「救人」不需要考慮,關懷小組也詳細地解說,一切都沒問題,而且捐贈後正常上班,他愉悅地說:「救人是一件令我快樂的事情。」

相同的年僅二十八歲的王先生,在2000年即驗血建檔了,他早已忘了這件事,沒想到在2009年配對成功!雖然這期間搬家數次,關懷小組還是找到他了。曾在寄養家庭長大的 王先生,也很高興有機會幫助別人。

「我是一個平凡人,卻能做一件不平凡的事。」五十歲的段女士從沒想到她能救人一命!「原以為是詐騙集團,我還找鄰居來做伴,還好師姊有穿制服……」段女士不好意思的笑著, 於2009年捐贈周邊血幹細胞後,她覺得人生更有意義、生活更快樂了。

◎加強宣導捐髓 搶救生命

來自澎湖的學員蔡貞惠提到,她的父親在1992年患有造血機能異常,那時曾想如果兒子可以骨髓配對成功,就有機會救父親了!但當時尚不清楚骨髓捐贈的正確觀念,連當醫生的 先生都反對!直到幾年前,先生在慈濟醫院台北分院住院時,蔡貞惠接觸到骨髓捐贈的宣導活動,回到澎湖後,於是投入「骨髓捐贈關懷小組」。這次來自澎湖的學員共有八人,大家 都有滿滿的收穫,希望能在民風保守的澎湖,宣導「捐髓救人,無傷己身」的正確觀念。

總幹事陳乃裕希望「關懷小組」未來努力的目標是「兩質提升、三者接引」,那就是提升參加驗血民眾的健康質和堅定的捐髓意願,因為那是對生命做承諾;「三者接引」則是接引慈 悲心已開的捐贈者,和受贈者與家屬、及配合的醫療團隊。因在捐髓過程中,他們已有許多生命的體悟,將是骨髓推動的最佳人選,更希望人人都能尊重生命、體悟生命,進而搶救生 命。.

圖左 : 「慈濟骨髓關懷小組」總幹事陳乃裕說明了慈濟骨髓資料庫的緣起和歷程。[攝影者:楊桂玟]
圖右 : 「慈濟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志工孫金英,經驗分享承擔社區關懷小組志工的工作重點。[攝影者:廖佳田]

圖左 : 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王佐輔解說造血幹細胞的來源、應用,和捐贈的條件、流程等。[攝影者:廖佳田]
圖右 : 來自澎湖的八位學員希望能在民風保守的澎湖,宣導「捐髓救人,無傷己身」的正確觀念。[攝影者:廖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