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退休不退「修」 樂於製作浴佛地標

退休不退「修」 樂於製作浴佛地標

E-mail 列印
今年四月,已從工廠退休的慈濟志工蘇英斌,依然出席製作中正紀念堂浴佛地標,並邀約志工下班後幫忙趕製。今年因參與浴佛的人數大幅增加,相對增加地標的需求量,預計將製作四套共九萬片地標。供應各社區彩排、中正紀念堂總彩排和5月9日當天使用的數量。

今年(2010年)四月,已從工廠退休的蘇英斌(右一),依然前來製作地標,邀約志工下班後來幫忙。[攝影者:賴祥明]
每年在中正紀念堂舉行的浴佛典禮,參與志工和會眾滿懷虔誠的祝禱,踏著整齊的步伐和莊嚴的隊形,一一步向「宇宙大覺者」佛像,回歸清淨心,令人印象深刻!這都要歸功於貼在 地上的地標,發揮了定位引導的重大功能,成就如此井然有序又有道氣的萬人浴佛。

而這些地標的來源,是一家科技公司捐出的膠帶,再由約六位志工利用下班時間,在一家工廠的機器裁切而成。今年四月,已從這家工廠退休的慈濟志工蘇英斌,依然出席製作地標, 邀約志工下班後來幫忙製作。

◎再利用 回收膠帶

慈濟志工詹龍禎提到,當初接到浴佛需要地標物品的任務時,便到處尋找黏性強,貼起來沒有殘膠,又能經得起雨淋日曬的膠帶。透過人文真善美志工尋求,得到一家科技公司的課長 協助,每年初即開始收集產製過程中的NG膠帶,到浴佛節前,開始製作浴佛所需的地標。

詹龍禎回想第一年(2007年)為浴佛製作地標時,開始的前兩天是志工一片片切割,手工裁切的大小不容易達成一致。經過志工蘇英斌和他的姪子,也就是副廠長劉俊良協助,使 用他們所服務公司的工廠機器來裁切。於是從中正紀念堂第一年舉辦浴佛開始,就在工廠內製作地標。

劉俊良當時得知為了製作浴佛地標,志工使用人工的方式,一張張裁切很費時又尺寸不一。於是,徵得老闆也是慈濟榮董陳世榮的支持,運用公司的機器進行裁切,節省志工的時間和 人力。結束工廠一天的運作後,邀集志工一起來製作,今年已是第四年了。

「利用下班時間做,累不累?」

「不累!」劉俊良說,有地標的指引,參與大眾很快找到定位安住,隨著有如法會的典禮進行,清淨己心齊發願,這也是幫助別人的善行。

◎身退休 心不退「修」

今年(2010年)因為增加兩廳院的場地,參與浴佛的人數大幅增加,相對地標的需求量也會增加,預計將製作四套共九萬片地標,供應各社區彩排、中正紀念堂總彩排和5月9日 當天使用的數量。

為了方便機器裁切,劉俊良必須進行前置作業,將零碎的膠帶黏接成捲,增加裁切的效率。他蹲在地上反覆著相同的動作,將膠帶拼接起來,以便機器作業。前年(2008年),浴 佛節的前一天下大雨,已貼好的地標被大雨沖掉,劉俊良接到叔叔蘇英斌的電話,立刻從中和趕到位於新莊的工廠,做到隔天凌晨一點多,趕製完成六千多張地標,圓滿當天的典禮。

今年(2010年)四月,已從工廠退休的蘇英斌依然出席製作地標,邀約志工下班後來幫忙。大家圍坐一起,從裁好大小的地標中,淘汰不適用的,再以一百片為單位捆綁起來。雖 然是簡單的動作,仍然需要眾人協力,做好品管才能完成。

同在工廠上班的志工劉素霞說,她請劉俊良不要設定機器的裁切數量,繼續讓機器運轉,可以加快裁切的速度,增加效率。想到做地標可以跟萬人結緣,心中那份歡喜心,早已盈滿在 每一個因緣。

目前地標完成了五萬多片,距離九萬片的目標,志工還要繼續努力!小小的一張地標,接下來要在上面手寫號碼,黏貼正確位置,需要更多人力用心投入,地標製作才算完成,發揮定 位引導的重大功能,成為他人的提燈照路人。

圖左 : 第一年(2007年)為中正紀念堂浴佛製作地標時,開始的前兩天是志工一片片切割,手工裁切的大小不容易達成一致。[攝影者:蘇英斌]
圖右 : 劉俊良將零碎的膠帶黏接成捲,增加裁切的效率,他必須先進行前置作業,蹲在地上反覆著相同的動作,將膠帶拼接起來。[攝影者:賴祥明]

圖左 : 劉俊良仔細地設定機器要裁切的尺寸,才能裁出大小一致的地標。[攝影者:賴祥明]
圖右 : 地標組志工詹龍禎(站立者)特地前來關懷地標製作的進度,並向志工感恩。[攝影者:賴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