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選讀慈校最正確 完全教育重人文

選讀慈校最正確 完全教育重人文

E-mail 列印
中正和氣培訓課,七月十日於師大禮居展開,本次培訓課以「慈濟人文教育」為主題,內容包括:林朝富(濟渲)師兄與家人故事,講師李美金(慮評)老師介紹慈濟教育人文,從托 兒所、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的完全教育,精進手冊導讀,及大懺悔文導讀介紹等課程。

◎ 自渡渡人

「渡別人容易,渡自己人還真的是難,但有心就不難。」林朝富這麼說。家裡兄弟,有三個會賭博,只有他懂得賭是碰不得,也因為他加入慈濟後的作為,渡化兄弟,故事將於八月七 日,於大愛劇場首映《回家的路》。

林朝富告訴學員,不要認為孩子長大就不會變壞,也不要扼殺孩子興趣。當年小孩很會讀書,但喜歡饒舌歌,他很反對,用皮鞭抽打,兒子被他鞭打時,竟不掉一滴淚,離家出走。

孩子離家後,林朝富開始反省,當孩子回家後,某天孩子要參加饒舌演唱會,林朝富請假陪他去排隊購票,最後徒勞無功,孩子卻突然醒悟,但仍不改對歌曲興趣,開始朝往作詞作曲 去發展,得到行政院及國際音樂獎項,讓他能體會教育的重要。

「錢能買書,不能買智慧。」「錢能買錶,不能買時間。」「錢能買藥材,不能買健康。」錢不是萬能,不要為錢賭博,教育小孩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以同理心、善解心理來教育,是 林朝富帶來的教育法寶。

◎ 完全教育

「慈濟的學校,校訓是甚麼嗎?就是慈悲喜捨。」李美金老師所介紹的慈濟教育,有別於其他學校。孩子的教育不能等,慈濟從托幼到大學,做完全教育的全人教育,除了向下紮根, 還要向上茂盛。

美金從慈濟技術學院成立開始講起。當年花蓮醫院落成,卻很缺乏醫護人員,因此上人決定由慈濟團體,自己來培養醫護人員,因此有了第一所慈濟學校。

爾後,有了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到大體老師儀式,及各社區環保站,無處不是教育的道場。懿德媽媽、大愛媽媽,更是別的學校所沒有的,讓同學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造就了無 數學識德行兼備的慈濟青年。

◎ 認同慈濟教育

學員李美齡,長年隨夫旅居國外,因學長邀約參加園遊會,認識在美國的慈濟人,與慈濟結下因緣。在國外,教育問題讓她很頭痛,是慈濟團體解決她的頭痛教育問題。

2001年回台灣,她帶女兒參加大安區兒童成長班,小孩國中時,鼓勵小孩念慈濟護專,目前分別讀護理科高一及高二。當年女兒讀護專時,還有點疑慮,甚至有些不願意去學校, 但念了以後就喜歡上護專,也喜歡上慈濟大家庭,聽李美金老師介紹慈濟全人教育,美齡更確信,將女兒送進慈濟教育體系,是正確的選擇。

盧麗美老師在兩年前,於任職高中學校退休。未退休前,雖每個月捐善款,但還不了解慈濟,直到有年歲末祝福,遇到楊淑師姊,在她接導下,於2008年參加教聯會活動,接觸 《靜思語》教學,輔導慈小學同,發現慈小的小朋友很可愛,學校落實生活教育,就連環保分類也作的很徹底。小朋友對生物仔細觀察,愛護小生命,讓她感到慈濟的教育非常成 功。

參加大愛媽媽四期的呂凱莉師姊,為了準備《靜思語》故事,不但拉近了親子關係,也教育了自己跟學校小朋友。凱莉教小朋友在母親節、教師節、學期末時,寫些言語給老師,感恩 老師教誨,無形中也教化學生尊師重道,是她參加大愛媽媽最大的收穫。

教育除了要教授與培育學童外,家長與師長也要以同理心陪伴、關懷。親子關係互動良好,家庭和樂免煩惱。這也是這堂培訓課程,以實例教化人心的另一說明啊! .

圖左 : 林朝富(濟渲)師兄以自渡渡人的故事,和教育小孩經驗,與學員分享。[攝影者:簡嘉池]
圖右 : 學員李美齡隨夫旅居國外,因為托育問題,與慈濟結下很深的好緣。[攝影者:簡嘉池]
圖 : 參加大愛媽媽的呂凱莉師姊,在準備《靜思語》故事中,不但教育了小朋友,也教育自己。[攝影者:簡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