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淨園分類籲環保  雨中單騎宣減碳

淨園分類籲環保  雨中單騎宣減碳

E-mail 列印
近年來全球各地天災不斷,如何減少地球受毀傷,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有鑒於此,三峽地區慈濟志工特別規劃在世界地球日前夕,舉辦一場「大手牽小手 節能減碳一起走」活動,並透過騎單車沿路宣導如何節能減碳。

慈濟志工結合社區會眾一起騎單車,沿路宣導如何節能減碳愛地球。[攝影者:吳萬智]
近年來全球各地天災不斷,人類該如何節能減碳救地球,成為近幾年來最重要的話題。有鑒於此,三峽地區慈濟志工特別規劃在世界地球日前夕,舉辦一場「大手牽小手 節能減碳一 起走」活動。除了慈濟志工外,還邀約社區會眾、慈籃家族、慈青,以及台北大學品德教育學習營的學生一起參加。整個活動中,除了騎單車宣導節能減碳外,還有三峽園區淨園、踩 寶特瓶、參觀惜福屋、園區導覽,以及蔬食並簽齋戒卡等。

籌劃了半個月的活動,志工們滿心期待能將環保及節能減碳觀念,持續在社區發酵。儘管今天(4/18)一早,天空開始下雨,但卻澆不熄大家那顆救地球的熱心。大伙在台北大學 校門口集合後,穿上事先準備好的輕便雨衣,所有參與人員成兩線隊形前進,沿途經過三峽大義路、三樹路、三峽老街,再繞過市場往園區騎去。行經處,不少路人、商家甚至乘客, 都對這支穿著雨衣的單車隊十分好奇。

「下雨天也有活動喔?你們要去哪裡啊?」距離出發地約兩公里處,志工們在等紅綠燈時,有位機車騎士忍不住問道。當他知道慈濟人宣導的用心後,隨即比了比大拇指,並說聲「加 油」後離去。

「哇!出運了,好天氣了!」剛轉向三樹路,太陽馬上露出臉來,大家不禁齊聲歡呼,並順勢脫去雨衣繼續往目的地前進。此時,藍天白雲的身影,在陽光的襯托下變得更為醒目;搭 配單車上的「吃素 環保 減碳 一騎走」旗幟和標語,更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當車陣抵達三峽園區時,志工們宛如完成一段神聖使命般雀躍,將單車一字排開後,開始分享著雨中 騎的樂趣。

◎ 教育與體驗

初放的桐花,將三峽園區的後山綴的點點雪白,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枝頭的鳥兒,仿佛也感染到這份歡愉般來回飛梭。園區環保站一隅,志工們忙著將分類後的寶特瓶全數倒 出,方便即將到來的台北大學的學生們,體驗與感受如何讓寶特瓶化無用為大用。瞬間,五顏六色的瓶子就堆的像座小山一般了。

九點半,一台遊覽車載著北大學生緩緩駛近園區,這群師生們原本也計畫騎單車前來,卻因為兩天前的一場車禍,讓一個年輕的生命就此消失,校方十分心痛才臨時改變計劃。師生們 兵分兩路,一隊參訪園區,另一隊則到環保站踩寶特瓶。

「生活所製造的垃圾真的好多,太多家長愛孩子多於愛地球!」第一次接觸慈濟環保站的北大張惠玲教官感觸頗深,她表示,學生們在幼稚園或小學階段,都會踩寶特瓶做環保,為什 麼到了國中、高中甚至大學之後反而不做了?她認為這是習慣問題,幼年時期老師天天提醒,孩子們自然養成好習慣隨時做環保。因此,先教育再體驗是很重要的,在缺乏服務學習的 要求下做環保,只會讓學生們以為這是勞動服務。

張教官再言,「環保教育」非常重要,就如今天的參訪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如果學校把服務性社團也納入課程裡面,學生透過學習會更有環保概念,因為學校是社會的縮影,所 以應該要從教育著手往下紮根。張教官笑稱,到達三峽園區之前一直擔心,慈濟是否會藉這樣的活動宣揚宗教?

「慈濟真的好用心,從頭到尾都不談宗教,這次來對了,應該讓學生們的體力用在對的地方。」張教官語重心長地表示,應該讓更多的學生來參與這種有意義的活動,救地球刻不容 緩。張教官住在汐止,參訪體驗後她隨即詢問志工,慈濟在當地的環保站,她希望居住的社區,也能規劃參訪環保教育站的活動,讓更多社區民眾了解環保的重要後,也投入回收分類 的行列。她同時強調,一定會邀約更多校內的老師,帶著學生一起來學習。

◎真體悟

「環保教育是一種概念教育,應該從小落實。」北大研二學生陳泰均體悟到,現在的年輕學子不是不知到環保的重要性,只是認為做環保少我ㄧ個人沒關係,心情好就多做一點,而且 選擇簡單的來做,甚至只要把自己手上的垃圾丟掉就好了。陳泰均有感而發,小時候老師幾乎天天說,現在為了考試反而沒有提倡了。

「環保一定要加強,而且越早灌輸觀念越好,因為天災實在太多了。」陳泰均坦承,經過今天的體驗,更明白只有讓垃圾減量才是根本之道,也惟有從己身做起,才能影響更多的人。

另一位北大的學生王彥喬也談及今天的收穫與體悟。

「原以為今天來只是做做分類而已,想不到一踏進園區就被滿滿的愛包圍,這和一般學校宣傳口號,聽聽就忘記很不一樣。」這位北大的親善大使,滿臉漾著笑容親和力十足。她提及 看到堆積如山的回收物資時,內心的澎湃與震撼:「也許這堆垃圾裡面也有我製造的,雖然只是千分之幾,但對地球而言已經造成傷害,從今天開始我決定從1.53一日五善開始做 起。」王彥喬再言,以前沒有帶水的習慣,平常家電不用時,也不會拔掉插頭,今天來園區體驗做環保後,才知道隨手關水、關燈、少喝飲料、少購物也是愛護地球的方式。

三個小時的巡禮與體驗,雖然不知道這些孩子們能吸收多少,但對的事情做就對了。只要將善與愛的種子植入每個人心中,發芽將指日可待。

圖左 : 台北大學的學生們,透過真體驗來了解如何讓寶特瓶化無用為大用。[攝影者:吳萬智]
圖右 : 在世界地球日前夕,三峽慈濟志工舉辦一場「大手牽小手 節能減碳一起走」活動。[攝影者:涂鳳美]

圖左 : 張惠玲教官(右)表示:「環保教育」非常重要,學校可以考慮把服務性社團也納入課程裡。[攝影者:涂鳳美]
圖右 : 北大的學生王彥喬(中)說:「原以為今天來只是做做分類而已,想不到一踏進園區就被滿滿的愛包圍。」[攝影者:涂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