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實業家響應世界地球日 以行動體驗身心靈環保

實業家響應世界地球日 以行動體驗身心靈環保

E-mail 列印
2010年4月24日,為響應世界地球日,約八十位多次承擔國際賑災工作的慈濟人道救援會與榮譽董事等實業家,將於其聯合月會結束後,參訪關渡慈濟志業園區環保教育站,一起體驗環保回收及分類。

慈濟人道救援會與榮譽董事等實業家,體驗環保回收及分類,「讓垃圾消失,未來留下來」。[攝影者:錢紹驊]
2010年4月24日,為響應世界地球日,約八十位多次承擔國際賑災工作的慈濟人道救援會與榮譽董事等實業家,將於其聯合月會結束後,參訪關渡慈濟志業園區環保教育站,一 起體驗環保回收及分類。

◎因應缺水及糧食危機

響應環保,人援會從不缺席。召集人黃華德表示,將推動百家實業齊心減碳活動,向一百家公司、行號宣導帶動如何節能減碳,再後續追蹤其每月省水、省電效能;另積極邀約各企業 公司參與身心靈也環保體驗活動。致力於人援會國際賑災的他分享,有幸能發揮良能,期許人援會成員不只是救難,大家也要修行,以法入心,淨化人心。

慈濟志工謝景貴(惟暘)分享,因地球暖化氣候變遷,未來可預測台灣自新竹以北,北澇南旱,缺水問題浮現,將會影響農業而休耕,民生、工業用水枯竭,因此將配合水利署,呼籲 大家從家庭開始省水。「災難一步步接近,我們要做更進一步的準備工作。」

謝景貴憂心表示,莫拉克風災災情才正要開始,因為十二億噸土石沖刷到山下,使河面高於橋面,三億噸土石還留在山上,預測今年只要有大雨,即會導致土石鬆動,沖蝕便橋與便 道,造成土石流災情發生。

慈濟志工魏應充認為災難發生時,萬一買不到稻米怎麼辦?為因應糧食危機,他帶領食品組成員,每個月透過採購單位搜集大宗物資資料,作趨勢的分析。「垃圾的源頭,就是減 量」,因此他將進行家庭廚餘減量及再利用專案,把經驗分享給大家。

◎有機農耕及手提箱式通訊系統

受邀前來的「三好米」廠長邱秉鈞以「有機農耕的重要性」,傳達「不用化肥栽培」的好處。如何取得有機資材自製有機肥,他說,「有機是一種完整的生產管理,以大自然的材料變 成有機的肥料。」 邱秉鈞表示,農民過度使用化肥,導致土地、水質酸化,污染環境;面對嚴峻氣候變遷,未來水稻種若採有機栽培,可抗旱、減少水分供應,土壤中有機質具保水、保質功效,使作物 生長更為順利,也讓這一片土地維持生態。慈濟農耕隊將在花蓮、台北縣、苗栗、雲林、斗六、中壢等處進行有機農耕實作。

環保教育站展示手提箱式基地(手機對手機)中繼台無線電通訊系統,令參訪的人援會成員大呼不可思議。曾在南亞海嘯賑災使用過它的慈濟志工嚴聖炎,在場說明其功效,「手提箱 式基地中繼台無線電通訊系統的通訊範圍可達六十公里,組裝、拆卸只需六分鐘,携帶容易,它以278台手機、4套系統於中正紀念堂浴佛活動中,可謂「一呼百應」,節省不少電 信費用,符合環保節能減碳的理念。」

◎素食救地球 保持身心靈環保

從事餐飲業三、四十年的黃獻祥,雖茹素五年,考慮員工生計,無法立即轉型為素食餐廳而懺悔。自從加入慈濟,響應減碳推廣素食,他的餐廳每周一天提供優惠的十元便當,也鼓勵 顧客辦素桌,減少肉類食材。他讓員工了解素食不只為了健康,更是愛護地球的表現。

志工魏良旭環保體驗後分享:「從來沒有那麼用功做環保,仔細剪掉回收紙正面、背面都有字的部份,留下白紙部分,反省到我們也要內、外兼顧,把所有的污點完全去除。」保持身 心靈環保,就能明心見性,萬理通徹,「讓垃圾消失,未來留下來」。

圖左 : 2010年4月24日,為響應世界地球日,約八十位多次承擔國際賑災工作的慈濟人道救援會與榮譽董事等實業家,參訪關渡慈濟志業園區環保教育站,一起體驗環保回收及分類。[攝影者:錢紹驊]
圖右 : 「三好米」廠長邱秉鈞以「有機農耕」的重要性,傳達「不用化肥栽培」的好處。[攝影者:錢紹驊]

圖左 : 從事餐飲業三、四十年的黃獻祥〈右一〉,讓員工了解素食不只為了健康,更是愛護地球的表現。[攝影者:錢紹驊]
圖右 : 慈濟志工嚴聖炎〈中立者〉,說明「手提箱式基地中繼台無線電通訊系統」的通訊範圍可達六十公里,組裝、拆卸只需六分鐘,携帶容易,節省電信費用,符合環保節能減碳。[攝影者:錢紹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