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護理師訪視研習授課 志工汲取新知

護理師訪視研習授課 志工汲取新知

E-mail 列印
慈濟功德會以「慈善」起家至今已四十六年,慈善訪視教育課程,更是慈濟志工跟著社會的脈動,由專職社工們陪伴下定期上課,汲取新知的主要課程。北區聯區慈善訪視研習今天 〈4/28〉在台北東區聯絡處舉辦,計五百六十三名志工參與。

新店慈濟醫院健康關懷中心廖素娟護理師,為訪視志工對於居家照護及環境需求評估、資源做介紹。一開始即以「何謂長期照顧服務?」為探討。

她說,長期照顧是針對「身體功能缺損」或因「衰老」而「無法自我照顧」的民眾,提供一系列持續性的服務,以恢復、維護或改善他們日常生活功能為目的。服務項目包括身體照顧 如協助沐浴、換穿衣服、進食、翻身與使用輔具等。喘息服務的提供,讓照顧患者的家人有休息的時間。接著訪視志工上台示範對照顧戶身體護理的動作技巧。

訪視志工謝素卿分享「居家安全及環境改善」,她說,志工與案家互動的技巧中,透過訪視過程了解案家的居住安全情形,志工除了評估個案的經濟、生活需求之外,是否有注意到案 家的居家環境呢?

她提出幾個問題需要大家一起來思考:「案家擺設物品的方式是整齊或凌亂?室內光線是否充足,小朋友有書桌可以寫功課嗎?」

她接著說:「看」個案,不是隨意看看;而是對有困難的案家,設身處地的實際予以陪伴、引導與支持,為改善案家當前的苦境,做最尊重的關懷、最理想的設法與協助。同行訪視人 員可以分工觀察案家實際居住情形,飲食狀況,利用一些技巧,例如借廁所,或看冰箱裡的食物等,更清楚了解案家的生活情況。

◎訪視案家以感恩、尊重、愛

對於案家環境改善部份,志工陳淑華分享,對象是因住屋破損、髒亂,影響住的安全及身體健康且無力修繕及打掃的案家。服務內容包括居家打掃、住屋修繕重建(改善屋頂、衛浴廚 房、排水、門窗及無障礙設施……等)。

淑華說,訪視志工對於個案要有共同理念和共識,抱著歡喜心投入,以感恩、尊重、愛相待,慈濟人輔以訪視關懷技巧與慈善人文,才能真正為受助者「拔苦予樂」;將法入心,才能 真正做到「苦既拔已,復為說法」。如此,人人都做到關懷社區鄰里、走進苦難人家裡,樂當不請之師,成為別人心生命的貴人,一起建構慈悲的社區道場。

「資深志工,累積經驗與智慧分享,然現代社會因不斷進步而趨於多元化,就會有不同狀況浮現,處理方式要變化,都要精進學習。」學員林元龍分享。他覺得今天課程讓自己吸收良 多,尤其培訓人員要先研習才能實際參與訪視,方得以智慧判斷處理個案。他說:「在訪視研習課裡,我收獲很多;訪視是一門修行課程,能見苦知福,體悟人生疾苦與無常,成長慧 命。」

學員張定秋師姊第一次參加慈濟訪視課程共修,她覺得今天上課的主題課程內容豐富,其中最感到受用的是有關如何幫病人翻身、坐起、坐輪椅……等技巧、訪視應注意事項及與案家 互動技巧,這些都是很寶貴的經驗分享,對於往後醫院志工、居家關懷、個案訪視都有很大的幫助。自己更要好好把握每次的研習機會,很多領域知識可以免學費學到會。      上人說:「慈善訪視是每一位慈濟委員的本分事。」秉行慈、悲、喜、捨,這基準歷久不變,邁入第四十七年度慈善訪視關懷永續不斷。

圖左 : 北區聯區慈善訪視研習在台北東區聯絡處舉辦,計五百六十三名志工參與。[攝影者:董健男]
圖右 : 長期照顧服務單元志工鄭英芳學習為病人翻身示範。[攝影者:董健男]
圖 : 學員林元龍(中)師兄用心聽講,勤寫筆記。[攝影者:董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