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體驗靜思茶 淨滌六根器

體驗靜思茶 淨滌六根器

E-mail 列印
慈濟志工從盆中舀起一瓢水,澆灑在每位參與茶道體驗的學員雙手時,總不忘獻上祝福「洗手淨心日日新」,這道工序隱約道出靜思茶道入門的核心精神。

穿過兩道木門,典雅的茶道教室內揚起古箏樂音,微暈的燈光襯映出竹枝、松葉的剪影,地板和矮桌散發著木質的溫潤,搭配上質樸的茶具和畫龍點睛的茶花,輕易擄獲學員的五官, 情不自禁地端坐在蒲團上,或散盤、單盤、雙盤,輕闔雙目,兩手垂放,一片禪意氛圍。十分鐘光景,只聞樂音流瀉,方桌邊圍坐著尊尊的菩薩,淨心的第一步就從「靜」心開始。

九月五日開始的靜思茶道體驗課是萬華靜思堂啟用後,第一個開辦的人文成長教室。因著六月三十日靜思堂啟用典禮時,眾人的盼望而成就。原僅計畫招收一班,三十名學員,卻出乎 意料地爆滿,於是再增一班週四晚上課程。不同於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中心所開辦的三年學程,這次僅有兩個月,八次的課程,但安排課程及講師仍見精緻道地,引領學員一窺靜思 茶道的堂奧。

◎開宗明義靜思茶道

資深志工楊慈有十年前在萬華西昌街處所開辦「社區采風文化成長班」,其中即闢有茶道課程,可算是茶道體驗課的濫觴,當時由茶道志工李六秀擔綱,十年後,六秀再次蒞臨萬華擔 任第一堂茶道課的講師,然景物丕變,人事汰換,不禁心有所感,道出與慈濟的因緣。

六秀的同修師兄是現職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一九八七年受慈濟花蓮醫院首任院長杜詩綿邀請至慈院義診,六秀隨夫婿同行回花蓮參訪。在靜思精舍用膳時巧遇證嚴上人,四目相交, 六秀心頭一震,不禁發想:「我能做些什麼?」茶道推廣便成為她的著力處。但她明白茶道只是方便法,推廣慈濟人文、廣招人間菩薩才是根本之道。於是苦思如何以茶水汲取法水, 以茶香散播人文飄香,摸索中逐漸發展出異於坊間的「靜思茶道」,她坦言,今日的茶道工夫與十年前確實不可同日而語。

六秀先為「靜思」二字開宗明義,實乃證嚴上人當初自行落髮後自取的法名,取其「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之意。時至今日,「靜思」成為慈濟人文的根本,而靜思 茶道也乃學佛之道。她又為「茶」說文解字。「茶」拆字為「人在艸木間」,因著人的智慧扭轉茶的用處和價值,清楚地道出人與茶的關係;又可拆字為「八十八」,意即飲茶可以延 年益壽,壽命超過八十八。無怪乎,歷經改朝換代、物換星移,茶的地位在常民百姓的心目中始終不曾動搖。

◎反璞歸真 顛覆迷思

八次課程涵蓋茶器介紹、小壺泡法、茶葉認識、蓋碗泡法、茶花實作和茶食選用等,在在引人企盼。六秀不吝小露身手,帶領學員體驗小壺泡法,八個禮法都能與六度萬行呼應。展布 代表「布施」;置茶入壺代表「持戒」,茶道也能呈現出行中有法、法中有禪的境界。從注水溫壺、置茶葉、震壺醒茶、掀蓋聞香、注水泡茶、倒茶、奉茶、飲茶等,步驟分明有序、 動作輕巧優雅,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是慈濟人文的體現,也顛覆常人對於茶的迷思。

現代人貪求色重、味濃的心態影響著對於茶飲的判斷,不但助長了科技的介入,也失去品嚐 原色原味的能力。六秀以證嚴上人提倡的克己復禮、反璞歸真呼籲大家敬天愛地的重要,並以慈濟三義茶園為例,採用自然生態管理工法,打出萬物共生共息的景象,生產出稀有且味 美的小葉紅茶,更有混生茶樹流露的特殊茶湯韻味。這是第一個顛覆。

端杯先觀其色、聞其香,以感恩心飲茶,再分成三口喝下,名為「三好茶」。喝第一口茶前觀想心、發好願,喝第二口茶前則自許能夠口說好話,喝第三口茶前發願能夠身行好事。杯 小湯少,分三口飲下,對於一飲而盡的豪邁飲法,是另一個顛覆。

「水溫八十、注水八分、第一泡茶時間為一分十五秒……」講師說明泡茶非隨心所欲,數據的講究,使茶湯能濃淡合宜,當茶量、水溫、時間和濃淡都拿捏得恰到好處時,六秀不禁自 信滿滿地說:「不喝茶反倒睡不著覺。」這又是對茶認知的一項顛覆。

學員口中品味茶湯和茶食,眼裡盡見講師的茶道美姿,耳朵聽著分享的靜思語,一盅小壺,三四人共飲,倒也喝得盡興滿足,不知時間將至。學員劉祥琨感受講師的茶道功力深厚,慈 濟人文涵養具足,兩相應襯下讓他大開眼界,對於靜思茶道有了另一番認識。每週四晚上的茶道體驗課將繼續成為他和老婆、女兒三人的心靈之旅。

圖左 : 茶道教室內揚起古箏樂音,微暈的燈光襯映出竹松剪影,木質的溫潤、茶具的質樸加上畫龍點睛的茶花,一派禪意。[攝影者:簡清光]
圖右 : 資深志工楊慈有(右)憶及十年前開辦社區采風文化成長班,是茶道課的濫觴。邀請茶道講師李六秀(中)正是當年的講師,深感因緣具合成就這次茶道體驗課程。[攝影者:簡清光]

圖左 : 小壺泡法有八個禮法,從沖泡到分茶、奉茶和飲茶,皆能與六度萬行呼應。[攝影者:簡清光]
圖右 : 講師李六秀示範端杯姿勢,兩指輕扣,其餘三指抵住杯底,虎口朝內,姿態輕巧優雅。[攝影者:簡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