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心願一致 來臺尋答案

心願一致 來臺尋答案

E-mail 列印
來自華東、華西、華北見習志工,透過網路、書籍、讀書會,在各地以不同方接觸慈濟、參加資源回收,進而帶動一家人投入。他們的共同心願,就是要回到臺灣尋覓答案。

◎網路無弗屆 開心心靈窗

華北、華東、華西的見習志工尋根精進營,2012年10月2日下午參訪人文志業中心。大愛網路電台主持人陳怡君,示範如何上大愛網路電台。她提醒接觸慈濟,還不到一年的志 工們:「對於早期的舊法想要新知,歡迎大家可以來大愛網路電台來尋寶。」

她談及在慈濟廣播的成長、及與聽眾互動的點滴,與介紹網頁上的節目:「廣播除了可以聽以外還可以看得到,因為有一個視訊瞭天室的功能,點進去就可以看到錄音現況。」

在2008年北京一位聽友,怡君在瞭天室遇到他。他告訴怡君:「我是秦皇島的悟民。」在線上聊到冬令發放,悟民跟著至志工去,在網站分享在發放當時的感動,網友也互相鼓勵 他。他是一個自閉孩子也學佛,可是就是沒有辦法將心打開,家人很擔心他。怡君用E世代語言與他溝通,漸漸的也鼓勵他多多參加慈濟的活動。

怡君在網路遇到趙子亮,今天意外地現身在見習志工行列中。子亮說:「當時在宿舍聽廣播,音量放很大聲,六個室友也同時聞法。」今天也領回在電台週年慶時,抽到的獎品海報, 他非常興奮。

大愛新聞主播倪銘鈞。以電視對兒童的影響為題,與志工談如何與孩子相處。父母是孩子的模,電視更是孩子的模。他鼓勵大家看大愛台,因為沒有煽情的畫面,真人真事的故事,報 真導正的,傳播正向的力量。

◎自愛是報恩 付出是感恩

學員在人文志業參訪,園區這方也熱鬧滾滾。關渡區慈濟志工忙著打點晚餐。每道菜餚精心裝盤看似上等食材,卻是非常普遍的菜蔬,讓學員們讚歎不已。

餐後,魏杏娟以「自愛是報恩 付出是感恩」為題,與海外家人談加入慈濟的心得。她說:「「自愛是報恩,我走入慈濟是報母恩;上人給我慧命,讓我沒有遺憾。雖然母親曾懊惱生 女孩,但是生女兒也可以是好孩子。父母親盼望孩子能出人頭地,我們沒有讓他們失望,但是有能力要報母恩已來不及,母親已生病。」

她的母親今年六月往生,弟弟魏良旭告訴家人:「人一口氣不在的時候,辦任何儀式都無意義,我們要做上人好弟子,節約後將費用捐給慈濟。」「生前已盡心孝順,我們所做已回報 給母親,所以與家人達成共識後,沒有挑時辰即火化,省略很多繁瑣事宜。」

她表示,上人教導我們很多,但是我們一定要進步與超越。人一生的心靈很貧乏,來生不可能是人,一定要修今生,發好願做別人生命的貴人。她舉例,有個好朋友很富裕,喜歡穿名 牌、戴珠寶,卻不歡別人穿一樣的衣服與她撞衫,她說:「我希望全世界跟我撞衫……」語未畢,已博得滿堂掌聲。

她說:「必須有宗教的力量,才能有依靠,善知識與眾緣的力量才能支持你往下走。

魏良旭原本要到澳洲。因故延到星期五,今日才有緣與大家見面。他說:「人常說果報,魏杏娟她是現報。」 年輕時杏娟很窮,一千五百月薪卻捐五百認養孤兒,每天不知午餐在 哪。家人勸她:「如不捐錢即有午餐費了。」杏娟說:「我有家人可依靠,可是孤兒沒依靠,所以一定要捐給孩子。」

因為魏杏芬的推薦,杏娟得已到華碩上班;因為一股善念,她很窮也沒有中斷布施心願。因緣讓命運改變,所以她有能力捐獻關渡園區。

良旭2010受證,晚姊姊四年,受證後又在外遲疑了二年,他懺悔浪費六年。他呼籲法親,絕對不要因境而退轉。這一生自己寫劇本,也要為來生做準備,將來生寫得更精彩。

◎精進課程 心靈豐富

來至北京的許紅英與眾分享,「2011年8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參加活動,看到慈濟人穿旗袍真漂亮,那邊的師兄師姊特別和氣,就覺得找到自己的親人,有如娘家人。那天特別 高興,即時腳疾走路不方便,每次需花費兩小時的車程到慈濟,就是想多了解慈濟。媽媽生病期間,回去照顧三個月,特別想慈濟的家。」

她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看上人開示、靜思晨語,也用筆記本記下來;白天再重新看過一片,寫下體會與心得。上人開示對紅英的影響很大,「我以前脾氣很大,現在老老實實不發脾氣 了。家事做完就是做慈濟,還會跟鄰居分享前一天聽上人開示的內容。」

希望在北京也能辦親子成長班,可以教育她的孫子。「我要把握當下,做就對了。」

侯寧哲十四歲,與母親唐芙蓉一起參加精進營隊,是最小的成員。他就讀南京育英第二位外國語文學校,除了參加手語演繹外,也隨著母親做資源回收。

陳祖求六十九歲,與女兒陳靜波、外孫張勵成,三代連袂來臺參加精進營。張勵成十七歲,就讀南京中學二年級,2010年隨著母親接觸慈濟做資源回收,且落實在學校。每天在學 校將回收的瓶瓶罐罐,少則放在書包,多則用大塑膠袋拎回家,集中以後變賣捐給慈濟。

陳靜波在1993起服務於中國銀行,經常看到慈濟功德會的電匯憑證,印象非常深刻,卻不知是哪個機構。之後對於傳統文化有興趣,她拜師學習而漸接觸佛教,進而在南京上讀經 班。佛經的弟子規、父母恩重難報經,讓她對孝道與真愛有了進一步體會而入佛門。

2010年經由道友也是臺灣的慈濟志工陳錫娥接引,在南京參加社區志工培訓。夏天帶著兒子參加夏令營,課程中再次提及父母恩重難報經,也參與手語劇。 更體會行善行孝不能等。

今日與父親孩子來臺,是要找尋心靈的答案。三天了很累,但是心靈卻是很豐富,心中已有答案,期待到花蓮後能見到上人。

圖左 : 來至北京的許紅英,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看上人開示、靜思晨語,也用筆記本記下來;白天再重新看過一片,寫下體會與心得。[攝影者:戴龍泉]
圖右 : 陳怡君(右)在網路遇到趙子亮(左),今天意外地現身在見習志工行列中。[攝影者:戴龍泉]

圖左 : 關渡區慈濟志工忙著打點晚餐。每道菜餚精心裝盤看似上等食材,卻是非常普遍的菜蔬,讓學員們讚歎不已。[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 魏杏娟以「自愛是報恩 付出是感恩」為題,與海外家人談加入慈濟的心得。[攝影者:張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