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起家」處處說法 學員觀心修身

「起家」處處說法 學員觀心修身

E-mail 列印
2012年北區培訓慈誠委員尋根暨精神研習會第二梯次的第二天上午,學員分成兩隊前往慈濟大學參訪及回到期盼已久的心靈故鄉--靜思精舍,由精舍師父引領尋根。

◎無語良師身示教

培訓學員首先到慈濟大學參訪,由人文處郭羿彣向學員說明在慈濟大學奉獻己身的大體老師,在證嚴上人呼籲下,大體老師化無用為大用,成為慈濟大學在醫學系三年級解剖課以身行 示教的「無語良師」。

以前的醫學系學生解剖課所需的大體,都是無人認領、不知姓名的遺體,對醫學生來說就是一個陌生人。而自慈濟推動大體捐贈後,學生從家訪中認識他們的大體老師和家屬,彼此也 像家人般關懷,培養醫學生成為一名尊重以人為本的良醫,而非不只是懂得醫術的醫生。

士林區陳美娟因椎間盤突出而繫上護腰,專注聽取慈濟大學健康親善大使廖姿穎導覽解說大體解剖。陳美娟對於大體老師李鶴振生前的一句話,寧可醫學生在他身上劃百刀千刀,也不 要在病人身上畫錯一刀。這大捨的精神讓她很震撼。陳美娟肯定上人推動大體捐贈,讓實習醫生在大體老師身上學習無私奉獻,奠定以後成為良醫的一個很重要歷程。

聽著健康親善大使林若巧導覽解說,中山區蕭秋菊稱讚慈濟大學很用心,從茶道、花道教室巧妙設計,營造溫馨的設計理念,讓學生學習做人要外方內圓;學生在此境教氛圍中上課, 能沉澱心靈、安住心,學習能力會變好。

◎「起家」的地方

學員分別由精舍師父引領導覽,德渙師父感恩學員勇於承擔,擔起如來家業,相較於世界人口數,慈濟委員只有六萬多人,比例仍偏低;只有自己做是不夠的,應該要人間菩薩大招 生,鼓勵學員回去一定要認真做慈濟。

由主堂通往大殿的樓梯拾級而上,足下階梯防滑的部分是竹節的造型。德渙師父說,是上人照顧大家,不必刻意去做足底按摩,就能在行進間有按摩的效果;精舍新建築多以木製,其 中多有雕刻成竹葉及竹節的形狀,德渙師父說是上人要送「德」給大家(竹臺語諧音為「德」)。

參觀歷史四十多年的大殿,德渙師父說明精舍的大殿雖然不大,卻是慈濟「起家」的地方,存在所有慈濟人的心裡。大殿恭奉的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薩及觀世音菩薩,是慈濟 的「偶像」,所有慈濟人學習的對象。

接著,德悅師父帶領行入主堂參觀。主堂內建築物處處說法,左右鐘鼓齊鳴,由二十四個菩提小葉脈串連而成,象徵每天二十四小時,八萬六千四百秒,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大 圓鏡智傳達,做人要人圓、事圓、理圓。德悅師父提醒做人要有原則,如慈濟人守十戒;做事圓融,這樣結果才會圓滿。

信義區孫姚鵑從師父講解竹子有節,如同做人有禮有節知進退,與人相處更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她靦腆笑稱自己與人有不愉快、聲色不好時,話常是脫口而出;以後,她要記住 悅師父說過稻穗越飽滿時就越低垂,所以要學習越謙卑。姚鵑說起,當別人說「妳這個不對」、「那個不對」自己就會起煩惱心、沒信心,但經過這兩天洗禮有脫胎換骨的感覺。

參訪中,萬華區學員王免最感深刻的話語是:「一定要跟人結好緣。做人圓、事業圓,與左右鄰居也會圓。」白髮斑白的她,最不喜歡聽到大聲說話的人,因為無論事情是好、是壞要 好好說話處理;聽到精舍師父的教誨,以後聽到別人說話大聲時會先冷靜,離開一下現場,再重新與人對話。她覺得做人要留退路,日後才會好相見。

下午回到靜思堂由德宸師父分享專書《從竹筒歲月到國際NGO》。四十多年來,上人秉持一念慈悲喜捨心,帶領弟子走過一段幸福的歲月。此書「序」中上人講到「虛空有盡,我願 無窮」是需要突破多少的困難;十七萬二千字的字數是四十五年來走過的歲月,多少分分秒秒所累計而成;四百多張的照片,都可以說出一一故事。他勉勵學員既然發心立願,跟隨上 人行在菩薩道上,對於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一定要清楚明瞭。

圖左 : 信義區孫姚鵑從精舍師父講解竹子有節,如同做人有禮有節知進退,提醒自己與人相處更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萬華區學員王免最感深刻的話語是:「一定要跟人結好緣。做人圓、事業圓,與左右鄰居也會圓融。」[攝影者:白崑廷]

圖左 : 透過參觀靜思精舍,學員體會精舍克勤克儉的精神。[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在精舍師父導覽下,培訓學員對精舍新建築物的意涵有進一步的了解。[攝影者:白崑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