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歲末人文推廣 以法相會展道風

歲末人文推廣 以法相會展道風

E-mail 列印
慈濟人文的使命是甚麼?靜思人文推廣只是人文志工的責任嗎?當一個人心浮氣躁時你有甚麼方法,讓他可以靜下心來呢?答案都在今天(11/18)三重志業園區舉行的歲末祝福 靜思人文推廣研習中。來自大台北、桃園及新竹的靜思人文推廣志工,一千六百多人齊聚參加半日研習,為即將到來的歲末祝福靜思人文推廣做暖身。

◎靜思道風 身行典範

靜思法脈是甚麼?靜思弟子都如何恆持深入靜思法脈?靜思精舍德勷師父提問為今日的研習課程破題。德勷師父詳細說明靜思法脈是慈濟宗門的根源,而靜思書軒則是弘揚靜思法糧及 道糧的重要所在。一杯茶香輔以書香入心香,得教一身心浮躁之人歸於平靜,是上人和靜思精舍常住師父的千萬化身,靜思書軒要發揮言教、身教、境教來淨化人心,乃是眾人慧命成 長身心安頓的依止處。所以「靜思弟子應以靜思法脈內修自己的清淨心,以勤行道來精進菩薩道在於顯德。」這也是德勷師父對眾的殷殷勉勵。

緊密的課程安排中,「靜思與法華經的對話」讓大家重新對花蓮靜思精舍來一趟心靈的巡禮。「我現在除了音樂創作人的身分,又多了一個身分叫做人文志工。」李壽全師兄的幽默引 來熱烈的掌聲。李壽全分享中提到在全世界各地的靜思堂紛紛落成,多年後,花蓮精舍大殿才以非常克難的方式,慢慢分批改建完成,如此簡樸無華的靜思精舍,不只是李壽全師兄心 裡的依歸,也是眾慈濟志工的心靈故鄉,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無不無聲說法。

首次擔任2013年靜思月曆的製作與設計,李壽全用他自己的獨特觀點尋找靜思精舍之美,導入法華經之精神,連結運用在這一次的月曆設計,讓明年(2013年)使用靜思月曆 的每個人,在每一天都能充滿法喜於感動在其中。

◎ 先有感覺 才能深入

「以前靜思人文的推廣,就是看見在活動現場人文志工提著一袋一袋的文物兜售,看了心裡真的很不捨,靜思人文是傳法不是賣法,慈濟人遍佈全球,而遠在海外的師兄師姊為了要求 法,都要搭飛機飛回台灣,那看到我們離上人的法這麼近我們更應該珍惜。」志工呂秀英〈慈悅〉語重心長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感觸。

呂秀英〈慈悅〉長年隨師,跟緊上人的腳步,深知上人對靜思法脈傳承有殷殷的期盼。為了這一次的人文推廣課程呈現呂秀英〈慈悅〉帶著企劃團隊,發了很多時間準備;發想的方向 是鑑於佛法很深奧志工用解說的很難到位,一般人也不見得聽懂,所以秀英規劃如何善用境教、短劇演繹、手語劇等等比較活潑且生活化的方式,呈現空間人與人之間,就是2D或者 3D的立體概念,讓志工們會比較容易有親近感。

整個過程中,也周全考慮非慈濟人的觀感,例如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甚麼樣的讀書會?用甚麼樣的方式他們比較能接受?

呂秀英〈慈悅〉就說:「身為慈濟志工對慈濟事熟悉,所以容易落入用自己看得懂聽得懂的方法去詮釋;所以今天研習課程中,看到的每一種方法都是自己帶著年輕人企劃出來的成 果。」其中不論以茶會形式而深入《無量義經》,或是用書法描摹一筆一墨勾勒經文而深入經藏,或以簡潔的插畫輔助文字來說佛典故事,種種形式皆只是社區耕耘的方便法門。各社 區的推廣人員可以整合社區的資源,再透過討論找出適合各社區的方式,唯有對靜思人文產生感覺,才有可能深入法髓。

◎靜思文物 非商品而是法品

靜思人文推廣志工孫淑妙就表明透過今天很動態的研習方式,結合年輕人的新思維,還有靜思道風法的共修,讓人文推廣志工能夠更有體悟,將上人的法落實在自己生活之中,進而才 能達到人間菩薩大招生的目的。

還有參加課程的志工沈麗梅也說:「靜思文物它不是商品,而是一種法品,所以我們不是推銷員,因此要先自己先來深入了解,才能向普羅大眾推廣。」她提起曾有會眾詢問「為什麼 要賣泡麵」,沈麗梅就解釋國際賑災而研發的因緣,而且顧慮到受災民眾體力付出,因此份量也特別多,而取名為「香積麵」更是富有佛意,所以人文推廣志工如果不了解上人的法, 又怎能正確傳遞給社會大眾。

俗語「好話一句三冬暖」,就如靜思語中的「一句話能入心能受用,就是妙法」,慈濟的法脈不僅僅傳達在慈濟人身上或團體之中,人文志工更重要的使命是將靜思人文推廣出去影響 更多人,淨化人心,這才是靜思人文的最終目標 。

圖左 : 人文推`廣志工孫淑妙(穿著白衣者)向大家介紹2013年月曆內涵意義。[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右 : 志工李壽全說明自己承擔2013年靜思月曆的製作與設計。[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左 : 靜思精舍德勷師父勉眾以言教、身教、境教才能淨化人心。[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右 : 企劃團隊以戲劇呈現上人著作中的故事,皆是社區耕耘的方便法門。 [攝影者:王賢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