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訪視蘊含人文 用同理心付出

訪視蘊含人文 用同理心付出

E-mail 列印
慈濟的四大志業,以慈善為根,走過四十七個年頭,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轉變中,訪視志工也必須不斷地充實新知。因此第八聯區訪視組8月11日於慈濟三 重志業園區,舉辦「慈善人文與訪視實務課程」研習,共有三百七十位志工一同參與精進;希望讓更多照顧戶的困難能得到更妥善、切合實際的幫助,運用「同理心和愛心」的慈善人 文,進而達到淨化心靈,從源頭拔除苦難的根。

◎愛植個案善循環

從事訪視已經二十年的志工許美雀,剛進慈濟的時候,就開始協助資深師姊做紀錄,用同理心感受個案,體會到上人帶著慈濟委員做訪視,就是「期望人人能親身入苦去感受,思考苦 的原因,進而修除習氣,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她期許每位志工在關懷個案時,要傾聽,用愛心安他們的心,改變他們的心念。

另一位參與新芽課輔的志工葉西海分享:「因為自己小時候沒讀什麼書,只有國小畢業,所以十分重視教育,希望幫助照顧戶的孩子,能安心讀書,就發心協助開車接送孩子到靜思堂 上新芽班課輔。」現在再次遇到這些孩子,看到他們走在人生正軌上,內心感到十分欣慰,更肯定訪視是需要男眾協助。

透過志工黃麗鳳的個案分享,用個案鼓勵個案的故事,讓人加深印象。一位案主出獄後,被親友的排擠,沒有人願意伸手幫助,後來轉介給慈濟,有了志工的積極陪伴,讓案主十分感 動,覺得自己要努力改變,更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為慈濟人。現在個案也已經參與社區志工課與訪視,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引人為善。

黃麗鳳續言,在訪視中,每位慈濟志工都是菩薩化身,唯有一顆慈悲的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用愛陪伴,深入了解造苦的「因」,才能因病施藥,拔除受報的「果」。當個案的內 心能感到幸福時,就能從手心向上,變成手心向下的人,將這份愛傳遞出去。

◎用適合方法度眾

社工林宜儀分享「訪視關懷行動與紀錄」,先透過摺紙的小活動,與大家分享「因為想法、角度不同」,所以摺出來的東西就會不一樣。為什麼會不同?因為家庭環境、教育不同,造 成選擇不同。

林宜儀表示,關懷與專注的「同理心」最重要,希望大家用微笑表達善意,聲色柔和地表達關心。累積愛的存款,發掘個案的能力和優點,觀察其生活,建立自信。用「信己無私、信 人有愛」的心念,給予鼓勵、引導和肯定,用適合的方法度化眾生。例如:一位個案不擅長煮飯,就請香積達人從買菜開始,一路陪伴教學,建立其自信。所以,訪視方法因人異,唯 有「用心」不能變。

◎大家分工 圓滿訪視關懷

蘆洲訪視志工林秀娟說:「對此次課程研習有很大收穫,內容十分生活化,尤其是社工林宜儀的課程,學習到同理心與如何懂得去運用重點式的問題,才會讓案家感受到尊重。期許自 己一步一腳印,來深入訪視這個法門,步步踏實才走得穩。」

三重訪視志工郭秀琴在課程中也學到,訪視最重要的五點:1.安全2.同理心3.全人、全家關懷4.組隊共識5.愛的足跡。應該要讓大家都有機會,一起來圓滿訪視個案這件 事,在訪視工作裡分工,讓組員各司其職,有人做主訪、有人寫紀錄、或是拍照留下愛的足跡。

郭秀琴檢討自己剛承擔協力長勤務時,因為個性較急,有一次要送物資給個案,自己一個人騎機車去送,很快就把任務完成了,但是對個案而言,少了慈濟人的關懷,她以唯有透過關 懷與陪伴案家,才能真正拔除苦難。

證嚴上人說:「想到苦難的人,能長養慈悲心。那一個人心中沒有慈悲,不只是救苦、還要救心,啟發照顧戶的愛心。」用心陪伴、用愛灌溉,讓個案感受到被愛,在信任中引導個案 走向對的方向,人助自助。而慈善人文的流傳,更需要志工有系統地做整理,將善法傳承下去。

圖左 : 訪視志工許美雀:「在關懷個案時,要傾聽,用愛心安他們的心,改變他們的心念。」[攝影者:蔡武宏]
圖右 : 社工林宜儀今日分享「訪視關懷行動與紀錄」,透過摺紙的小活動,大家分享「因為想法、角度不同」,所以摺出來的東西就會不一樣。[攝影者:蔡武宏]

圖左 : 志工葉西海分享:「因為自己小時候沒讀什麼書,所以十分重視教育,希望能幫助照顧戶的孩子,能安心讀書,就發心協助接送孩子到靜思堂上新芽課輔。」[攝影者:郭怡雯]
圖右 : 訪視志工郭秀琴在課程中學到,應該要讓大家都有機會,一起來圓滿訪視個案這件事,在訪視工作裡分工,讓組員各司其職,有人做主訪、有人寫紀錄、或是拍照,留下愛的足跡。[攝影者:郭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