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大十八歲 慈懿會見證成長

慈大十八歲 慈懿會見證成長

E-mail 列印
慈濟大學創校邁入18周年,於今天(11/23)舉行校慶運動會,王本榮校長首先感謝天,在這一年一度非常重要的日子,讓我們迎接來的是一個風和日麗、藍天白雲的好天氣。 更感恩身著藍天白雲的慈懿會爸爸、媽媽:「在慈大每一個重大的日子,他們從來不缺席、一直陪伴著我們。」

「現在年輕人都是宅男宅女,只有體重、沒有體力,只有熱量、沒有熱情,只有自由、沒有自立。」校長接著勉勵:「希望同學們能夠發揮自立、團隊的精神,來揮灑體能、揮灑熱 情。讓這個運動會成為往後『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美好回憶的一天。」

◎運動場競技如人生

十八年的歲月正如運動場上的競賽一般,有人擅於短跑爆發力十足;有人卻有著堅毅的耐力,在長跑中調整好速度,不急不徐地抵達終點。在1500公尺長跑學生組分組跑第一的大 二醫學系陳宣安,平常把跑步當做訓練自己,比賽則是檢視自己,他笑說:「學長潘哲彬太厲害了,我只要能超越自己,透過運動尤其是跑步,能鍛鍊強健的體魄、還能保持好的體 型,這樣才能在人生競賽場上堅持到最後」。

跑道上激烈競賽,場邊負責加油的同學們及爸爸媽媽也沒閒著,分遺系一年級的林雨萱再跑完女子組800公尺後,臉色發白差點體力不支的倒地,懿德媽媽高惠珍、陳美純趕緊趨前 攙扶,並且陪同雨萱在旁邊慢步,讓她慢慢恢復正常呼吸,然後又是幫雨萱按摩、又是擦汗,關懷之情讓雨萱倍感溫馨。

原本寄望自己可以進入前三名的雨萱,對於自己今天因生理期表現不如平常,「很遺憾」,她難過地說。從小就因為妹妹太優異,做很多事總會追求完美,無形中也給了自己很大的壓 力。

懿德媽媽在一旁不斷拍肩鼓勵安慰她說:「放輕鬆」。從開第二週就開始準備練習跑步,今天這樣的結果,雨萱雖然失望,不過從中還是體會到「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反而表現會失常, 要用平常心」,問她會因此膽怯嗎?她笑笑說:「習慣了,我希望透過比賽學習放下壓力,面對失敗,我明年還要來挑戰」。

最龐大的慈懿會隊伍,不僅幫孩子們加油打氣,更參與各項競賽:60公尺計時賽、100公尺競走計時賽、壘球擲遠、拔河、十人十一腳等趣味競賽,和師生們同樂。

◎藍天白雲見證成長

最能呈現團隊同心協力,考驗體力、耐力的當屬「拔河」。教職員工和慈懿會組各派出兩隊,對決時,除了同時進行比賽的運動員、相關工作人員,幾乎所有參加運動會的人都聚集在 拔河場邊,指導、加油聲響徹雲霄。

「一、二、剎」「一、二、剎」,幾秒之間教職員隊一陣歡呼,裁判舉起手「1:0 換邊」。 陳金發爸爸忍不住對王校長說:稍微讓一下嗎!

王校長笑而不言,有位老師一本正經地回答:「運動場上,哪有『讓』這個字,要遵守運動精神。」結果可想而知,教職員囊括第一、二名。慈懿會成績也不錯,獲得第三、四名。

微生物免疫碩士班行政助理陳福堂,是運動場上的常勝軍。今年他參加了60公尺計時決賽、100公尺競走決賽、壘球擲遠、大隊接力等項目。他表示:「比賽並不是為了得名,最 主要的是檢視自己的體能是不是保持得很好?透過運動會也把同仁間的感情凝聚了。」比賽時間外,他總是拿著照相機,到處幫同仁留下足跡,他希望藉由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成立一 個攝影社團,接引更多同好一起記錄學校、生態環境等等。

英美系四年級的媽媽們,為了鼓勵孩子多參與校際活動,率先報名100公尺競走決賽,呂木麗媽媽還參加60公尺計時決賽。運動會前夕,接獲女兒即將生產的電話,木麗媽媽思考 再三,還是以慈大為優先。運動會當天早上,得知女兒已順利產下寶寶,木麗媽媽欣喜之餘,決定拿個好成績送給外孫當見面禮。

場上這群身著「藍天白雲」的爸爸、媽媽到處穿梭為孩子們加油打氣,藉由運動會也是凝聚彼此之間默契與情感的好時間。其中一個熟悉的身影,十八年來他總是熱情不減,年年參與 同時負責掌旗,引領浩蕩長的隊伍進場,也不斷激勵這群慈懿會爸爸、媽媽,他就是合心團隊,目前擔任醫學系二年級慈誠爸爸的施啟智。

他說:「我們只是盡責任的關心孩子們生活,協助學校培養俱人文氣息的學子,十八年來陪伴孩子成長,自己也年輕很多。看著學校從草創的小規模,到如今受各界肯定大學院所,他 很欣慰」。而這群熱情年輕不減的藍天白雲志工,也見證慈濟教育志業十八年來的歷史。

圖左 : 十人十一腳等趣味競賽,師生們同樂。[攝影者:謝光雄]
圖右 : 分組跑第一的大二醫學系陳宣安,平常把跑步當做訓練自己,比賽則是檢視自己。[攝影者:謝光雄]

圖左 : 呂木麗媽媽(2號)欣喜之餘,決定拿個好成績送給外孫當見面禮。[攝影者:張進和]
圖右 : 十八年來施啟智(舉旗者)總是熱情不減,年年參與同時負責掌旗,引領浩蕩長的「藍天白雲」 [攝影者:張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