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三心合一 打造親師生三贏關係

三心合一 打造親師生三贏關係

E-mail 列印
2013年1月13日萬華靜思堂二樓的講經堂,齊聚了老師、家長、志工四百一十八人,首次參與「老師心、父母心、菩薩心」三心合一研習活動。邀請三位教聯會老師分享,期望 透過活動,幫助老師及父母找到適當的方法,營造更好的親師生三贏的關係。

上人曾經深深地期許「老師們要用父母心來愛我們的學生,父母們要用菩薩的智慧來教導我們的孩子。」「老師心、父母心要像火車的雙軌一樣,並行前進,小孩子才會有最好的教育 遠景。」可見老師心要有父母心,父母心更要有菩薩心,因此要三心合一才有辦法來面對小孩子的教育及未來。

◎傳遞愛的價值 教聯會手語團隊「老師心菩薩心」手語表演,揭開序幕。誠然「愛之深,教之切。燈傳燈,心連心。」三心率先開場的是:張芬凝老師從事教育工作二十二年,讓人敬佩的是,她總是 在教學的情境中,將靜思語「溶化」在班級經營中。她認為教育不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志業,身為父母培育自己的孩子,是一種責任,但身為教師,培育的卻是別人的孩子,這是一 種神聖的使命了。聽她娓娓道來,四位「天使」的趣事與溫馨互動,發覺張老師的敏銳與用心,都是一級棒的,也因此讓受惠的莘莘學子,都能銘記在心。

第一位天使是顏面傷殘的孩子,因為深刻的生命經驗,啟發了孩子善的種子--同理心。第二個天使是聽障的孩子,從中體悟上人所說的「苦難是一堂寶貴的人生課程。」讓他們在身 體殘疾的苦難中發揮最高的潛力,閃爍生命的光輝。

第三位天使是畫不出媽媽的孩子,張老師透過影片,讓學生看見世間暗角的苦難,全球有一億五千多萬的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餓著肚子,即使領到口糧,也只有少少的幾口。讓失去母 愛的學生,重新找回自我,努力回饋學校,成為最認真、全年無休的環保小志工。第四位天使是活在自己世界的孩子,雖是一位自閉症的孩子,幸好有媽媽的支持與配合,助理老師耐 心協助,愛心小天使的陪伴,讓他每天都在進步中。最後的畢業旅行留下美好的記憶。

張芬凝老師接受學生祝福,也祝福學生要勇敢,不要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每學期舉辦票選並表揚愛心小天使,同時要學生見苦知福,所以也帶學生關懷創世基金會、家扶中心及至善 園安養中心,為其募款、募發票或發起跳蚤市場義賣等,在學校成立仁愛基金,嘉惠學子。是一位難能可貴的好老師。

◎家是永遠的依靠

緊接著是由中山、大同區大愛媽媽的短劇表演「回家」。劇中主角小琪因為父母吵架、離婚,加上母親心情不好,經常被碎碎唸,憤而離家。在外誤入歧途,結交壞朋友,毒癮發作, 又沒錢。途中,幸遇好友小芳,小芳勸她回家,但小琪感覺:家的距離雖是很近,但是回家的路,卻是很遙遠。最後小芳打電話通知媽媽接回,終於把愛找回來。

2013年1月13日,萬華靜思堂二樓講經堂,齊聚老師、家長、志工等四百一十八人,首次參與「老師心、父母心、菩薩心」三心合一研習活動。邀請三位教聯會老師分享,期望 透過活動,幫助老師及父母找到適當的方法,營造更好的親師生三贏關係。

證嚴上人曾經深深地期許,「老師們要用父母心來愛我們的學生,父母們要用菩薩的智慧來教導我們的孩子。」「老師心、父母心要像火車雙軌一樣,並行前進,小孩子才會有最好的 教育遠景。」可見老師心要有父母心,父母心更要有菩薩心,才能三心合一地面對小孩子的教育及未來。

◎ 傳遞愛的價值 教聯會手語團隊〈老師心菩薩心〉手語表演,揭開活動序幕。以「愛之深,教之切。燈傳燈,心連心。」為開場的張芬凝老師,從事教育工作二十二年。讓人敬佩的是,她總是在教學 的情境中,將靜思語「融化」在班級經營中。她認為教育不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志業,身為父母培育自己的孩子,是一種責任,但身為教師,培育的卻是別人的孩子,這是一種神聖 的使命了。

張芬凝娓娓道來四位「天使」的趣事與溫馨互動。第一位天使是顏面傷殘的孩子,因為深刻的生命經驗,啟發了孩子善的種子--同理心;第二個天使是聽障的孩子,從中體悟上人所 說的──「苦難是一堂寶貴的人生課程。」讓他們在身體殘疾的苦難中發揮最高的潛力,閃爍生命的光輝。

第三位天使是畫不出媽媽的孩子,張芬凝透過影片讓學生看見世間暗角的苦難──全球有一億五千多萬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餓著肚子,即使領到口糧也只有少少的幾口。失去母愛體 會自己幸福的學生,重新找回自我,努力回饋學校,成為最認真、全年無休的環保小志工。

第四位天使是活在自己世界的自閉症孩子,幸好有媽媽的支持與配合、助理老師耐心協助,及愛心小天使的陪伴,讓他每天都在進步中。最後在畢業旅行留下美好記憶。

張芬凝接受學生的祝福,也祝福學生要勇敢,不要放棄任何學習機會。她每學期舉辦票選活動,表揚愛心小天使,同時要學生見苦知福,也帶學生關懷創世基金會、家扶中心及至善園 安養中心,為募款、募發票或發起跳蚤市場義賣等,在學校成立仁愛基金,嘉惠學子。是一位難能可貴的好老師。

鍾華今老師分享,啟發孩子的同理心,讓特殊孩子認同,老師一路愛心慈悲的陪伴,讓人感到品德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環。

淡江大學許少瑜同學是淡大慈青,暑假曾打工,也在永和新芽班當課輔,是張美瑛老師的學生。張美瑛把每位學生當成自己的貴人,協助解決教學上的困難,讓許少瑜感受上人的法很 美也很好,願一起做善事。

◎ 家是永遠依靠

中山、大同區大愛媽媽表演短劇「回家」。劇中主角小琪,因為父母吵架、離婚,加上母親心情不好,經常被碎碎唸而憤而離家。她在外誤入歧途,結交壞朋友,毒癮發作又沒錢時, 在途中幸遇好友小芳。小芳勸她回家,但小琪感覺家的距離很近,但是回家的路很遙遠,還好小芳不放棄好友,協助電話通知小琪媽媽接回小琪,終於讓愛找回來。

「父母心」單元,李慧英用唱作俱佳、幽默風趣的動作與表情,很能引人進入情境內容。她自謙是自己補修學分,家裡開「五金行」,因為她生了四位千金,加上自己,剛好是「五 金」。加入慈濟後,她服膺──不疾言厲色,要軟言軟語才能感化別人,強調父母既是良師,也是益友。

她的「養樂多」人生哲學,即是「養」好習慣──凡事感恩、尊重、愛;「樂」──樂於承擔、配合與分享;「多」──多參與慈濟承辦活動。父母要擁有一張幸福的臉,就要將煩惱 拋棄,因為煩惱是垃圾;有辦法解決的就沒煩惱,無法解決的就是垃圾,就該丟掉。

一枝草一點露,李慧英對《父母恩重難報經》特別激賞,尤其是尾曲讓她悔悟以往對大女兒管教不當而深以為鑑。她勉勵在場的人,須做大做(作)家,勿做大話(畫)家。以鋼琴老 師訓練好動的孩子為例,用專注五分鐘看手背、手心的故事,報得現場如雷掌聲。

林家豪老師的「身教重於言教」,他曾因自己吃飯時,翹腳的壞示範,引發孩子質問而警覺。

「家」與「父母」是孩子永恆的老師,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幸福的家庭」。上人曾慈示,把擔心化做祝福,不要詛咒孩子,不要對孩子說負面的話。用「靜思語」眉目傳情,非視 不可,因為愛是致富的妙方。 

◎ 生命教育

「捲起衣袖,揚起風帆。堅持夢想,不留遺憾。灑下希望,讓愛萌芽,雨露落下,遍地開花。」內湖高工賴瓊杏老師主講──老師心、父母心、菩薩心,讓她深感時不我予,因此呼籲 要把握當下,透過短短三十秒的卡通影片,了解人生規劃、體驗到──當生命遭逢無常(anicca)、意外、死亡,而這無常是常人無法知道,通常也不會規劃在生命其中。

賴瓊杏在現場做起體驗,當身上負荷重量造成不便時,情節立時導入〈牽手人生〉馬文仲老師的感人畫面。

馬文仲是「撒播希望的人生」典範,身罹殘疾(俗稱漸凍人)。他從小求學路走得十分坎坷,因此用生命找學生、教育學生,以難行能行來感恩父親智慧之愛,尤其是湘西貴人谷慶玉 老師的相知相惜,以萬里情緣、清水之愛來同心協力蓋教室,用菩薩及悲智雙運的心辦學校,再加上由慈濟慈善基金會協助、援建「希望小學」,招收學生達一千五百人之多。

「路過你的路,苦過你的苦,甘願做、歡喜受。」說明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快樂來自心靈的提升,而心靈的提升是因為教育。賴瓊杏不忘引用靜思語與大家共勉──不要小看自 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信心毅力和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辦不成的事。

吳少炳分享──父母吵架造成離婚、單親家庭,是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從短劇中,看到離婚的母親要獨力撫養孩子,如果情緒不好,罵小孩,小孩也會叛逆離家出走,這是父母要警惕 的。「牽手人生」讓人很震撼。

主持人李美齡師姊勉勵自己,每天從早餐做起。她覺得孩子能從家裡帶早餐出門,會給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她以先生常說的一句話和大家分享──教與不教都是教(意指父母要以身 作則)。

王金鳳老師是中正萬華舉辦「三心合一」的活動總窗口,他希望很多的老師、家長多來參與,因為「好」能影響一個家庭外,也能帶動社會。

有好品的人生就必須要有好的教育,它是社會的希望,也是安定社會的力量。慈濟北區教師聯誼會與慈濟大學希望透過【老師心‧父母心‧菩薩心】三心合一研習活動,建設「感恩、 尊重、愛」的家園、校園與大社會,讓人人一起努力。

圖左 : 近四百一十八位老師、家長、志工,首次參與萬華靜思堂舉辦「老師心、父母心、菩薩心」三心合一的研習活動。[攝影者:張溢城]
圖右 : 教聯會老師多才多藝,以手語教化人心。[攝影者:柳復中]

圖左 : 張芬凝老師的敏銳與用心,讓受惠的莘莘學子銘記在心。[攝影者:柳復中]
圖右 : 中山、大同區的大愛媽媽的短劇表演「回家」。 [攝影者:柳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