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養牠 愛牠 不要遺棄牠

養牠 愛牠 不要遺棄牠

E-mail 列印
「不吃、不養、不買賣、不捕捉」、「養牠、愛牠、不要遺棄牠」、「寵物不得寵就成為廢棄物」……

2月2日晚上七點,在臺北市新舞臺靜思書軒,五十餘會眾正聚精會神地等候著,由資深演藝人員、愛護動物及環保蔬食志工──譚艾珍所主講的心靈講座《艾珍媽咪和動物貝比》。

曾有會眾因為回家轉述譚艾珍所講的故事內容,卻被家人笑說不怎麼好聽!反過來問她是否有出有聲書?

譚艾珍謙虛的表示:「自己並非作家不會寫作,於是開始思考要如何將所說的故事,轉化為動人的文字?於是就把演戲功力拿出來,寫成演戲的臺詞;即使不會說故事也沒關係,只要 用「艾珍媽咪」的角色照著唸,就能夠如她本人講述般地吸引人了。」現場即興地邀請了顏妹妹示範讀一小段,聽得滿場會眾笑呵呵。

◎從慈悲到智慧

譚艾珍提到歐陽爸比曾說:「我們只有慈悲沒有智慧」,所以譚艾珍一直在尋找慈悲跟智慧。從慈悲到智慧,讓她的下半輩子過得很好,也因此不再陷入只有慈悲的痛苦。

她分享自我的心靈成長:「當沒有智慧的時候,慈悲會帶給我們如離地球一樣的痛苦;當有智慧的時候,我們的慈悲是無限的寬闊,而且會讓我們真正感覺到非常的自在跟喜悅。」

寫完《艾珍媽咪和動物貝比》這本書,再回頭看看,譚艾珍說:「原來智慧一直都在我身邊,只是我沒有去發現,所有這些陪伴我的同伴動物,牠們一直都給予我好多的智慧,我真的 是非常非常感恩牠們。」

◎以真情互動 用祝福釋懷

請問有人怕老鼠嗎?怕蛇嗎?藉著一張張放映出的圖片,怕動物的艾珍媽咪自述,最初看到老鼠會害怕的喊救命,後來克服了心理障礙,竟然能為馬路上的死老鼠收屍,繼而飼養松 鼠、飛鼠、老鷹、貓頭鷹……

為何天敵也可以是好朋友?六十多隻流浪狗的飼養經,艾珍媽咪精彩的講述著一段段與動物孩子們真情互動的故事,心底雖然五味雜陳,嘴角還是泛起幸福的微笑;會眾也隨著故事情 節感染到當時的氛圍,時兒驚訝、時兒捧腹大笑,同時也學習到認識動物的特性與生態的知識。

楊子瑄同學家裡前一陣子有一隻狗狗剛過世,內心非常沮喪,她感傷的表示,任何動物無論老鷹、蛇,牠們都是有靈性的,應該要愛護牠們、愛惜牠們,而不是傷害牠們。

楊子瑄表示:「艾珍媽咪說牠們家大寶(狗)陪了她女兒十三年,但她(女兒)卻陪了大寶一輩子。這句話很適合現在我的心情,我家那隻狗狗是從小貝比就開始飼養,牠來我們家我 很高興,我可以照顧牠,也陪伴了牠一輩子。」聽了今天的講座,讓子瑄不再傷心也釋懷了。

◎出書護三好 版稅捐動保

譚艾珍從小生長在虔誠的基督教家庭裡,因為收養很多動物不忍殺生而吃素,因為吃素進而探討佛法,才知道這些因緣都是環環相扣的;從佛法裡體會到眾生有情,有情眾生,既然如 此,怎麼捨得吃牠們的肉?

所以內心一直有個心願,希望能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一本書,分享動物有情、有愛的故事,也讓這本書護持「三好」,一是護持經典好,二是護持靜思文化好,三是愛護動物好;所有的 版稅如數捐助動物保育,希望這「三好」能夠把人類的層次更提升。

她認為,如果我們用同理心還有責任感,去關懷跟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的動物,我們就是和善的人類;更上一層樓,用護生的心情茹素,我們就是高尚的人類。

會眾李巧雲聽後感動的分享:「對待動物不可以像以前一樣,只是覺得牠很可愛、我很喜歡牠;而是要真正體會,動物跟我們人類一樣,是有感受的,牠有喜、怒、哀、樂,這麼可愛 有靈性的動物,我們更不可以吃牠的肉,應該要茹素。」

圖左 : 會眾李巧雲(右)聽譚艾珍(左)講座分享感動。[攝影者:王台妹]
圖右 : 顏妹妹(右站捧書者)示範閱讀內容,滿場笑開懷。[攝影者:王台妹]

圖左 : 滿場的會眾注視放映出的圖片仿如身歷其境。 [攝影者:王台妹]
圖右 : 楊子瑄同學聽譚艾珍講座後釋懷地放下亡狗的傷痛。 [攝影者:王台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