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掌握技巧 有心就不難

掌握技巧 有心就不難

E-mail 列印
「老師,景深要怎麼設定呢?」「老師,我們的麥克風怎麼會沒有聲音呢?」為了把握周「修」二日不空過,志工平日要上班,周末也往往有不少活動,儘管入晚,已經有點疲憊,但 是包括講師許志鈞也犧牲陪伴家中小朋友的時間,來到天母共修處,為一群有志於人文真善美的志工,開啟了為期六週(2013/03/9~2013/04/06)的錄影及剪輯 共修課程。

◎教學生動入門易

「攝影機的結構可說是眼睛的翻版,從光圈控制光線明暗…」講師許志鈞細心且生動地教學,從攝影機操作、器材的認識、拍攝技巧、構圖、運境、剪輯軟體的操作等等一一講解,讓 第一次接觸攝影機器材與剪輯軟體的志工,慢慢卸下對攝影器材操作的抗拒。

到了分組練習時,志工開始從腳架架設、攝影機開機、設定、收音,錄影,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實作練習,絲毫不馬虎。

練習拍攝時,志工扮演起受訪者,也從中體驗到受訪者在鏡頭前的緊張感。提醒了志工,往後拍攝受訪者時,也能協助受訪者減輕內心的緊張感,讓受訪者在鏡頭前能放鬆的分享。

錄製完影像及聲音,接著學習如何剪輯。「當我們拿到一份60分鐘的影片,我們該如何剪輯才是最有效率呢…」講師在台上耐心地播放影片,一面解說著。一方面也考驗大家的觀察 力。

雖然短短的六堂課程講師以實作方式引導學員。一遇到問題時,主動發問,克服對攝影器材的恐懼;以「用心」征服記憶力減退的考驗,學員們都興趣高昂。

◎有心學習就不難

慈濟志工林惠雅表示:「講師教學生動活潑,讓原本以為很難入門的剪輯,變得很簡單,學習起來輕鬆且愉快。」

擔任此次課程召集的慈濟志工陳怡伶說:「希望藉由這次課程招生更多人文志工,並且讓志工不再害怕錄影剪輯。這次很開心,有許多文字志工來學習,若人手不足時,隨時有志工能 補位。」

年紀近七十歲的人文志工吳嘉博:「以前對電腦完全不懂,63歲進了慈濟才開始學。之前對錄影剪接一開始也很抗拒,但這次下定決心,要將基本操作與概念學會。多一位志工來學 習,如遇到人手不足時,即可互相支援。才能紀錄更多志工的美善故事。」

去年底,才剛加入慈濟的志工林艾雯:「自己是來上課的志工中最年輕的一位,看到現場許多來上課的志工,年紀雖然比自己年長,學習的熱情依舊。看到他們積極地問問題,學習如 何操作、設定,讓我看到慈濟人不怕艱難、求知若渴的精神。身為年輕志工的我,應該要更精進些。未來,希望在工作之餘,能夠為慈濟人文紀錄做些貢獻。」

人文錄影剪輯課程在收穫滿滿中渡過,課程結束後,志工與講師互道感恩。日後志工也將理論和實務結合,承擔「為時代做見證,為慈濟寫歷史」的人文真善美工作。

圖左 : 擔任此次課程召集的志工陳怡伶:「希望藉助這次課程招生更多人文志工,並且讓志工不再害怕錄影剪輯。[攝影者:吳嘉博]
圖右 : 分組練習時,志工扮演起受訪者,模擬拍攝實況。(右二為戴麗俐,右一為張瑞妹)[攝影者:吳嘉博]

圖左 : 林艾雯(左)是上課的志工中最年輕的一位,她表示:「希望在工作之餘,能夠為慈濟人文紀錄做些貢獻。」(右為講師許志鈞師兄)[攝影者:吳嘉博]
圖右 : 志工林惠雅(左):「講師教學生動活潑,讓原本以為很難入門的剪輯,變得很簡單,學習起來很歡喜。」[攝影者:吳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