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退休校長 從做中體證佛法

退休校長 從做中體證佛法

E-mail 列印
在教育界奉獻四十多年退休校長的羅富美,2006年退休後,開始當慈濟的全職志工,現為中山區人文真善美行政組長。中山聯絡處的讀書會共修,富美決不輕易缺席,今年五月開 始《無量義經》讀書會共修,她突破自己的心防,勇敢承擔法譯志工,她第一次的導讀就很受歡迎。

富美過去一直不敢承擔法譯分享。她覺得佛法深奧難解,對眾人法譯要很小心,沒有完全的體會,無法精準的講到法的精髓,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戒慎恐懼。這一次,面對極為喜 愛、有感受的《無量義經》她抱著強烈的使命感,把握因緣歡喜接受邀約,加入社區「菩薩廣行無量義」法譯志工團隊。

2013年6月3日第三周「菩薩廣行無量義」讀書會,志工羅富美(法號慈念)第一次承擔社區道場讀書會導讀人,贏得一百四十位志工和會眾的讚歎掌聲。艱澀的經文,透過她活 潑幽默的詮釋、生活化的實例譬喻、驗證,顯得清楚明了,看得懂,也聽得懂。台下聽眾不斷點頭、時而互動回應,時而會意微笑,會場充滿法入心的法喜氛圍。

◎ 用心思索 活潑法譯

四年前富美第一次閱讀《無量義經》時,就喜歡上「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澹泊,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的境界。這一次她承擔的導讀進度,正好是這段經文,她驚 訝的說︰「太好了,因緣真是不可思議。」

從確定法譯進度,短短十天內,她大量閱讀《菩薩廣讀無量義》網站資料,反覆背誦經文、偈誦、聽上人開示,深度體會『佛心師志』,不斷揣摩練習,如何印證自己的經歷、表達真 實的感受,將艱澀的經文簡單化,讓人人聽得懂,真正地了解後能法入心,並歡喜做一位人間菩薩。

富美覺得真正的道理要走入人群見證苦難,真正體會人生的苦不堪言與無常,才能深刻體會到證嚴上人慈示︰「生命不用計較,只要精進」的道理。所以她除了善用公版資料外,並加 入了與自己親身參與的莫拉克水災林邊打掃、杉林大愛屋援建紀錄畫面,讓大家回憶走過的菩薩道,也讓錯過的志工們心生仰慕,啟發善心。果然,這一段分享,得到眾人極大的迴 響。

◎ 退而不休 見證苦難

擁有一個溫馨美滿的家庭,生活無憂、經濟無虞;從忙碌的職場退下,原可以悠遊山水,頤養天年,但她選擇退而不休,發願將生命良能發揮到極至。「因為幸福所以更要感恩,我發 願要付出,回饋社會,做利益眾生的事。遍尋各地善門,終於找到了慈濟宗門這條菩薩道!」她肯定地說。

在職場中,能力學養與辦學績效,備受肯定和尊崇;身為校長,一些瑣事和文書工作,皆有秘書代勞。但是走進慈濟,一切歸零,她沒有因顯赫的背景經歷,而得到特殊的禮遇。從見 習志工做起,擦地板、掃廁所、搬重物、洗菜……樣樣來。將近五年的淬練,磨掉了當校長時高高在上的威儀。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許多慈濟人出錢出力前往救災,原也報名要去四川紀錄當地震災情形的富美,行前因身體不適,遺憾地錯過行菩薩道的機會,深刻體會到做志工也要有福 報。

2009年的莫拉克水災,重創高屏地區,慈濟志工膚慰災民,全力搶建大愛永久屋。經北區人文真善美駱純美的推薦,富美把握因緣,往來災區,紀錄災情、援建大愛屋進度,報導 以工代賑以及災民人文營活動,撰寫感人故事。

兩個多月的日子和許多志工,陪伴著深陷困境的災民,親睹國土危脆,人生無常;慈濟志工們放下家業、事業,出錢出力,付出無所求,富美看見許多的「人間菩薩」,深刻體會到 上人慈示:「菩薩其實不是讓人膜拜祈求這樣而已,真正的菩薩是要走入人群,了解人間疾苦。」

◎ 恬安澹泊 不隨境轉

加入人文真善美文字志工,符合了富美喜歡揮筆弄文的個性,開啟她生命另一片天;後來承擔窗口重責,更是充分發揮她行政組織的專長,覓得「適才適用」的舞台。她負責任、不服 輸的精神和工作態度,總是「勇於承擔,使命必達」。凡事求完美,講時效,好還要更好。交付下來的任務,總是事必躬親,而且「走在前面,做到最後。」她經常把工作帶回家默默 地做,甚至熬夜達旦。對「甘願做,歡喜受」領略很深的她,覺得能付出是一種幸福。

行政的工作對她而言雖是駕輕就熟,但是「人」的問題,永遠是最困難複雜的課題,經歷過許多的人我是非,令她困擾沮喪,每當心中紛亂煩悶,她會靜坐反觀內心,當下把自己心思 安住在「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澹泊,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讓自己進入禪定的境界,以法對治煩惱無明,不隨境轉。

富美認為有這份定力自然面對外境就能「顛倒亂想,不復得入」她從佛法中體會,恬安澹泊,無為無欲的道理。「由戒而生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得解脫,展現清淨的身心。」是她 在慈濟人間道的重要課題。

會眾王麗珠對於當天的導讀,有許多的感動,她說:「以前我一感動只會掉淚,今天覺得溫馨感動但沒有傷感,只有想快點做的動力。」她發願要做到導讀中所提「幫助我們在生活中 做到「戒定慧」的三個單純指標「心想好意、口說好話、手做好事」,她期盼藉由好的心念,廣結善緣,恆行菩薩道。

因有親身經歷而體會的悲心和智慧,使得羅富美在讀書會中的詮釋,如此深刻,發人深省。不論台上的導讀人或台下的學員,皆得到滿滿的法喜。

圖左 : 除非有重要事情,每週一的讀書會,羅富美(左一)決不輕易缺席。[攝影者:鄭貽真]
圖右 : 會眾王麗珠覺得讀書會溫馨感動,但沒有傷感,只有想快點做(志工)的動力。[攝影者:何瑞昭]

圖左 : 知心相契時間,法親溫馨分享「心想好意,口說好話,手做好事」。[攝影者:何瑞昭]
圖右 : 妙手入經藏,眾人專注唱誦經文,以動作加深記憶。[攝影者:鄭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