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醫療志工 生命因利他而豐富

醫療志工 生命因利他而豐富

E-mail 列印
2013年北區醫療志工初階研習課,今日(6/15)在慈濟三重志業園區進行,共有六百三十八位學員參與精進,二百零八位工作人員付出;重點課程安排了慈濟志工張美麗、黃 明月與眾分享她們的醫院志工經驗,大家在今天扎實地學到了服務技巧與人文應對,不僅能發揮醫院志工效益,將更助於慈濟醫院提昇醫護品質。

◎紅塵有愛 美麗在修行

臺北慈濟醫院常住志工張美麗,和學員分享她的生命故事。年輕時與人合夥經營酒家,曾是一位酒國女英雄,花樣歲月就在酒精中揮霍,直到有次機緣在花蓮靜思精舍門口遇見證嚴上 人,眼神接觸剎那就像被電擊般產生悶痛,張美麗回臺北後,即開始向她所經營的酒家女募款,每個月抽出一百元,以劃撥方式給慈濟蓋醫院。傳奇的人生際遇與慈濟緣份娓娓道來, 學員聽得嘖嘖稱奇!

她的重大改變來自於出了一場嚴重車禍,醫生叮囑她許多東西都不能吃,張美麗才驚覺:「即使我擁有天下財富,買得到錦衣玉食,卻不一定買得到食慾,也買不到驅除心中的恐 懼。」因此,她痊癒後全心投入醫療志工,也去上了相關課程。

「空有熱情,沒有技巧、專業知識,可能會傷了別人都不自知!」張美麗的志工經驗也提醒學員,服務要由「心」開始,付出善行,也要照顧到別人的尊嚴,即使是植物人也不能忽略 他的感受。

◎戲劇呈現 用心牢記

為了讓學員能輕鬆就牢記志工的服務須知,課務組安排了詼諧逗趣的戲劇來呈現,教大家懂得在急診及醫院大門口,上、下車處的服務與應對,以及服務病患時一定要遵守的細節,如 不可隨意答允病人的請求,一定要先徵詢護理人員;與病人及家屬互動,也要注意對方感受,不要去影響病人的休息等等……

志工曾滿還教大家正確的洗手步驟「內、外、夾、弓、大、立、完」簡單口訣,容易牢記;還有志工六寶「臉要笑、嘴要甜、腰要軟、手腳要快、眼睛要亮、頭腦要清楚」大家跟著曾 滿一起大聲附和,學員用心、用筆認真抄記下來。

◎明月有情 感恩心付出

先後在花蓮慈院、大林慈院常住的醫院志工黃明月,志工生涯二十餘年,有說不完的人生故事,今日應邀來三重園區與大家分享,她用生涯中特別的個案為例,讓大家瞭解到「不要小 看自己的一個力量,別人的生命谷底,需要您的牽扶。」

真實的個案中,每一張令人震撼的照片,都是病人及家屬的悲痛故事,黃明月教學員不僅要察言觀色,更須用心傾聽,「因為您給的不一定是病人需要的。」志工也是必須學習,要當 醫護與病人、家屬之間的橋梁,要從單純的付出開始;要從捨不得別人受苦開始;從一個正向的想法開始;從學習分享開始,實踐慈悲就是志工最大的力量。

「當志工其實是很快樂的,就看您單純的心如何去融入志工的服務。」黃明月表示,她以無比的感恩,活出快樂的泉源,希望這分直心也能感染所有的人。學員聽完黃明月的分享,有 人因個案的悲苦而不停拭淚、有人因正向的鼓勵而振奮不已,掌聲久久不輟。

◎見苦知福 醫療入人文

培訓學員黃重銘非常佩服黃明月的付出精神,自己曾做過慈院志工,瞭解自己在專業上的不足,尤其是許多硬體設備的操作不夠熟稔,而今天的課程恰恰讓他學會了如何做一個專職的 醫療志工,保護病人也保護自己。

黃重銘也參與今天課程中戲劇的演出,透過彩排他學會了推輪椅、推病床的技巧,也從劇情的鋪陳,瞭解了更多醫院志工應謹守的規範;而最大的收穫是「見苦知福」,在慈院熱忱地 服務病人與家屬,回到家中,他就更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時光了。

曾在加護病房與死神搏鬥的學員陳素蘭由衷感恩醫院志工的付出,五年前她身罹肺癌,當時在心中發下大願,倘若身體能康復走出醫院,一定也要來醫院當志工幫助需要的人;由於她 病灶發現得早,配合治療後痊癒,現在全心投入慈院志工的行列。

陳素蘭近年來常往返於花蓮與臺北慈院間當志工,磨出經驗後體會到與病人的互動很重要。瞭解病人的需要、安撫病人與家屬不安的情緒,一定要恰如其分地扮演好醫病之間的協調角 色,展現「志工」良能,才有助於病情治療。

今天的課程讓學員們瞭解到在服務過程中,遇到狀況要如何應變,也從醫院常住志工的經驗傳承中啟迪醫療人文;「志工」是一個團體,大家必須發揮合和互協,讓病患及家屬有一個 堅實的臂膀可以依靠,讓他們在療治過程中把心安住。今天,每位學員都收穫滿滿。

圖左 : 臺北慈院志工張美麗和學員分享她的生命故事。提醒學員,服務要由「心」開始,付出善行也要照顧到別人的尊嚴。[攝影者:魏孫義]
圖右 : 為了讓學員能輕鬆牢記志工的服務須知,課務組安排了詼諧逗趣的戲劇,教大家懂得服務技巧與人文應對。[攝影者:陳榮坤]

圖左 : 大林慈院常住志工黃明月,要大家瞭解到「不要小看自己的一個力量,別人的生命谷底,需要您的牽扶。」[攝影者:魏孫義]
圖右 : 黃重銘參與醫院志工最大的收穫是「見苦知福」,在慈院熱忱地服務病人,回到家後就更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時光了。[攝影者:魏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