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靜思語教學 研習中充滿驚喜

靜思語教學 研習中充滿驚喜

E-mail 列印
慈濟佛教基金會於2013年6月9日,在永和聯絡處舉辦北區「靜思語教學種子教室」研習課程,共有一百零五位教師或具有教育相關背景之志工熱情參與,學習如何將靜語應用在 教學中,進而啟發莘莘學子,以達「潛移默化」之效果。

課程以「故事講述」為題,將靜思語的內涵用生動、活潑、有趣的故事呈現出來;各區的示範圖說、偶述與戲劇的學員們全心投入,讓整個課程及會場,氣氛溫馨且熱絡。

承擔任主講人的倪美英老師,分享自身的教學經驗與親子互動關係。「我看到這幅畫就像看到過去的自己一樣!」美英老師舉了畢卡索畫作「手持尖刀的女人」為例,來說明過去的自 己。因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以前的個性是很急躁的,為了求好心切,致使在學校對學生也非常的嚴厲。

◎從改變自我開始

嚴厲的教學,雖然學生的成績優異,卻得到了「女暴君」稱呼,令她沮喪不已。「每一天都是做人的開始。」在因緣際會下,她接觸了《靜思語》:「只要能張開眼睛,每一天都是我 的新生之日,都是我做人的開始。」

「這句話拯救了我!」美英老師恍然大悟,既然每天都是做人的開始,當時的她決定重新開始好好做人,決心洗掉以往學生心目中女暴君的形象。

除了改變自身的習氣,更透過每日的靜思語分享來啟發學生,師生間的隔閡也逐漸消失。此外,她感受到證嚴上人對於教育的看法,因此力行靜思語「教育是好好地給予與對待」。因 而深深的懺悔,而她的生命也開始有了翻轉與改變。

在家庭關係方面,因為自己急燥的個性,不好的言行影響了孩子;她決定先改變自己,除了緩和自身的言行,也運用故事的陳述,讓孩子明白事理,改變了親子關係。

「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美英老師告訴大家,如何講出最精彩故事的秘訣。她講的故事,為什麼那麼受歡迎?因為那都是她最喜歡、也用心研讀過的故事。有了興趣,她就 會想要去練習;用心多次的練習,讓她能夠將故事透過教學,讓學生牢牢的刻畫在腦海中。

「教育從尊重開始」美英老師在課堂中,講述了一則美術老師如何啟發出孩子天賦的故事;故事中的學生只會畫「圈圈」,在老師鼓勵下,透過在自己畫作中的簽名,讓她建立出自 信;並且成就了她,完成開畫展的心願。這故事闡述的道理,在於建立起學生的興趣與信心,都是從尊重開始。

◎多元呈現 內涵深植心中

為了更具體且多元的表現「故事講述」,文山、永和與南港團隊用圖說、偶述和戲劇的實作方式,進行說明與表演,寓理於故事之中,引導學生能夠瞭解故事中的正向意義。

圖說的部分,許麗卿老師用「九頭鳥」、「劍道家」的故事,透過文字與圖畫的結合,清楚闡述了故事的情節。除了增加故事的可看性,也吸引了在座所有學員的目光,專心聆聽與吸 取課堂中的精要與技巧。

偶述的表演方式是透過公雞、種子及蘋果樹的擬人化的扮演,將事物附予「人」的生命意涵;戲劇的表演方式,讓故事充滿教育性及趣味性,並借由主角小明串連全場,看到了果樹因 錯過時間沒有長果,闡述出「生命不要空過」的重要。生動、有趣的演出,呈現「如何說故事」的另一個形式。

戲劇演出了比奇國與歡樂國的故事,所要傳達的就是「敬天愛地聚福緣」,這是取材自日本複合式災害後的靈感,表現出愛護大地的真理與價值觀。透過充滿歡樂祥和的歡樂國,及強 調軍事、經濟強權的比奇國,這兩個不同理念的國家,用對比的方式,在環境變遷之時,呈現人心的改變與反思,也表達了環境保育的重要。

策劃這次演出的葉瑞芬老師說︰「五、六年級的學生及國中生不習慣聽你說教,他們喜歡的是聽故事;所以用戲劇的呈現,他們可以看的比較專注。」雖然是非常的嚴肅話題,卻能吸 引學生思考與回饋。

透過多元化教學的方式,除了吸引學生的專注之外,也讓同學們可以參與演出,在無形中,將靜思語深層意義牢牢記在腦海中。

研習課在充滿法喜與歡樂中度過,從老師的人生經驗與教育心得的分享,到團隊的趣味表演,處處用心、而言談過程驚喜不斷,令在座的所有學員回味無窮。

圖左 : 慈濟教師聯誼會在永和聯絡處,舉辦北區「靜思語教學種子教室」研習課程,共有一百零五位教師或具有教育相關背景之志工熱情參與。[攝影者:甘淑怡]
圖右 : 永和區的大愛媽媽用偶述的表演方式;透過公雞、種子、及蘋果樹的擬人化的扮演,將事物附予「人」的生命意涵。[攝影者:甘淑怡]

圖左 : 倪美英老師以教學的利器—兔寶寶,在課堂中專注聽講及表現優異的同學,將可以和免寶寶握握手,成為最好的朋友喔![攝影者:曹健輝]
圖右 : 文山團隊的許麗卿老師透過文字與圖畫的結合,清楚闡述了多元化故事的呈現。[攝影者:曹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