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法在我心 精進研習有所悟

法在我心 精進研習有所悟

E-mail 列印
蘇昆明木訥不擅與人互動,以往提到菩薩大招生總是令他卻步。這次參加第二梯北區慈誠委員精進研習,難得靜心下來聽課,不再只是忙碌於出勤務中。他領悟到,要每日精進聞法聽 上人開示,將法,用於人間菩薩招生。

◎走出傷痛往事

北投區慈濟志工,只要提到蘇昆明,人人不吝讚歎他:「非常熱心、脾氣好,修行很好。」「很發心,體力又好。」除了精進、護法、讀書會、福田志工、醫院志工等勤務外,每週三 天的夜間環保鮮少缺席。

「任勞容易任怨難,心中有法都不難。」和氣隊長黃文和提起他總是「按讚」。劉文義說:「他是屬於默默做事,跟每個人結好緣、很低調的人。」

蘇昆明他一臉滄桑,莊稼漢的身材,總是不多話,很認真地做慈濟。他有一段不願回憶的傷痛往事,也是影響他心境原因之一。

1995年,就讀清華大學碩士班、貼心孝順的大兒子,不慎跌入溪谷重傷,他和太太趕到醫院,孩子已不治身亡,帶給他的家庭很大的創傷。「在趕去時,心理雖有最壞的打算,境 界面臨時我們二老都快崩潰了!」「為何會發生,莫非這一切是因緣果報?」而今的他淡淡的述說,與老婆熬過了三年後,才逐漸走出傷痛、平復心靈。

出生彰化的農村子弟,國小畢業就到鐵工廠做學徒,昆明一直做送貨工作。三十多年前隨著三個孩子的出世,太太僅得租屋擺米粉湯攤貼補家用,一做就十多年了。後來房東收回店 面,為了繳房貸,他太太開始幫人帶小孩至今。

◎找到心靈歸依

昆明以前送貨時常聽廣播提起,要把握有用的身體回饋社會。當親友邀約他參與2003年的歲末祝福,看到慈濟團體的美好,他知道這就是要找的行善團體。於是他在2004年見 習,2005年受證慈誠。

「行善行孝不能等!」父母雙亡的昆明記取上人的這一句靜思語。他表示,做善事要及時,不能等到身子不能做後悔,雖然日子不是很寬裕,但知足就够用,所以他在2009年3月 向工作十五年的電器行辭職,辦退休來全心做慈濟志業。

昆明表示,上人曾說過,有福氣的人才得到、才用得到;福氣不够,回去往生也是空空,這是昆明對金錢的概念。所以他可以做送貨的工作,一做就數十年。2010年,他與太太商 量夫妻倆開始茹素:「能做就儘量做,才不會起煩惱心。」他認真地開始募款。他一再表示,上人的理念光是做還是不够,要深入佛法,多接引更多的人間菩薩。一心想完成培訓委員 的心願,今年已六十八歲的昆明已規畫培訓委員。

「不比較、不計較,慈濟路上要跟緊上人的腳步,要多用心!」昆明滿心歡喜表示,他現在的身體比在上班時還要強壯,是因為浸潤佛法中,心情放輕鬆、心中無雜念。

他說:「以前我找人出勤務,他不出來就不再強求。這次研習,跟其他組隊交流經驗後,學習到要去了解每個人的時間、特性,然後運用吸收到的上人智慧法語,來跟別人互動,我相 信應該會有幫助的。」

圖左 : 蘇昆明覺得自己木訥不擅與人互動,以往提到菩薩大招生總是令他卻步。這次參加精進研習,難得靜心下來聽課,不再只是忙碌於出勤務中。他領悟到,要每日精進聞法聽上人開示,將法,用於人間菩薩招生。[攝影者:張進和]
圖右 : 蘇昆明走出喪子之痛,在慈濟環保及其他功能,找到心靈歸依處。[攝影者:張進和]

圖左 : 蘇昆明(左)已六十八歲,已規畫要培訓委員。[攝影者:白崑廷]
圖右 : 平時忙碌於出勤務,蘇昆明難得靜心下來聽課。[攝影者:白崑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