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跨國慈善交流 無國界付出最有福

跨國慈善交流 無國界付出最有福

E-mail 列印
七月十七日早上,臺灣慈濟技術學院學生在馬來西亞進行交流活動,師生分成兩路前往柔佛兒童殘障中心與榮華老人院參訪,關懷殘障兒童及老人,經由關懷過程看到苦難,見證「見 苦之福」能啟發慈悲心,更能懂得付出幫助別人是最快樂的事。

藍天白雲蒼翠的樹木,遊覽車由新山靜思堂出發,三十分鐘不到時間,就抵達柔佛殘障兒童中心,在車上慈濟志工劉淙仁就已簡單介紹成立該中心的因緣,從西元1990年起的七位 院童,到現在已收容近二百二十位兒童。

◎ 愛心無國界

燦爛的陽光照耀這片需要愛心滋潤的地方,在入口處見到發起人V.RAJAMANIKAMM,與贊助建築物的新加坡退休工程師劉錦富。負有慈悲心的劉錦富每個星期都來關心這 裡的孩童,他表示這些孩子真的辛苦,有的還可以讀書就很不錯,但這裡缺乏教育資源,能有錢出錢就出錢,可以出力就出力,因此每星期他會來幫忙,在這看到人間真愛。

負責人吉古 ( ZIKU – Bangladesh) 一路陪伴大家並做導覽,處於一間一間的房子裡,這些重度殘障的孩童看了讓人不忍,但有心人用愛溫暖了他們,給他們 短暫的依靠。

來自大陸的年輕人愛心不落人後,在手工藝品的教室裡,高海佳說著:「從七月初利用假期,到這裡做義工陪伴孩子,人生更有意義。」她表示,第一次接觸殘障人士,心裡有點害 怕,但後來就覺得他們特別可愛。

高海佳鼓勵年齡相仿的技術學院孩子,可以體驗一下。同學以歡樂心帶動身體障礙孩子,現場充滿著歡樂,看到中心的兒童展露純真笑臉還跳著舞,真是可愛極了。高海佳表示:「很 想關愛他們,很想陪他們一起玩,這樣的經驗高貴,在你瞭解他們內心後,就覺得好快樂。」

◎ 惜福再造福

看到高海佳的付出,技術學院的孩子郭詩雨表示:「看到殘障中心的兒童滿心疼的,高海佳規畫好幫助他們的精神,讓我很欽佩!很開心能夠來這,多看一些不同的東西。我覺得我們 要見苦知福,因為我們有這麼好的身體,父母也給我們這麼好的環境,我們以前還常常會抱怨,其實父母是很疼我們的。」由參訪活動中,孩子明白幸福並非人人可擁有。

陪同前來的隊輔媽媽們歡喜孩子成長,志工張美蓮以媽媽的角度看這些小孩子,感覺很心酸,但她還是以正向觀念告訴孩子:「要多學習多修福,惜福再造福。」張美蓮說:「我們的 孩子真有愛心,他們每個人不怕濃濃的味道,還進去膚慰、擁抱,令人感動!孩子們是真心感受到何謂『見苦知福』。」

活動中,院童利用環保用紙回收花朵義賣,技術學院孩子黃彥峻與魏莉雯買了兩朵愛心花。用小錢發揮助人大力量,將願力上達諸佛聽,以善念啟發祥和社會的良能。

後方的沙令養老院,需要酌收費用,十多位長著茫然眼神透露無奈神采。在這趟見苦知福的參訪活動中,讓同行的人都明白,行善行孝要即時,能付出是最有福的人。

圖左 : 來自大陸的年輕人愛心不落人後,在手工藝品的教室裡,高海佳(左)和同學分享她從七月初開始,利用假期到這裡做義工陪伴孩子,人生變得更有意義。[攝影者:羅瑞鑫]
圖右 : 發起人V.RAJAMANIKAMM(右),與贊助建築物的新加坡退休工程師劉錦富(左)。劉錦富每個星期都會來關心與幫助孩童。[攝影者:羅瑞鑫]

圖左 : 柔佛兒童殘障中心負責人吉古先生(左)為師生導覽,讓同學了解院內情況,同學郭詩雨看到院童有所感觸的說:「我覺得我們要見苦知福。」參訪活動中明白了幸福並非人人可擁有。[攝影者:羅瑞鑫]
圖右 : 殘障中心後方的沙令養老院,也讓慈院同學體會要行善行孝不能等。看見一位老人家手上擦著粉紅色的指甲油,同學們好奇的圍著她逗她開心,溫馨的場景帶給了這位長者短暫的安慰。[攝影者:羅瑞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