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陸生參與義診 願化小愛為大愛

陸生參與義診 願化小愛為大愛

E-mail 列印
北海沿線晨霧濃,過淡水交界的三芝區飄著細雨,已過立冬的季節,卻是悶熱的天氣。今年(2013)三芝社區最後一場醫療服務,於11月10日在福成宮舉辦。早上七點左右慈 濟志工、醫療團隊陸續定位,共有七十二位鄉親掛號看診。

◎菩提新芽兩岸開

今天的志工行列,有一批年輕人參與。聖約翰大學慈青同學蔡孟樵,帶著弟弟來服務,兩人在藥局幫忙;還有兩位來自大陸的交換學生趙建和海濤,在李秀鑾師姊安排下,協助定點健 診與引導。

海濤來自安徽合肥,他說:「我是大陸交換學生,再過兩個月就要回大陸。加入聖約翰大學慈青社,參與過海外營隊、社區掃街…等活動。義診服務還是第一次,感覺很有意義,回大 陸若有機緣,也會參與慈濟的活動。」他在分科問診後,引導民眾就診,彎下腰身輕扶長者下階梯,親切牽引民眾至就診處。

「來聖約翰大學因緣際會認識慈青社長楊佑麟,在他引領下,參與慈濟多項活動。第一次參加義診服務,從中體悟臺灣的醫療保障,尤其是慈濟對老人的照顧。」趙建家住中國雲南大 理,與海濤就讀大連民族大學。

趙建很認同社區服務,認為能促進社會進步,達成國家和諧,他期許自己的小愛,也能拓展到世界大愛。他還說:「往後若在上海工作,或是在周遭上班,會持續參與慈濟慈善推動, 有類似的組織也會參加,志工服務在哪都能做呀!」他引導民眾做血糖測量,上揚的嘴角洋溢著愉悅,廿二歲的身影充滿幸福。

◎視病猶親 遍灑醫師愛

戴女士是白內障患者,也是今天第一位掛號者:「我家就住附近,有您們的服務真好,每次慈濟義診我都來,看看眼科再領眼藥水回去點,方便又安心。」

眼科醫師林惠真瘦弱的雙腳穿著鐵架,雖然行動不便,幸有先生呵護,夫妻鶼鰈情深同心付出。林醫師總是輕聲細語:「您白內障手術很順利,現在只要定時點藥水保養,切勿用手揉 眼睛。」患者張先生聽後頻頻點頭。

九十一歲的呂楊阿嬤坐輪椅來,她本來是往診路線關懷的對象,今天特來看眼睛。林惠真醫師親切問診,並開立眼藥水給她。看完診後,四位師兄合力將輪椅抬上階梯,外籍照顧者隨 後領藥而來,兩人不斷點頭道感恩。

今天眼科很忙碌,蕭素蘭師姊牽著吳女士走下階梯:「您眼睛哪裡不舒服?我們每兩個月都會定點舉辦義診,若藥水點完,下次記得再來看診。」

另一邊,鄉親江先生來看皮膚科,經醫師王文正問診後,確診為香港腳,開立藥膏給他塗抹。江先生說:「您們的服務很親切,醫師看診很專業,又對症下藥,將病源解說得很清楚, 幫我解決困擾已久的症狀。」

皮膚科王文正醫師,在榮總服務四十多年已退休,現在加入人醫團隊服務。他表示:「退休還能參與社會工作,持續本職來服務大眾,也是一種福緣。能關心別人、愛護別人者,即是 福中之福的人。」

◎義診也結環保緣

「老梅哪裡可做環保?」越南籍新住民潘盈竹女士問著。簡都子師姊趕緊回答:「老梅大橋溪旁,有一處資源回收集中點,妳可將回收物資載到那裡,師兄們會自己分類整理,不需幫 忙拆解。」

潘盈竹嫁到台灣十多年,先生受雇種植蓮藕、山藥,兩人育有二子均上學去,婆婆待她也很好,會幫忙帶小孩,所以她批購先生種植的蓮藕、山藥,載來三芝市場販售。婆婆在社區為 獨居老人送餐,常鼓勵她參與志工服務。

潘盈竹在家常看大愛電視台,想利用週一休市的日子參與環保回收,今天看到慈濟醫療服務,特地來詢問如何加入?志工邀請她到淡水正德環保站,隨時可與簡都子師姊電話聯 繫。

圖左 : 眼科林惠真醫師對患者張先生說:「您白內障手術很順利,現在只要定時點藥水保養,切勿用手揉眼睛。」[攝影者:施秀蔭]
圖右 : 蕭素蘭師姊牽著吳女士走下階梯:「您眼睛哪裡不舒服?我們每兩個月都會定點舉辦義診,若藥水點完下次記得再來看診。」[攝影者:施秀蔭]

圖左 : 越南籍新住民潘盈竹(紅衣)問:「老梅哪裡可做環保?」簡都子師姊詳細回答她。[攝影者:施秀蔭]
圖右 : 皮膚科王文正醫師表示:「退休還能參與社會工作,持續本職來服務大眾,也是一種福緣。」[攝影者:施秀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