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心開境轉 夢魘成了天堂

心開境轉 夢魘成了天堂

E-mail 列印
「以前的我不會笑,也笑不出來,我是在慈濟道場才開始學會如何笑。」慈濟志工郭寶華每天都懷著感恩的心,用微笑的臉與大家結善緣。寶華更是大聲的說:「以前的我非常討厭開 了這家店,現在它卻變成了我招募會員最有力的道場!」心境轉換,讓寶華的夢靨成了天堂。

◎禁錮的心 生活成了夢靨

初秋的夜晚空氣中帶點涼意,郭寶華站在店門口看著鐵門緩緩落下,機器輪軸轉動的規律聲,就像時鐘鐘擺盪出答-答-答的聲音,二千一百九十個日子……六年的光陰……寶華低頭 自我呢喃著:「我不可以再怠惰了,還有多少個六年可以浪費!」

往事就像電影被放映般,歷歷呈現在腦海中。郭寶華從小家境並不優渥,父母拼命工作只為了維持家計,寶華是家中的長女,責無旁貸的開始分擔家務並照顧弟妹的起居,因此養成獨 立的個性。寶華國小畢業時,父親曾一度不讓她再繼續升學,安排她到工廠當女工,因為大伯父的講情,才讓她能完成高職的學歷。

生活辛苦的壓力,讓年輕的寶華喘不過氣,她只想逃離眼前的這個家,在二十四歲時便與先生李士彬結婚。而老天爺似乎忘了寶華的請求,讓她的婚後生活,也備受經濟壓力的考驗。 婚後的寶華懷了身孕,還是得工作以維持家計。賺錢,成了寶華生活的重心,而她臉上的笑容也逐漸的消退了。

◎貢高我慢 蹉跎光陰

2005年一天,寶華經由同事引薦閱讀《慈濟道侶》,她內心深深地被 上人慈善救濟的理念震憾而感動,更想將這份心意轉為實際行動。於是,她每個月固定將善款匯到「佛教慈 濟基金會」帳戶;寶華希望自己的善款,也可以幫助更多人。

隔了兩年寶華夫妻剛搬到蘆洲,有天寶華經過靜思書軒結識了店長蕭美金,她親切邀約寶華ㄧ起做環保,她告訴寶華做環保可以救地球,環保回收的善款是慈濟大愛台的後盾。之後, 每個星期天寶華就到蘆洲環保教育站報到。

來到環保站付出的志工們,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家庭及背景,可是每個人的感情就像自家人的融洽。身形瘦弱有著花白相間髮色的彭瑞香對寶華更是關心呵護,她就像是自家媽媽關心 女兒一樣;而志工們的親切和熱情,常溫暖著她那顆飢渴的心。瑞香不斷地要請寶華在菩薩道上能更精進,但她常常調侃自己:「我沒什麼親戚、朋友,是要向誰募款呢?我還是做個 慈濟會員就好了。」

有一次寶華在環保站做回收分類時,突然被不熟悉的師兄指派幫忙其它勤務,那位師兄的一句「妳去幫忙洗碗!」讓她當下的心起了煩惱。寶華心想,我是來幫忙回收分類,為什麼要 去洗碗!而這念貢高我慢的心,竟讓寶華停頓六年的環保路。六年,二千一百九十個日子,就這樣被蹉跎了;自今回想起來,寶華深深感覺非常的後悔。

◎危機就是轉機 把握每個因緣

2008年三月寶華夫妻在蘆洲長榮路開立眼鏡行,那年正值金融風暴,她心裡就像有塊千斤重的石頭,被重重的壓著,心中總是擔憂並不斷想著:在這種時機開店,生意怎麼會好? 因為丈夫李士彬執意自行創業,寶華只能支持他,於是把自己的工作辭了,與他守著這家店。

每天寶華夫妻望著櫥窗外過往的人潮,士彬總是軟言安慰打氣說:「明天會更好!」可是,從創業的那天起寶華的臉色更為凝重,情緒總是伴隨著經濟壓力而來。店裡如果來了客人, 寶華便會往工作室裡鑽,放由士彬單獨與客人互動;店裡如果沒有客人,就算是根針掉到地上,都依稀能聽到聲音。

在創業時寶華夫妻許了個心願:「有能力時我們一定要付出自己的專長,協助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只是「有能力」是指等賺大錢的時候……

生命的佈局總是透著玄機,而危機就是轉機。2009年有天,一對相貌和藹的長者劉邦廣和白鳳嬌,緩緩推開店內的玻璃門徐徐而入,劉邦廣是藥劑師也是前臺北市眼鏡公會理事 長,在慈濟承擔人醫會志工。因彼此對視力保健的理念相當契合,而結下了好的善緣。

劉邦廣常常以靜思語來鼓勵及祝福寶華夫妻,也常常叮嚀「行善行孝不能等」,這念善深深種植在寶華的心田。有天,劉邦廣邀約他們幫蘆洲新芽班的孩子配眼鏡,寶華夫妻一口就答 應;他們心想在創業維艱的時刻,也有能力可以來付出,這樣好的福分應該積極把握。

旅居阿根廷的洪良岱在2011年回臺尋根,因眼鏡問題由蘆洲志工帶她前往配鏡,因此結識寶華夫妻。良岱常常給予她精神上的安慰,並關心她的身體健康。良岱待寶華像姊妹般的 真情,這份手帕交讓她非常感動。看到良岱把握分秒、以付出無所求的心在慈濟道場努力精進,那份真誠深深感動著寶華,於是她向良岱承諾:願意以良岱為榜樣,接受見習、培訓。

2011年起連續二年,寶華從志工課到見習再到培訓,她積極投入並參與社區活動及課程。每次的課程,都讓她深刻體悟到慈濟人慈善的足跡。印象最深刻是在課堂的影片上看到 1998年 2月,華航發生大園空難,當天晚上慈濟立即動員將近兩百名的志工。從影片中看到志工在過境旅館膚慰家屬,還到事故現場助念,協助遺體辨識,甚至不捨罹難者遺體 暴露在戶外,慈濟志工還協助清理遺體,這些畫面深深烙印在寶華的腦海。

◎心轉境轉 賣場如道場

寶華深深的感到懺悔,因為自己不能善解人與人之間的應對,而起了無名的煩惱。這些年來寶華積極投入更多的社區活動:環保、生活、香積、告別式、福田、機構關懷、愛灑、書軒 文物、暑期兒童成長營隊輔、親子成長班隊輔、大愛媽媽及醫療志工都可以看到她的足跡。

如今的寶華都會自信滿滿的告訴他人:「以前的我不會笑,也笑不出來,我是在慈濟道場才開始學會如何笑。」現在,每天她都懷著感恩的心,用微笑的臉與大家結善緣。寶華更是大 聲的說:「以前的我非常討厭開了這家店,現在它卻變成了我招募會員最有力的道場!」

寶華把握因緣,積極向每個進來的客人,細說慈濟的善與美,更不吝以自身的改變來與人結緣。從店門打開的那一刻起,店內大愛電視頻道也會同時開啟,寶華希望能藉此洗滌自己的 心靈,也讓客人在店裡等待的時間,同時觀賞大愛台優質的節目。

「富」不一定「貴」,寶華感恩老天爺的安排,雖然給了她逆境,也讓她遇到那麼多幫助她的貴人;寶華發願,要學習內化自己的慈悲心,能成為苦難人的貴人。寶華準備好了,她願 意跟隨 上人的腳步行菩薩道,永不退轉;更要恆持初發的那念心,與師兄、師姊們一起在人間道場修行。

圖左 : 郭寶華參加中正紀念堂的浴佛活動彩排[攝影者:王有錄]
圖右 : 郭寶華參加蘆洲靜思堂的浴佛活動彩排[攝影者:陶晶潔]

圖左 : 郭寶華2012年迎接兒童夏令營的行前準備[攝影者:高國光]
圖右 : 郭寶華的闔家照片[攝影者:李士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