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少歲末結善緣 獻愛心竹筒助災民

慈少歲末結善緣 獻愛心竹筒助災民

E-mail 列印
今年(2013年)北區社區歲末祝福感恩會舉行時,一波波的冷氣團及東北季風的吹襲,甚至陰雨連綿,氣溫也都偏低。然而新北市慈濟雙和慈濟青少年成長班隊輔的熱情,與天氣 卻成反比;隊輔爸爸、隊輔媽媽對學員的照顧,比往昔更增加許多溫馨,除了協助整理服裝儀容、準備美味早餐,還殷殷叮嚀集合時間、地點;下午,學員要與家人一起參加歲末祝 福。

◎開心迎賓

早上八點,參加社區歲末祝福感恩會的民眾陸續進入會場,慈少學員分別站在外場的幾個入口處,以和煦的笑容唱著〈歡迎歌〉迎接民眾的到來。學員潘薈欣說:「雖然我們不停的重 覆唱著同樣的旋律,也難免口乾舌燥;但是只要看到有人回應我們的招呼,雖然只是一個輕輕的揮手或微笑,都令我頓時感受親切,讓我又有動力,把歡迎的歌聲傳送到每個有緣人心 中。」

感恩會開始之後,學員們的回到四樓教室,由志工吳金女教做結緣品,準備在活動結束時,分送給民眾。

當學員們努力製作結緣品時,資深志工黃永存(濟浩),蒞臨課堂來鼓勵學員。「為了這一次的菲律賓賑災,我們(士盟)全公司的員工,經常從早忙到凌晨三點半。我們是第一線的 人員,而你們則是第二線,要用心學習;因為老一輩的要退下,新一輩要繼續傳承。」

在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擔任運輸任務的他,對學員說:「社會參差不齊,我們努力讓自己身心健全,做為清流,來端正社會風氣。」「慈濟是一棵大樹,可以讓人休息,我們要讓慈濟 愛的種子散播到全世界。」學員們靜心聆聽師伯的期勉。

◎歡喜結好緣

每月一讀《回歸清淨本性》,今天讀的篇章是〈梁楚邊境的瓜田〉,內容是楚國人自己懶散,忌妒勤梁國人種的瓜又大又甜,故而蓄意破壞。梁國人查明後,報官處理。縣令宋就勸梁 國人幫楚國人澆水、施肥,讓楚國人的瓜也長得好。如此以德報怨,讓楚人生起感恩心,不再妒恨梁國人,化解雙方的對立、仇恨。

導讀後,學員潘薈欣認為:「以怨報德不如以德報怨。縱使在他人眼中這是一件愚蠢至極的事,但其實這才是最有智慧的方法。以德報怨自己不生氣,別人也許也會因為你的舉動而自 我反省。這麼一來不就皆大歡喜嗎?所以我們要放遠視野,讓事情有圓滿的結果。」

除了潘薈欣之外,多位上臺分享的學員也認為 「見對方好應欣賞,而非破壞。」「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上午的課程結束,學員們享用午齋的時刻,聽聞這場歲末祝福感恩會即將圓滿,學員們趕緊放下餐盒到門口歡送會眾,並將做好的小魚吊飾贈予會眾結緣。資深志工李酌枝(慈益), 也收到學員用心製作的小魚吊飾結緣品十分開心,她盛讚寶貝能把握時間與人結好緣。

◎點滴善款 助人最樂

每一年的社區歲末祝福,課務團隊都會讓孩子們體會「竹筒歲月」小錢行大善的意義,以啟發孩子的善念,培養落實助人的行為為宗旨,讓孩子以實際行動來表達「知福惜福再造福」 的感恩情。

下午,帶著積存一年來的愛心竹筒到國際會議廳,孩子們一個個依序地將竹筒呈給來到社區,向民眾表達歲末祝福的花蓮靜思精舍德格師父和德守師父,並說明為捐給此次菲律賓風災 之用,師父接受之後,歡喜祝福孩子。

志工劉奕和認為回歸「竹筒歲月」是聚集了眾人的願力,更考驗慈少團隊的默契,因有許多善知識的成就,讓善的種子能在慈少寶貝心中萌芽。他更希望隊輔們能將心中的那份悸動, 化為隻字片語與慈少家人分享法喜,讓愛心善念得以積聚循環。

學員長劉大鈞說:「這次讓我覺得真正幫助到需要被幫助的人。」

學員鍾咏修則表示自己很開心:「因為難民很可憐,所以我感謝慈濟可以幫助他們。我很慶幸自己可以當慈濟人,為別人付出。」

常常因必須打工而忙碌的學員蕭宏毅,認為來上課,除了做結緣品外,還可聽到他人分享而放鬆心情,讓心沉靜,他覺得收穫很多,感覺很好。還有賴昕宏也很高興自己今天在香積組 做早餐和點心,超有成就感的,所以也特別開心。

一次慈少的課程讓學員學習與人結善緣,還得到前輩的鼓勵、從故事中覺悟、再從付出中,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福之人,更應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與人廣結善緣。

圖左 : 12月15日新北市雙和慈濟青少年成長班的學員們,努力製作社區歲末祝福結緣品。準備在活動結束時,分送給民眾。[攝影者:張家基]
圖右 : 參加新北市雙和社區歲末祝福感恩會的民眾陸續進場,學員們分別站在幾個入口處,以笑容和歡迎歌,歡迎會眾。[攝影者:張家基]

圖左 : 雙和慈少與親子成長班、大愛媽媽等團隊拍攝新春賀歲影片,向證嚴上人拜年。[攝影者:張家基]
圖右 : 在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擔任運輸任務的黃永存(濟浩)師伯蒞臨課堂來鼓勵學員。[攝影者:張家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