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6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南非慈青新芽 學做環保護大地

南非慈青新芽 學做環保護大地

E-mail 列印
2014新年度的第一天,五位獲得新芽獎的南非慈青們,由慈濟志工朱恆民及袁亞棋陪伴,到「木柵環保教育站」參訪。在志工說明木柵環保教育站的歷史,及環保回收相關常識, 並透過「看見台灣」紀錄片片段,更瞭解臺灣的地理環境之後,Shelton和Andile兩位南非慈青,跟著環保車到各個回收點親自體驗回收,另三位則留在環保站內,學習 回收與分類的方法。

環保回收車到達第一個環保點,志工賴子嘉說明回收物裝卸順序是紙板、紙類,再來是塑膠、瓶罐等,讓慈青了解。回收過程中,Shelton和Andile在一堆回收舊衣中, 發現一袋乾淨的帽子, Andile說:「若不是親自體驗,自己可能不知道這些舊衣帽可以回收,而且這些帽子還很新也還可以用,如果丟掉有一點浪費,所以應該要更惜福不要 浪費。」

回收路程經過慈濟長期關懷的楊先生住處,楊先生年輕時因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無法正常說話與行走。同行的志工黃文川和賴子嘉帶著Shelton、Andile一同去認識與關 懷楊先生。兩位南非慈青主動幫楊先生按摩,楊先生回以「OK」手勢,讓Shelton和Andile知道他很開心。看到楊先生雖然行動不便,說話不易,卻可以獨自一人生 活,透過電腦打字與人溝通,如此毅力與生命力,讓Shelton和Andile非常感動。

為了讓五位千里迢迢而來的年輕人有更多體驗,志工黃文川安排他們到平溪的兩個回收點,瞭解在市郊的環保定點,是如何發揮「小兵立大功」的功能。第一站菁桐回收站,臨近鐵道 旁,完成回收裝車的同時,平溪小火車剛好緩緩經過,這些來自南非的慈青們露出純真本性,在鐵道旁輕快跳躍起來,擺出pose,留下一幅可愛畫面。

第二站的平溪回收點,是當地最大的一個回收場地。南非慈青們感受到此站志工的熱情,於是S helton、Andile、Nhlakmiyho、Kgabo和 Newman五個人高興的唱著「Jikelele」(意思是Around,就是「上人的法、慈濟的愛繞著全球轉」)並歡樂跳起舞來。在場的志工被這樣歡樂的歌舞聲逗得不亦 樂乎。臨別時,這群可愛的孩子還用中文向志工們說「感恩」,也熱情的和志工老菩薩們擁抱道別。

一整天的環保巡禮後,南非慈青Shelton表示:「做環保跟種族、膚色無關,環保是無國界的,任何人都可以來力行。」他還說:「此次到環保站,了解到回收的物品,都是事 先規劃好再放上環保車,就不會花費很多時間。」一旁的Andile附和著說:「做事之前,如果可以事先規劃好,就不會浪費時間,做環保也是一樣。」

Kgabo的感想是:「發現環保站雖然小,但是分類非常仔細,就像一個團隊一樣,每個人各司其職、分工合作,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付出,這是很好的團隊工作,可以把事情做 好。」接著他補充:「在南非收到過慈濟做的毛毯。自從參觀過慈濟毛毯製作過程後,才明瞭自己先前的觀念是錯誤的,原來要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實際的去落實回收才對。」 Nhlakaniyho認為臺灣這邊的環保做的很用心也很仔細,大家很努力的做回收,將上人呵護地球的理念實現出來,讓他很感動。而在南非自己居住的社區也做回收的 Newman,見到臺灣街道景觀後,覺得臺灣的環保做得很落實,比南非好很多。Newman說:「環保站有一群默默做回收的志工們,不僅僅是將東西撿起來分類,而且也是在 淨化自己的心。在投入環保的過程中先淨化自己的心,才能幫助別人。」Newman表示,回國之後,要把在臺灣學習到的環保精神,努力的推廣出去。

陪伴南非慈青來訪的志工朱恆民說明此行目的:「希望透過海外營隊的研習,讓慈青們了解慈濟的人文精神,並期待他們將學習到的實際經驗帶回南非後,可以應用在當地,進而推廣 到社區,且身體力行。」臺灣默默耕耘與付出的環保志工身影,感動了這群來自南非的青年們,他們都期許將此趟環保之旅所學習到的寶貴經驗,帶回自己的國家,並將環保的理念落 實到社區中。

圖左 : 兩位南非慈青跟著環保車到各個回收點親自體驗回收。[攝影者:林中和]
圖右 : 楊先生的毅力與生命力,讓南非慈青非常感動。[攝影者:林中和]

圖左 : 南非慈青們露出純真本性,在鐵道旁輕快跳躍起來,擺出pose,留下一幅可愛畫面。[攝影者:林中和]
圖右 : 五位南非慈青高興的唱著歌,並歡樂跳起舞來。[攝影者:林中和]